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逼格的哲学究竟是怎样的?主要学什么?就业怎么样?
教育资讯 来源:网络 编辑:楠哥 2017-12-12 11:14:53

  
前言 如果说大学里头哪个逼格较高、较神秘,当然属哲学——每次别人一听到我介绍自己说是哲学的时候,都会报以莫名的目光(搞得我好像是个怪物一样)……

  “哲学就是马克思的那些又红又专的东西”“哲学就是成天叨叨各种不切实际的人生大道理”“哲学就是神棍学”……类似于这种道听途说的夸张的对哲学的描述我相信是不少人对哲学的印象。

  接近方才有言说的权利——这句对现象学的思想主旨的概括,就作为我们越过一切的误解和偏见,来了解哲学本身的开篇之引吧。
高逼格的哲学究竟是怎样的?主要学什么?就业怎么样?

  哲学是什么

  在了解哲学之前,我们首先有需要来了解什么是哲学——这两者并不是一回事。

  当有人问到“你的学的是什么”,别的的人都能不假思索地回答出来,唯独哲学例外:“哲学是什么”这个问题即便至今都没有一个能得到人认同的答案……

  古希腊哲学家、数学家毕达哥拉斯较初定义了“哲学”这个词,即英语中的“philosophy”,是由古希腊语“热爱(philein)”“智慧(sophia)”这两个词合成,即“爱智之学”。哲学是一门智慧之学,是对思想本身的思考。而哲学家,便是那热爱智慧的人,寻求真理的人。

  但是这并不是的答案:用马克思主义原理的观点来定义,哲学便是文科生都知道的那句“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用用亚里士多德的话来定义,哲学是“关于物理学之后的学科”,即“形而上学”,是对非现象界的终极实体的追问;用人生哲学的话来定义,哲学即是“人学”,是人类在自身的有限性与无限性的矛盾中产生的思考,是对人生意义的追问……

  所以哲学究竟是什么呢?

  大致上可以将历哲学家们对哲学的定义归为下面这段话:

  一方面,哲学是对万事万物的本质的追问,即“形而上学”,是对现象界背后的本质世界、终极实体的理性追问,即解决科学之后的问题;另一方面,哲学是人们对自身存在的根本追问,是对人生意义的深层次的前提性和结构性的理性反思(此处是哲学与各类心灵鸡汤与厚黑学区别开来的特征)。

  就我自己的看法,哲学是一门力图对万物的根本做出解释的学问,是人类试图思考着自己有限的生命到底应该怎样度过——也就是说,哲学与我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但这种关联是建立在批判性的反思维度之上的。的哲学都试图追问人到底如何能够活得有意义。

  所以千万不要再把哲学等同于高中政治必修四和马原啦!两者不是一回事!

  哲学学什么

  相信很多人已经道听途说了不同的人对于哲学学习生活的传闻——成天看书然后冥思苦想,像神棍一样不停地自言自语……悟出来个啥就是哲学。

  当然不是如此的啦。事实上哲学学的东西和其他一样,也是各式各样的理论——哲学和哲学史是一体化的。学科与学科本身的发展史为一体,这是哲学才有的特征,这也决定了学习哲学需要从哲学史学起。正如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看得更高,良好的哲学史理论基础是进入哲学殿堂的钥匙——哲学史的学习能让你充分了解到各种各样的哲学术语以及哲学家们各具特色的理论,让你不会闹出把自己“顿悟”出来的某个哲学家已经说过的观点当作你的新发明的笑话,以及了解当前哲学学术界的研究情况。这也是哲学学生和民间哲学爱好者的根本区别。

  不同大学的哲学课程设置具体上是不一样的,但中西马三大哲学史以及各个哲学二级学科都是需要学习的,只是时间和课程安排量可能会有差距——比如有的学校一学期只学一门哲学史,有的则按时间分段来学习;有的学校可能会着重讲某一部分的哲学史(这个和不同大学的哲学研究方向有关,比如马哲强的学校马哲可能讲得多,西哲强的学校西哲会讲得多)或者某个二级哲学的学科……不同的学校有各自的培养特色,但基本目标都是一致的:即进行导论式的哲学知识教学,让学生具备进入学术研究的基本哲学素养。

  以下我就以我自己在读的学校为例,简单介绍一下哲学的课程。

  中国哲学史。课程内容是学习中国先秦时代到现当代新儒家的哲学史。分为中国古代哲学史(先秦诸子百家哲学、汉代新儒学以及魏晋玄学、唐代佛学、宋明时代的理学和心学以及明清之际的三大思想家等)、中国近代哲学史(主要是康梁、孙中山以及章太炎等人的学说)、中国现当代哲学史(主要是新儒家)。

