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古诗词鉴赏题解,语文考前冲刺考前辅导
高中教育 来源:网络 编辑:楠哥 2020-02-20 11:39:25

  高考一分的可以一个人能不能上大学,很多家长和学生认为语文是不用辅导的,结果孩子成绩出来完全被语文拉分考不上大学。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是一个难点,也是较应该辅导的。语文考前冲刺辅导老师整理到了古诗词鉴赏例题解析,分析学生在解这类问题经常会犯的错误。

高考古诗词鉴赏题解,语文考前冲刺考前辅导

  高考古诗词鉴赏题解

  在答诗歌鉴赏题的时候,很多同学都会遇到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无外乎下面的几种。

  1不能联系全诗,片面答题

  例1、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东坡

  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

  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坡头路,

  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这首诗是苏轼贬谪黄州后所作,题目中的“东坡”既是他劳动与生活的处所,也是他的“号”的来源。荦确:山石大而多的样子。

  【试题】

  很多评论者都认为,“雨洗东坡月色清”一句中的“清”字用得极好,你的看法如何?请具体说说你的理由。

  【缺陷答案】

  他既写出了月光之洁白、月夜之清静,又写出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清冷。

  【缺陷分析】

  这个答案的可取之处是看到了“清”不仅指客观的景,也映射诗人主观情感这一层,但它显然只注意到了“雨”和“清”的一般意义,就从经验出发(而不是从诗歌本身出发)武断地得出了诗人心情孤寂、凄冷的结论。其实只要考生注意三、四句中的“莫嫌”和“自爱”这些关键词,再联系雨洗月清后东坡清朗澄澈的意境及注解中的说明,是很容易理解到诗中“清”不仅指景物清新宜人,也应指心情的清净恬淡这一层的。着眼全诗,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这个答案的另一缺陷是过于笼统,没有考虑到题目中所说的“请具体说说你的理由”这一要求。如果考生注意到了“具体”,自觉地去联系全诗,也许就不会得出这样的缺陷答案了。

  【参考答案】

  这首诗里的“清”字既写出了月色和地面景物,又写出了心情,情景交融,的确很好。一场雨后,天空和地面都很洁净,月光透过无尘的碧空,倾泻在珠水晶莹的万物之上,显出一澄明清朗的境界,这是写景;诗人虽然被贬黄州,仕途坎坷,但随遇而安,开朗乐观,心净无尘,这是写情。二者和谐统一。

  2不能知人论世,架空分析

  例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咏风

  王勃

  肃肃凉风生,加我林壑清,

  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

  去来固无迹,动息如有情。

  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

  注:涧户、山楹:指普通人家。涧户,涧边的人家。山楹,就是山岩凿成的房屋。

  【试题】

  诗人笔下的“风”是个什么样子的形象?请试作具体说明。

  【缺陷答案】

  诗人描写的是一位喜欢往返于山水田园、寻常人家的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快乐他人的隐士形象。“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风出没于寻常人家,表明它追求的是闲适安乐的生活;“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风在日落了山水也静了时,吹动松树发出一阵阵松涛,使夜不沉寂,表明了它的情意。诗人所咏之风,正是诗人自身形象的写照。

  【缺陷分析】

  这个答案的可取之处是先概括再具体,层次清楚。但说风是一个隐士形象就有点架空分析了。教材中有《滕王阁序》,考生对王勃应该不陌生,他才华横溢却英年早逝,怎么会成隐士呢?如能知人论世,这样的错误是可以避免的。

  【参考答案】

  诗人笔下的风是一个不知疲倦、不辞辛苦的奉献者和“有情”人形象。它使山林清爽,它驱散烟雾,并且在日落山静的时候,为人们吹响松涛,奏起大自然的乐章。

  3只及一点,答题不周

  例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听流人水调子

  王昌龄

  孤舟微月对枫林,分付鸣筝与客心。

  岭色千重万重雨,断弦收与泪痕深。

  注:流人,流落江湖的乐人;水调子,水调歌。

  【试题】1.第一句写景,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

  2.这首诗中的“断弦”二字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请就“断弦”这一细节简要赏析。

  【缺陷答案】

  (1)第一句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2)“断弦”的原因,是因为流人心中的情感太深太烈,以至于情到深处竟将琴弦拨断。

