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显示孩子需要多交朋友多运动有益健康,咱家孩子才能快乐
家庭教育 来源:网络 编辑:楠哥 2017-09-29 18:06:09

  现在的孩子都是缺乏运动,朋友交的也不是很多,但是这种现象其实并不好,调查显示孩子需要多交朋友多运动有益健康,咱家孩子才能快乐。所以交孩子多运动多交朋友。

调查显示孩子需要多交朋友多运动有益健康,咱家孩子才能快乐

  近日,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北京大学互联网发展研究中心等机构在北京联合发布的“中国少年儿童快乐成长指数”显示,少年儿童认为较幸福的三件事是有知心朋友、有温暖的家、健康,较快乐的三件事是考了好成绩、和朋友玩、被长辈表扬。

  过三成少年儿童认为学习负担重,逾三成少年儿童经常存在孤独、忧郁、注意力不集中、焦躁、睡不着等不良情绪或感受。逾六成学生认为自己的快乐可以达到90分以上,但是也有7.5%认为自己的快乐“不及格”。年级越高、学习成绩和体育成绩越差的学生越不快乐。

  调查显示,少年儿童的学习成绩与对运动的喜爱程度有密切关系。爱运动的孩子、体育成绩好的孩子,学习成绩也更好;相应地,学习成绩越好的孩子,喜爱运动的比例也更高。值得关注的是,2.8%的学生表示不喜欢一类运动项目,而母亲对孩子在体育运动兴趣方面的培养,显著低于在数学、语言、才艺等方面的培养。可见,孩子是否喜爱运动,与母亲在家庭中担任主要的教育角色有关。

  知心朋友越多 孩子越幸福

  幸福观是一个人对幸福的看法,是一个人需要水平的体现。对幸福内涵和意义的理解,从哪些方面衡量幸福,用什么标准判断幸福,体现着一个人对自我生活价值的追求。

  数据统计发现,63.7%的少年儿童认为知心朋友是幸福的第一要素,有温暖的家(60.5%)、健康(41.9%)、快乐(36.9%)、自由自在(25.5%)比例也较高;而受到尊重(17.7%)、为社会做贡献(11.8%)、事业成功(10.7%)的比例略低;有钱(6.6%)、有权有势(3.5%)、享受(3.2%)的比例不足一成。可见中小学生对幸福的理解总体来说比较积极向上,更崇尚个体幸福,而不太认同为社会做贡献等幸福观。从年级特征来看,“为社会做贡献”“有温暖的家”都呈现下降趋势,说明对于初中生而言,同龄伙伴对他们的幸福感影响在增大,家庭的排序在下降。

  与其他人群相比,少年儿童更渴望拥有友谊,获得朋友支持,因此他们认为幸福的第一因素是有知心朋友。这也说明人际关系是影响少年儿童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因素。

  同时,上网给他们带来的快乐过被同伴赞扬、睡觉、美食、零食、有零花钱等,说明新媒体时代的少年儿童受网络影响深刻,他们通过上网不仅可以玩游戏、听音乐、看视频,还可以找到兴趣相投的朋友,得到网友的认可,使他们获得另一个渠道的自我实现。

  随着年级升高,影响快乐感受的因素呈现明显上升趋势的有:睡觉、上网、吃零食、买到新衣服、有零花钱,呈现明显下降趋势的有:被老师或父母表扬、被同伴赞扬、考了好成绩、有新玩具、逛街、和朋友玩、吃好吃的饭菜。可见,随着年龄增长,孩子的自我概念除了来源于周围人的认可、赞扬,还来源于他们的自我反思。考试成绩的影响明显下降,说明中小学生越来越认识到,除了成绩还有其他很多重要的因素影响成长。

  有研究表明,同伴关系与少年儿童的主观幸福感有显著的正相关,同伴接纳程度越高,孩子们的生活满意度越高,积极情绪越多,消极情绪越少,主观幸福感越强烈。如果同伴关系不和谐,其身心健康会受到影响,也会影响到他们的自尊、情绪、学校适应等方面,使他们感觉缺乏安全感与归属感,从而对生活质量形成消极评价。很多案例表明,有的孩子甚至因为情绪、交友等问题断送了生命或前途。

  体育成绩越好 学习压力越小

  体育成绩与孩子的幸福观联系密切,体育成绩好的孩子幸福观更积极向上,更具有社会性。而体育成绩不好的孩子,幸福观则倾向于以个体享乐为主。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2014年的调查发现,体育成绩好的孩子知心朋友更多,体育成绩差的孩子缺少知心朋友。此次调查的数据显示,体育成绩不好的孩子选幸福的要素时,“有知心朋友”这一项的比例较低。可见,体育成绩不好的孩子并不认为有知心朋友能给他们带来幸福。将两次调查结合起来看,或许说明体育成绩不好的孩子知心朋友少,因此也并不能因此获得幸福感。