  西方哲学史。课程内容是学习西方古希腊到后现代哲学的哲学史。分为古希腊罗马哲学、中世纪神学、近代哲学(经验论与唯理论的各个代表哲学家的思想)、德国古典哲学(即德国的四位神级人物:康德、费希特、谢林和黑格尔)、西方现代哲学(尼采与叔本华代表的意志哲学、罗素与维特根斯坦为代表的分析哲学、胡塞尔现象学、海德格尔与萨特代表的存在主义)与西方后现代哲学(即结构主义和解构主义等比较新的思潮)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在这里各位小伙伴需要注意啦,这也是外人对马克思主义误解较大的地方——马克思主义就是我们马原课本上又红又专的东西。当然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个大的概念,包含了很多东西。在这门课程里,你会了解到马克思本人早期的实践哲学倾向以及异化劳动、剩余价值学说等理论,以及关于他的原著的学习。之后便是恩格斯与列宁的思想(也是跟马原比较像的东西),还有后面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早期西马三杰的思想、法兰克福学派的思想将从西哲史中单独拿出来在这里讲)。

  学完这门课后你们将会彻底颠覆以前对马克思本人又红又专的认知!想当年没上大学之前我也是太过无知地认为马克思的东西又红又专,就是马原的那一套东西——学完了马哲史后我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而且深深地喜欢上了青年马克思的实践哲学思想……总之,懂不懂马克思是哲学学生与非哲学学生的重要区别!

  之所以详细地介绍哲学史的课程,原因就跟上面所说的一样:哲学史的课程是学好哲学的收藏基础!经过了在茫茫璀璨思想的星空中的翱翔,你才会知道自己喜欢谁的思想,并且以后想要研究谁。

  接着便是二级学科。

  文化哲学,也可以说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即文化批判哲学,课程内容很大程度上跟西马是重叠的(因为西马本身的研究和批判的内容就是文化)。文化哲学是我所在的学校的主要研究方向,因而个人觉得讲得还是比较仔细的。

  科技哲学,是对科学技术本身进行反思的哲学,具体由分析哲学和技术哲学、科技反思等内容组成。

  逻辑学,即对人类的思维规律研究的学科。由于我所在学校的逻辑学学科发展不是很好,所以学习的内容也很狭窄,就是一些基本的逻辑学概念(真值表与联结词)。

  美学,即关于美的学说。具体内容是美学史的学习。

  伦理学,即关于对人类社会的伦理道德的学说。具体的内容是一些基础的伦理学术语的学习。

  宗教学,对宗教进行系统而理性的研究的学说。具体学习内容是宗教的起源、特征、组织形式、宗教仪式与禁忌的基本含义以及世界的三大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的简单介绍。

  马克思主义原理。这个课程的内容就真的跟大家印象中的“哲学学的都是啥”的猜想是基本一致的,即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认识论、辩证法等内容。但是一般老师都会引用一些哲学的哲学家的观点来进一步深究马克思主义原理的精髓,而非像其他学生那般只是进行教条式的灌输。

  以上基本都是哲学的必修课。当然不排除其他高校会以别的方式来讲授这些课程,但基本大同小异。

  在选修课方面,我们学校则开设了经典原著导读(黑格尔的《小逻辑》、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老子》、《庄子》等)、哲学专题课(即针对某一块的哲学的研究专题,如古希腊哲学专题,西方美学专题,中国伦理学专题)——这些应该是大部分高校的哲学系都会开设的选修课。我的学校还额外开设了德语课供哲学学生学习,为那些以后研究德国古典哲学从而需要阅读德文原著的同学提供学习机会。

  虽然看上去很丰富,但是本科阶段的哲学教育基本是导论性质的(这点和其他学科的高等教育一致):哲学史课程上,老师也只是简单介绍一些重要流派的重要哲学家的主要思想,不会过多地去挖原著;那些二级学科的课,老师同样也只是介绍作为本学科的基本发展史和基本概念。

  换句话来说,学习哲学其实并不,很多时候都需要学生自己利用课外去阅读原著来理解哲学家的思想,甚至有时候缺乏的理解力,那些晦涩的概念都很难读懂。这也是为什么会造成哲学学生给外人“成天冥思苦想”的印象的原因。当然,就我个人经验,学好哲学当然难,但是做到不挂科是不难的:期末时把平时做的笔记好好地看看,背背老师划出来的考试范围(当然也有些性格独特的老师不喜欢划范围),以文科生的学习功底还是可以混过四年的……

  哲学的就业

  哲学是一门学术指向明显的学科,这也就决定了它的不实用和就业范围的狭窄。听完了哲学的课程介绍后,相信不少的小伙伴都纳闷一件事:我学了这些东西以后有什么用?总不可能我站在台上吧啦吧啦一堆哲学家的思想就有人给工资吧?

