《桃花源记》全文如何?文章写了一副怎样的景象?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初中教育 来源:网络 编辑:楠哥 2019-10-30 10:55:20

  《桃花源记》这篇古文是东晋时期的田园派诗人陶渊明所作,作为千古名篇,一直被后人们不断的赏析。在现在高考必背64篇古诗文中《桃花源记》这篇文章要求全文背诵,而且考查出题率相当的高,所以《桃花源记》这篇原文我已经写在下面了,方便各位同学们随时背诵。在背诵全文的时候我给你们一些建议,这毕竟是一篇古文,肯定没有现代文好背诵,所以建议先理解全文,知道《桃花源记》一文中写了怎样的一幅景象,诗人想表达的感情是怎样的,这样背诵起来会熟悉很多。

《桃花源记》全文如何?文章写了一副怎样的景象?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桃花源坐落在桃源县西南十五公里处,现已成为旅游胜地,因东晋陶渊明一篇《桃花源记》而驰名。历代文人骚客作诗甚多,唐朝大诗人王维所作《桃源行》,自然从容,首屈一指,无人比肩。

  《桃花源记》全文: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耕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俱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其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真船,便扶问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既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去,遂迷,不复得路。

  陕西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好一副世外桃源图景。文章描述了桃花源里平安祥和、自由平等的气象,有如人间仙景。没有战乱,沒有欺诈压迫,一切都是那么自然美好。文章简洁明了,清新明快,一气呵成,当为上乘之佳作。

  陶渊明处在东晋乱世。朝政腐败,战争频仍,老百姓处在水深之中。他目睹之,心怀忧愤,无法施展抱负才华,壮志难酬,有心杀贼,无力回天。他性格耿直,清明廉正,不愿卑躬屈膝攀附权贵,感情上与黑暗社会格格不入。在彭泽县令任上,仅仅上任八十整天,便辞职归隐田园,躬耕僻野。

  他塑造出一个美好世界,人间伊旬园,以寄托自已的政治理想与美好愿望。同时发泄对当时社会的不满,心中徬徨纠结。

  是醉酒还是梦醒并不重要也难以分割。他胸怀大志,对封建社会的腐朽有亲身感受和深刻认识,是梦醒。他希冀的醉美桃花源是虚无飘渺的,是没法实现的乌托邦,是醉酒。

  以上就是《桃花源记》全文,作者陶渊明虽然身处乱世,但是自己心里依旧有一方净土,桃花源就是作者心中所向。表达了作者同情百姓、期待国泰民安的爱国热情。

*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由秦学教育整理编辑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文章标签:
上一篇:如何理解“若无花月美人..不必定作人身”这句话?该句出自哪里? 下一篇:《桃花源记》是陶渊明梦醒所为的论点是什么?你怎样这样的观点?
  • 热门课程
  • 热门资讯
  • 热门资料
  • 热门福利
亲爱的家长(学生)您好:
恭喜您,您已经预约成功!
同时你将获得一次学习测评机会
+年级学科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