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模《羌村三首》其二赏析,《羌村三首》答案解析
高中教育 来源:网络 编辑:楠哥 2020-04-01 16:08:57

  昨天省盐城市、市高三学生开始了二模考试,在第三道题古诗词鉴赏题,这次所选的杜甫的《羌村三首》其二,我想同学们的对此诗并不陌生,所以这次的古诗鉴赏题目并不难,但是也不敢说你们都会做。下面我把二模《羌村三首》其二原题分享出来,并对其进行一个翻译,并将答案分享给大家。

二模《羌村三首》其二赏析,《羌村三首》答案解析

      二模《羌村三首》其二赏析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9—10题。

  羌村三首①(其二)

  杜甫

  晚岁迫偷生,还家少欢趣。

  娇儿不离膝,畏我复却去。

  忆昔好追凉,故绕池边树。

  萧萧北风劲,抚事煎百虑。

  赖知禾黍收,已觉糟床注②。

  如今足斟酌,且用慰迟暮。

  [注]①公元757年,诗人言事触怒肃宗,被迫回到因战乱十余月未通音信的羌村,与家小相聚,写下《羌村三首》。 ②糟床,榨酒的器具。

  9.简要赏析“娇儿不离膝,畏我复却去”两句的表达效果。(5 分)

  10.古人评点:诗人“身虽到家,而心实忧国”。请结合后八句诗,简要分析这样评说的原因。(6 分)

  [写作背景]

  唐玄宗天宝十四载(755年)爆发的“安史之乱”,不仅使一度空前繁荣的大唐王朝元气大伤,更给天下百姓带来难以言喻的深重苦难。次年,长安陷落。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与平民百姓一样,不幸被战争的狂潮所吞噬,开始了辗转流离的生活,亲身体验了战祸的危害。

  唐肃宗至德二载(757年)五月,刚任左拾遗不久的杜甫因上书援救被罢相的房琯,触怒肃宗,差点没砍掉脑袋,但从此肃宗便很讨厌他,闰八月,便命他离开凤翔。诗人此行从凤翔回鄜州羌村探望家小,这倒给诗人一个深入民间的机会。杜甫回羌村前已有十多个月没和家里通音信了,由于兵荒马乱,情况不明,传说纷纭,杜甫当时的心情十分焦虑。乱离中的诗人历尽艰险,终于平安与家小相聚,此事令他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的组诗《羌村三首》。

  这是《羌村三首》的第二首,写诗人得还家以后的苦闷和矛盾心情,表达出作者身处乱世有心报国而不甘心苟且偷生的心态。

  [注解]

  羌村三首·其二

  杜甫·五言古诗

  晚岁迫偷生,还家少欢趣。

  人到晚年了,还感觉是在苟且偷生,但又迫于无奈,终日郁郁寡欢。

  ✦晚岁:即老年。✦迫偷生:指这次奉诏回家。杜甫心在,故直以诏许回家为偷生苟活。✦少欢趣:正因为杜甫认为当此万方多难的时候却待在家里是一种可耻的偷生,所以感到“少欢趣”。

  娇儿不离膝,畏我复却去。

  儿子整日缠在我膝旁,寸步不离,害怕我回家没几天又要离开。

  ✦却:作“即”字讲。“却去”为“即去”或“便去”。一作“还复”

  忆昔好追凉,故绕池边树。

  闲来绕树漫步,往昔追随皇帝的情景出现在眼前,可事过境迁,只留下遗憾和叹息。

  ✦忆昔:指上一年六七月间。✦追凉:追逐凉爽的地方,即指下句。

  萧萧北风劲,抚事煎百虑。

  一阵凉风吹来,更觉自己报国无门,百感交集,备受煎熬。

  ✦抚:抚念。抚念家事则满目凄凉,抚念国事则胡骑猖獗,因而忧心如焚。

  赖知禾黍收,已觉糟床注。

  幸好知道已经秋收了,新酿的家酒虽未出糟,但已感到醇香美酒正从糟床汩汩渗出。

  ✦赖:有全亏它的意思,要是再没酒,简直就得愁死。✦糟床:即酒醡。✦注:流出,指酒。

  如今足斟酌,且用慰迟暮。

  现在这些酒已足够喝的了,姑且用它来麻醉一下自己吧。

  [译文]