  【缺陷分析】

  这个答案显然考虑不周到。考生既看出了第一句为全诗奠定感情基础,也应该能看出它点出了事情发生的环境,这一点没答出来可能是疏忽了。如果再顺着景与情的关系这一层住深处想,也应该可以想到诗人在景中寄寓的个人情感。第二问考生注意到了事与情的关系,却忽视了事情本身,即断弦与弦律和演奏者之间的关系。

  【参考答案】

  (1)①交代了环境;②为全诗定下了清冷的基调,烘托了气氛;③通过写景抒发了一种寂寞惆怅的心情。

  (2)①“断弦”反映了筝曲的激越;②“断弦”反映了弹筝人的忘情;③“断弦”也揭示了“泪痕深”的原因。

  4画蛇添足,淹没要点

  例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塞上听吹笛

  高适

  雪尽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试题】

  写景有“虚景”和“实景”之分,请具体说说这首诗写了哪些虚景和实景。

  【缺陷答案】

  诗中写了白雪、牧马、明月等实景,也写了梅花、关山等虚景。从诗句中看,诗人看到了“飘雪”、“牧马还”等景象,由此产生了联想,想到梅花一夜间洒满了关山,表现出一种置身大漠边关的豪壮之情。

  【缺陷分析】

  题目只要求给出哪些实景哪些虚景,答案中第一句已经回答了,第二句属多余。第二句前半句是第一句的重复,后半句答非所问。诗歌鉴赏答题应该遵循“要什么给什么”的原则,不要节外生枝,让多余的话淹没答题要点。

  【参考答案】

  前两句写实景——胡人居住的边塞地区,冰雪已经消融,傍晚,放牧的马群陆续归来,一轮明月升起,清辉洒满大地,羌笛悠悠,在戍楼间响起。后两句写虚景——试问梅花被吹到何处了呢,那色那香一夜之间遍布了边塞的关隘山川。

  5画龙不,开花不结果

  例5、上文例题2

  【缺陷答案】

  风是有形的,有力的,它可以驱烟,可以卷雾,可以起松声;风是无形的,它来去无踪;风又是有情的,它在人们较需要的时候到来。

  【缺陷分析】

  这个答案只有具体分析,忘了概括总结。还要提醒考生的是,概括时如能用恰当的术语是较好不过的,大多数老师阅卷是凭答案中的关键词给分的,而这些关键词往往是术语。

  【参考答案】见例2。

  6误用术语,乱贴标签

  例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汉

  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试题】

  这是杜甫晚年客居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诗中二、三两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缺陷答案】

  连用“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产生了蒙太奇效果。“片云”、“孤月”借景写情,表现了诗人孤寂的心情,“落日”、“秋风”则托物言志,表明了诗人壮心不已,愿意为效力的心迹。

  【缺陷分析】

  运用术语进行诗歌鉴赏要讲究恰当,那种只要心里有,一股脑儿地用上去的做法是十分有害的。这个答案中的“蒙太奇”就用得莫名其妙,弄巧成拙。蒙太奇原是电影术语,是剪辑组合的意思,借用到诗歌中当指通过多个意象的巧妙衔接组合构成意境的手法。这首诗中的几个意象各自领起一个诗句,不是蒙太奇。

  【参考答案】

  “片云”、“孤月”意境凄凉,流露出作者孤苦和无知音的烦闷;“落日”、“秋风”意境雄浑开阔,又体现了作者“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乐观旷达。(或者:第二联中的“片云”、“孤月”既写实又有喻意。云在空中飘,就像自己漂泊他乡,漫漫长夜,月亮和“我”都如此孤独寂寞;第三联用“落日”喻指自己暮年,“秋风”则是眼前实景,与“落日”虚实相应。两联情景交融,塑造出一种天高道远、孤月独照的清冷意境。)

  7主观臆断,无据可凭

  例7、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北陂杏花

  王安石

  一陂春水浇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

  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注:王安石变法失败,被迫闲居。此诗写于他晚年闲居之时。陂,水池。

  【试题】

  前人评价这首诗说:“安石遗情世外,其悲壮即寓闲淡之中。”这首诗是如何表现诗人的悲壮之情的?请作简要分析。

  【缺陷答案】

  诗人托物言志,用杏花自喻,花被春风缠绕并占尽春色,实写自己官场辉煌,写花纵使被吹作雪也胜过碾作尘泥,也就是说自己纵使客死任上也一无所用强。以花喻人,写出了自己悲壮的决心。