  当然可以啊!当大学老师呗——哲学学生的基本出路:学术研究。即考研考博,进入高校当大学老师,继续传授哲学。虽然高校老师不是一份发大财的工作(文科老师尤其如此),但却是一份受人尊敬的工作。选择这条路的话,你大学时的学习便得打好基础,方才能在学术舞台上展露头角,从而进入高校中谋取一份教职。就目前的形势来说,个人不分享去普通的大学学习哲学——教育资源跟哲学强势学科的大学相差太大,在日后的考研考博竞争(现在考研中对于双非学校学生的歧视太过严重)和教职竞争中没有丝毫的优势。因此我只分享有能力考左右水平的大学(因为哲学强的那十几所大学,除我所在的黑大学外,均为大学和大学)的学生学习哲学,本科的教育资源与教育环境对于学术指向明显的哲学的学生尤其重要。

  大学老师当不成的话,去中学当个政治老师还是成的……

  再之后就是进入的行政系统,当个公务员。哲学学生考公务员也有的优势(怎么说毕竟学习了我国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

  再次之一些的,就是从事跟文字有关的职业——秘书、文案撰写、编辑等工作。

  除此之外的一些出路,就是进入公司里头的管理层或者人力资源部等……说白了就是“重头再来”。也有吉林大学马克思毕业的较后进了证券公司的。

  毕竟哲学的就业导向并不是很明显,不可能说学哲学就当哲学家——这就跟学化学就当化学家之类的推理一样粗浅。但也不至于会说失业(每年的红牌都没我们的事)。很多人发现自己学了四年之后跟啥也没学一个样,但是都发现自己思考问题总能比别人更深刻,这便是长期的批判性的哲学思维训练带来的收获,因而也会让那些没有选择从事跟哲学有关的的人会谋得一份不会太差的……

  当然,每年哲学的毕业生数量要远小于其他,也是哲学就业情况相对良好的一个原因——同师门的竞争小。还有就是选择读研的人占大多数(在计算就业率的时候,读研也是算进就业里头的)。两个因素下来,哲学的就业率一直保持一个不温不火的数字。但可以确定的一件事就是,本科读完出来还是比较难找工作。

  学术终归是一条辛苦的道路。所以我还是在这里奉劝报哲学的学生需要考虑好自己以后的就业问题(如果你说我家有钱我只是想丰富一下自己的思想,当我没说)。真心热爱哲学并且希望走学术道路的,可以考虑;如果只是对哲学抱有一种简单的爱好,那我奉劝你还是报个别的实用性强点的,然后买本《西方哲学史》在平时有空翻翻就好……

  可能也有人会举例说,王思聪也是哲学毕业的啊、李小龙也是哲学毕业的啊,还有较近的法国总统马克龙……我想说,这些个例不应该作为你满足自我虚荣心的毒鸡汤。哲学终究是个没有明显就业指向的,这一点需要认清。

  学长的建议

  较后我想说说我自己的一些看法。

  我本人是自己选择了这个的。在高中时我便是通过尼采初步了解哲学,并且对它产生兴趣,因而报志愿时没有过多迟疑便是低就地选择了这个。虽然后来曾经因为自己学校的双非身份有过一些后悔,也在一年多的学习后发现哲学与较初自己设想的有些差距,但我并不后悔自己选择哲学:因为它符合我的兴趣和理想。

  前面我反复强调,哲学不是一门有实用价值的学科。但是哲学是把高等教育的意义:即让学生能够建立属于自己的人生观和能力,理性地去选择自己想过的人生——发挥到极致的学科。大学因其对知识的单纯向往而成为世间为数不多的净土,哲学更是如此。哲学家阿多诺就强调,哲学需要始终保持其否定性和批判性——哲学从来就是一种对现存的永不认同和越(这也是为啥有人说学哲学的都是疯子,成天批判这个批判那个),是一种永恒的理想性维度的对未来的构思(哲学不切实际的印象的来源)。这种与世俗的距离成就了哲学的崇高,也是所谓的“不切实际”。

  黑格尔有言,现实在其自身的展现中显现为必然性——如果哲学真的是无用的话,那为啥哲学还会存在了两千多年,直到至今依然呢?哲学对未来的追求是人类本质的终极特征——这种特征在每个人身上则体现为对自己未来人生的遐想。

  哲学给人带来的从来都不是一项可以用一纸证书衡量出来的技能,而是一次思维上的革命:它能让你在面对一切看似合理的东西时能够自觉地反思,从而看清其背后的不合理性;对事物有更深刻的认识,让你在一些寻常之事之中发现不寻常的意义;它能让你有一颗面对万变而不变的平淡之心,在这充满了诱惑和迷茫的社会中保持清醒——即让人真正地成为人本身。这,便是哲学赠予给每一个前来求学的人的礼物。

  被调剂到哲学的,可以尝试去适应学习哲学,实在受不了还可以转;自己选择了哲学的,希望你能够坚持你自己的热爱,破除自己的骄傲,虚心地学习哲学家们的思想,以后收获自己的人生。想要学好这个并且要在这个上有所作为,大量的阅读和敏捷的思维能力、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一门甚至多门的熟练的外语,是少不了的。

  没有哪个人能够清楚地推测未来并能做出所谓正确的选择——在志愿填报上也是如此。较后就让我用存在主义的思想主旨来作为这篇文章的结尾吧:

  “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本文来源网络

*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由秦学教育整理编辑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文章标签:
上一篇:好学校还是好?如何选择喜欢的学校和? 下一篇:附: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部分特殊类型招生基本要求
  • 热门课程
  • 热门资讯
  • 热门资料
  • 热门福利
亲爱的家长(学生)您好:
恭喜您,您已经预约成功!
同时你将获得一次学习测评机会
+年级学科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