  调查显示,体育成绩好的学生认为考好成绩、被老师或家长表扬、被同学赞扬、与朋友一起玩是更大的快乐。体育成绩不好的学生认为吃零食、上网、睡觉、有零花钱、买新衣服能带来快乐的比例更高。

  可见,体育成绩好的学生对快乐要素的选择更倾向于精神层面的满足,这一点与学习成绩好的学生相同;而体育成绩不好的学生更倾向于享乐层面的满足。

  关于学习负担的感受,体育成绩分组的结果与学习成绩分组有比较相同的趋势。体育成绩越好的学生认为学习负担重的比例越低,这一结论与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2014年曾进行的小学生运动兴趣与意识研究相近,即体育成绩好的学生学习成绩更好,学习压力更小。

  调查还发现,体育成绩中下等、下等的学生,各种不良情绪的比例更高,尤其是成绩下等的学生,与成绩上等的学生相比差异悬殊。体育成绩下等的学生,存在孤独、忧郁、神经敏感、情绪不稳定、焦躁、注意力不集中、睡不着、想叫喊骂人等情绪的比例,均高出体育成绩上等的学生20多个百分点。这说明经常进行体育活动、体育成绩好更有利于缓解不良情绪。

  越是体育成绩好的学生,给自己的快乐打的比例越高,说明体育运动对学生的快乐感受有着深刻的影响。经常运动,能够经常胜任各类体育活动,并在其中取得好成绩,有利于学生获得成功感。因此,体育成绩不好尤其是体育较差的学生应多增强运动,使各种不良情绪得到纾解。

  调查还发现,父母成为孩子运动的阻挠因素之一。有的父母因为怕耽误学习、怕受伤不让孩子去运动,却不知道学习与运动二者是互相促进、互相作用的,爱运动的孩子性格上往往更坚韧,更善于变通,精力更充沛,更能胜任各项学习任务。

  越长大越不快乐 缘于学习挑战

  学习成绩与孩子的幸福观有显著的正相关。成绩好的孩子认为朋友、健康能给他们带来更大的幸福,而成绩不好的孩子认为自由、金钱能给他们带来更大的幸福,幸福观相对消极。

  调查显示,高达七成(70.1%)的少年儿童认为较大的快乐是考了好成绩,其次是和朋友玩(49.3%)、被老师或父母表扬(42.7%),上网、被同伴赞扬的比例也在两成左右。这些都是体现一个人自我价值与效能的因素,这说明中小学生重视自我价值感、自我效能感的实现。

  学习是少年儿童成长中的重要任务之一,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结果会对其主观幸福感产生直接影响。本次调查发现,过三成少年儿童认为学习负担重,只有14.0%的少年儿童认为学习比较,4.8%认为。并且随着年级升高,认为学习负担重的比例更高。有的学生说越长大越不快乐,因为他们要面对更多的学习挑战,要承受更大的学习压力。

  从数据看,孤独、忧郁、焦躁、激愤、注意力不集中、想打人骂人等不良情绪,中学生的比例均高于小学生,成绩差的学生均高于成绩好的学生。其中,57.8%成绩下等的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成绩上等的学生比例为20.9%。可见,成绩差的学生多反映自己的注意力不够集中,家长要关注孩子是否遇到了学习困难、学习不适应等情况,多给孩子实质性的帮助,而不能习惯性地把成绩不好归结为孩子注意力不集中。

  给自己的快乐打分时,越是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打的比例越高,越是成绩差的学生打低分的比例越高。这说明,学习成绩对学生的快乐感受有着深刻的影响。45.6%成绩中等的学生认为“被老师、家长表扬”能够带来快乐,比例较高,说明成绩中等的学生更期待被老师、家长表扬。

  成绩中下等、下等的学生认为吃零食、上网、有零花钱、买新衣服、有新玩具、逛街等生活方面的因素更能带来快乐。可见,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快乐的要素更倾向于学习进步、得到赞扬与认可等精神层面的因素,更认可自我实现的快乐观,而成绩差的学生快乐要素多来源于物质享受及休闲娱乐,更认可享乐型的快乐观。

*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由秦学教育整理编辑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文章标签:
上一篇:《西游记》告诉老师不能用使用戒尺等惩罚手段惩罚学生,不信你们看 下一篇:“推妈”惊现,看哈佛大学商学院推妈的育儿经验
  • 热门课程
  • 热门资讯
  • 热门资料
  • 热门福利
亲爱的家长(学生)您好:
恭喜您,您已经预约成功!
同时你将获得一次学习测评机会
+年级学科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