  【缺陷分析】

  这个答案显然没有注意到题中的注解,也没有读懂全诗,凭主观猜测答题。这首诗写于王安石变法失败、被迫闲居之时,诗人以北陂杏花自喻,以南陌杏花衬托,表白自己宁肯被吹作雪飘,也绝不做那浮世之尘的高洁情操。

  【参考答案】

  诗人借助杏花形象,赋予其象征意义,并以“作雪”和“成尘”为喻,形成对比,以“纵被”和“绝胜”来强调,形象而深沉地表达了宁愿为理想献身也不愿同流合污的悲壮感情。

  8忽视隐含问点,问答不对应

  例8、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夜

  朱淑真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试题】

  此诗无一“情”字,而无处不含“情”。请从三、四句中找出较能体现诗人 感情的一个字,并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

  【缺陷答案】

  “凉”字较能体现诗人感情。第三句一个“凉”字推波助澜,将悲凉的气氛进一步升华,点明主题。作者因思念而难眠,因难眠而觉天凉。

  【缺陷分析】

  题目要求从三、四句中找出较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并在理解全诗的基础上分析这两句诗是如何营造意境的,这道题含四个问点:哪个字;什么情;什么意境;怎样表现。这四者说得清楚准确,才算答得圆满。这个答案指出了“凉”字,却对其中情感未加说明,对另两个问点也答得不准确了,只注意到第三句,把第四句和这两句的关联给丢了,因此,答案失之偏颇,似是而非。

  【参考答案】

  “凉”。“凉”字既写天凉,又写心情孤寂。由床上之月写到天上之月,过渡(顶针)巧妙,愁情、凉床,月影和梧桐,共同营造出孤寂(离愁别怨)的意境。

  高考语文考前冲刺辅导

  课时:电话咨询

  开课时间:电话咨询

  班级人数:1人

  所在校区:校区

  报名该课程

  课程简介

  个性化一对一辅导课程

  教学目标

  高考语文知识点强化复习

  课程大纲

  适用人群

  1、高考语文希望短期冲刺短板的同学;

  2、希望高考语文提前复习,提前对手一步复习的同学;

  3、希望高考语文取得冲刺的同学;

  4、适合第一轮后半程、第二轮复习使用的同学。

  学习目标

  1、综合新课标大纲的要求强化课程,精讲高考语文收藏知识点、考点。

  2、了解高考及高三阶段的语文复习方法。

  3、掌握高考语文应试解题技巧。

  课程特色

  知识分布,层次性强,立足于教材,围绕重点,冲刺难点,把握考点,适当拓展,玩转方法,一套课程在手,学习内容全有。

  知识堂答疑

  1、问同学,问老师,您在学习中的问题均可在第一时间通过网络平台进行提问;

  2、可通过查看其它同学的提问,获得学科相关常见问题及答案;

  3、也可获得老师的帮助和指导,通过问答互动,第一时间解决疑问。

  海量学习资料

  提供考试干货,经典练习题、备考资料、知识拓展资料、历年试题,应有尽有,让你的科目分数畅行无阻

  特色专项 边学边练课程

  练试题、做模拟、功专项、减量增效,针对性更强;及时巩固,注重复习效果提升;

  解决方案

  我们不是普通的课程,我们是解决方案。四步复习,按部就班,兴趣学习,不再偏科。

  1、内功打好基础,厚积薄发

  2、一轮强化、初涉重点,稳扎稳打

  3、在招点拨,题型介入,先人一步

  4、二轮冲刺,决战难点,胜者为王

  【语文讲座,非学校教育不开!】

  新高考改革趋势下,语文成了拉分王科目,秦学特邀省特级教师,给家长学生们讲解高考语文那些事。

高考古诗词鉴赏题解,语文考前冲刺考前辅导

*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由秦学教育整理编辑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文章标签: 古诗词 高考
上一篇:伊顿教育推出的“精雕细课”一对一怎么样?是一个什么样的课程? 下一篇:战“疫”原创作文《孤灯千座待破晓》,武汉疫情感受
  • 热门课程
  • 热门资讯
  • 热门资料
  • 热门福利
亲爱的家长(学生)您好:
恭喜您,您已经预约成功!
同时你将获得一次学习测评机会
+年级学科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