  人到晚年了,还感觉是在苟且偷生,但又迫于无奈,终日郁郁寡欢。

  娇小孩儿不离开膝下,一会儿就害怕地看着我,步步退却离开。

  闲来绕数漫步,往昔追随皇帝的情景出现在眼前,可事过境迁,只留下遗憾和叹息。

  一阵凉风吹来,更觉自己报国无门,百感交集,备受煎熬。

  幸好知道已经秋收了,新酿的家酒虽未出糟,但已感到醇香美酒正从糟床汩汩渗出。

  现在这些酒已足够喝的了,姑且用它来麻醉一下自己吧。

  [赏析]

  前八句写无聊寡欢的情状。杜甫这次奉旨回家,实际上无异于放逐。对于常人来说,“生还偶然遂”自是不幸中之大幸;而对于忧乐关乎天下的诗人,适成为幸运中之大不幸。居定之后,他即时就感到一种责任心的煎熬,觉得值此万方多难之际守着个小家庭,无异于苟且偷生。可这一切又是迫不得已的。这样一种缺乏欢趣的情态,连孩子也有所察觉:“娇儿不离膝,畏我复却去。”金圣叹云:“早见此归不是本意,于是绕膝慰留,畏爷复去。”对于“生还对童稚,似欲忘饥渴”的诗人,没有比这个细节更能表现他的悒郁寡欢的了。

  于是他回忆前一年六七月间纳凉“池边树”的往事。那时他对在灵武即位的肃宗和自己立朝报国寄予很大希望,故而多少有些“欢趣”。谁知事隔一年,却遭到如许失望,不禁忧从中来,百感交集,备受煎熬。叙事抒情中忽插入“萧萧北风劲”的写景,又大大添加了一种悲凉凄苦的气氛。

  末四句写到秋收已毕,虽然新酒未曾酿出,却计日可待,似乎可感到它从糟床汩汩流出。“赖知”“已觉”均属料想之词。说酒是因愁,深切表现出诗人矛盾苦闷的心理——他其实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作为一个伟大的爱国文人,当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无法解决时,诗人内心开始变得极度焦灼不安,诗人需要寻求一个冲刺口来倾泄胸中郁结的情绪。千百年来,无数失意文人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在诗中,杜甫也不约而同地发出感慨:“赖知禾黍收,已觉糟床注。如今足斟酌,且用慰迟暮。”诗人名在写酒,实为说愁。它是诗人百般无奈下的愤激之辞,迟暮之年,壮志难伸,激愤难谴,“且用”二字将诗人有千万般无奈与痛楚要急于倾泻的心情表达了出来,这正应了李白的那句“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羌村三首》答案解析答案及解析

  9.简要赏析“娇儿不离膝,畏我复却去”两句的表达效果。(5分)答案:细节描写逼真感人地刻画幼子与久别之父见面情状。(1分)“不离膝”写娇儿久别后乍见父亲的惊喜、亲昵、不舍;(1 分)“畏我”点明娇儿久视父亲后因陌生而畏惧的心理。(1分)“复却去”表现了娇儿发觉父亲“少欢趣”,害怕而不解的心理(或:害怕、担心我又离家的心理)。(1分)侧面表明诗人落魄凄苦的现状。(1分)

  10.古人评点:诗人“身虽到家,而心实忧国”。请结合后八句诗,简要分析这样评说的原因。(6分)

  答案:

  (1)中四句:对比今昔家中生活,寄托胸中苦闷。“抚事”直说思量当前国事。“煎百虑”极写忧国深沉的情感煎熬。 (2)后四句:名写酒,实说愁,是迟暮之年、壮志难伸的愤激之辞。“且用”表现了诗人深沉无奈与痛楚之情。(6 分。每点 3 分)

*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由秦学教育整理编辑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文章标签:
上一篇:哪里有高考冲刺辅导班?市、盐城市2020年高三二模生物试卷分享 下一篇:二模《羌村三首》其二赏析,《羌村三首》答案解析
  • 热门课程
  • 热门资讯
  • 热门资料
  • 热门福利
亲爱的家长(学生)您好:
恭喜您,您已经预约成功!
同时你将获得一次学习测评机会
+年级学科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