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增强学生逻辑推理能力?
高中教育 来源:网络 编辑:楠哥 2020-03-18 11:25:57

  逻辑推理能力对学生的作用还是蛮大的,尤其体现在写作上。而且高三学生是需要强的逻辑推理能力的,今天这篇文章就是帮助学生增强逻辑推理的能力的,在你们阅读的时候要注重思考,这样才会有效果,下面就来看一下究竟如何提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怎样增强学生逻辑推理能力?

  怎样增强学生逻辑推理能力?

  有没有可供模仿的范文?

  有没有什么书籍可以阅读学习?

  你的问题,也是我的问题:

  可不可以用范文来增强逻辑推理能力?

  可不可以让同学们阅读相关书籍来提升?

  我的答案是:

  范文和书籍“有可能”有用。

  这个答案对你的作用不大。

  “有可能”是什么意思?

  也就是说,可能有用,可能没用。

  这话说的模棱两可,说了等于没说。

  下面的话,就是我要给你讲的“逻辑”。

  论点:

  范文和书籍“有可能”对提生的议论文逻辑推理能力有用。

  论据:

  1.张三有用。

  2.李四没用。

  既然存在两种可能,结论就是“有可能”。

  为什么你的作文常常会出现“逻辑问题”?

  因为你是这样推理的:

  论点:

  读书有用。

  论据:

  1.司马迁读书有用。

  2.杨振宁读书有用。

  3.福楼拜读书有用。

  看似举例典型,能不能支撑论点?

  不能。

  理由是:

  1.有限的样本,不代表全部。

  2.反面例子被屏蔽了。

  有限的样本例子,不能得出适用于全体的结论,否则会出笑话。

  有人举例发现:

  邓小平矮个子。

  拿破仑矮个子。

  孙中山矮个子。

  鲁迅矮个子。

  ……

  原来矮个子的人这么有出息啊?

  我也是矮个子——我的前途不可估量!

  你一眼就能发现,逻辑推理有问题!

  用举例子来进行“归纳推理”,不是这种方法不好,而是我们使用这种方法的时候,要注意“前提条件”。

  归纳法得出的结论,只适用于你取样的范围。

  费孝通在江村调查,得出的结论适用于江村,以及和江村的情况类似的地方。

  科学家的结论不断被推翻,为什么?

  在当时条件下成立的结论,随着“新的条件”的出现,结论就不同了。

  当年的江村,到今天,还是原来的样子吗?

  不完全是。

  所以,你今天再去调查,可能会有新的结论。

  结论都是有“条件”的。

  不加“条件”就推理,难免出错。

  你举司马迁,司马迁能不能代表古人?

  能不能代表中国人?

  有的同学在作文里爱这样说话:“同样是人,某某能做到,我们也能做到。”——这就把人看作是标准人,以为设定好程序,就能输出同样的结果。

  事实上,我还没听说过人生可以复制的例子。(太孤陋寡闻了)

  你可能会问,正反例子都有,我都不会说话了。

  确实如此。

  要说清一个可靠的结论并不容易。

  我们说不清楚,太多的领域存在截然相反的两种看法,两种看法都有道理。

  我的建议是,只谈具体问题,尽量回避说不清的抽象道理。

  比如,上面提到的读书问题,我们不谈读书对“人”的作用,我们只谈读书对“这一个人”的作用,比如贾宝玉。

  读书对贾宝玉有没有用?这个问题就相对更容易讨论。

  正是基于这种思考,我没有现成的范文和书籍供你阅读学习——还是就事论事好。

  上次的“融合”,我看了两篇作文。

  两篇作文有一个共同点:都是在谈抽象的大道理,比如文化融合,阶层融合,就是不讨论具体问题。

  假如我们只讨论“青花瓷”,就能降低逻辑推理有误的概率。

  当然,讨论具体问题,不容易,需要你花时间研究具体问题。

  假如你想进步,提升能力,这一步必不可少。

  我曾经建议,高三同学,在一年里只读一本书,读通读透,这样,你写作就有了“具体”材料,可以分析具体问题。

  高三作业和试卷太多,读书的事较后都不了了之了。

  你不妨对照一下,高考作文,是谈具体问题的多,还是抽象道理的多。(我没有认真统计,不要问我答案)

  我自己爱看谈具体问题的文章,不爱抽象道理的文章。

  你呢?

*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由秦学教育整理编辑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文章标签:
上一篇:省伊顿教育高考志愿填报线上讲座,什么是部属院校? 下一篇:2020年南通中学航空班招生简章,网上开始报名,附招生政策解读
  • 热门课程
  • 热门资讯
  • 热门资料
  • 热门福利
亲爱的家长(学生)您好:
恭喜您,您已经预约成功!
同时你将获得一次学习测评机会
+年级学科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