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中山市华侨中学2019届高二上学期二段考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
高中 来源:网络 编辑:楠哥 2018-02-26 14:27:19

  以下是伊顿教育小编整理的广东省中山市华侨中学2019届高二上学期二段考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对试卷内容有疑惑的同学们要好好看看,把自己欠缺的有问题的知识找出来好好学学。
       广东省中山市华侨中学2019届高二上学期二段考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

  命题人:李颖雅

  (本试卷共8页,22小题。 :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宋词中的帘,品种繁多,状态各异,就前者言,有珠帘、绣帘、画帘、翠帘等等;就后者言,有卷帘、开帘,低帘、高帘,下帘、上帘,疏帘、重帘,等等。帘的原始功能在于遮蔽和阻隔,但这种“遮”和“隔”又有其特殊性,它既不像“侯门一入深如海”那样遥不可及,也不像“墙里秋千墙外道”那样难以逾越。可以说,帘之妙处正在于它的隔未全隔,而通未全通,也可以说是隔犹未隔,通犹未通,只看当事人的心态和感觉如何,这便预示帘的阻隔功能具有喜剧性与悲剧性的双重内涵。以词人常用的“隔帘看未真”一句为例,就可以产生两种感受截然相反的心理。第一,乐观的视角:虽然隔帘看未真,但毕竟是看到了,这是何等的幸福和慰藉;第二,悲观的视角:虽然隐隐约约看到了,然而毕竟得不到真切实在的接触,这又是何等的痛苦和折磨。

  当人与人(通常是帘内的女子和帘外的男子)隔帘相对时,二者就入了一种微妙的情境中。帘内的世界对帘外人言,就成了一种神秘幽深的存在,但这一存在对他而言又是那样的近在咫尺却不可接近,那样地引人入胜却不可触摸。而帘外的世界对帘内人而言,则隐喻着一种美丽然而难以推测的诱惑,一种与当下生存不同的别一样的激情与热烈。在她内心深处,不管是接受还是抗拒,那样一种隐密的渴望已经被点燃。此时的帘,不仅隔开两个人的身,似乎也隔开了他们的心,至少帘外的人是这样认为的。帘内的人对这帘外人的态度是不很明朗的,道是无情又似声声呼唤,道是有情又似诸多推拒。

  有时候,帘内人虽然在场,却未出场,即她只是作为一种现实的存在,却未表现出情感的波动,这对帘外人来说,似乎更成为一种“多情却被无情恼”的惆怅。如舒亶《减字木兰花•蒋园口号》,帘内的她,既不知道自己的存在曾经装点过他春日的记忆,也不知道自己的离去触动了一份敏感的心情。她凌波微步地来,亦是行云流水地去,对于帘外的他来说,显得这转瞬间的相遇犹如一场迷离的梦。

  还有一种特殊场景,即帘外人与帘内人二者之中有一个是不在场的,也就是说有一方是缺席的。一种情境是帘外人的缺席。我们从帘内女子的举动神态及她所表现出的无意识或下意识的感触与忧思,可以看出她此时此地的寂寞、无聊、慵倦。这一切都隐秘地传达出了对未出场的帘外人的渴望,也是她对一种新的生命与生活的渴望。

  还有一种场景是帘外人在场,而帘内人缺席。也就是说,抒情主体仅看到了帘,而并未看到所想看到的对象,但仅是帘这一物件已引起了他无限的联想。由于帘内人的不在场,因此帘内的世界就不再具有吸引力,反而以它的空洞引起了抒情主体的反感。但他仍然想象着她室内的景象,回忆着曾经的甜蜜与温存。他对她的渴望因了她现时的不在场而显得更加沉重和痛苦,也因了她的不在场而显得更加纯洁和真挚。

  帘作为一种柔情而忧伤、具有强烈女性化倾向的意象在宋词中的大量出现,一方面有词作为一种文体本身的限定,另一方面与宋代士人心态也有较大关联,尤其是对这一意象的处理中,词人普遍流露出一种对现实的无奈情绪,既无力进行抗争,又无法断然舍弃,结果只能在忧郁、感伤、惆怅中自语自慰,自己为自己营造一个小小的柔弱的艺术世界,“一重帘外即天涯”,词人在狭小的情感空间里默默咀嚼孤独与寂寞。

  (节选自《古典文学知识》2015 年第1 期,有删改)
#p#副标题#e#

  1. 关于“帘”意象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宋词中的帘,品种繁多,有珠帘、绣帘、画帘、翠帘等;状态各异,有卷帘、开帘,低帘、高帘、下帘、上帘,疏帘、重帘等等。

  B. 帘有遮蔽和阻隔的功能,这种“遮”和“隔”又有其特殊性,它既不像“侯门一入深似海”,也不像“墙里秋千墙外道”,它可望而可及,很容易逾越。

  C. 帘的妙处在于它隔未全隔,通未全通,也可以说是隔犹未隔,通犹未通。这与当事人的心态和感觉有关。帘的阻隔功能具有喜剧性和悲剧性双重内涵。

  D. 宋词中的帘意象,柔情而忧伤,具有强烈女性化倾向,一个原因是词这种文体本身的限定,另一个原因是与宋代士人的心态有关联。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当帘内的女子与帘外的男子相对时,帘内的世界对帘外人而言,就成了一种神秘幽深的存在,那样的近在咫尺却不可接近,引人入胜却不可触摸。

  B. 帘内人在场却不出场,对帘外人来说,似乎更成为一种“多情却被无情恼”的惆怅;对帘内人来说,却不知道自己的存在会给他带来何种影响。

  C. 帘外人缺席时,帘内女子常常表现出无意识或下意识的感触、忧思,寂寞、无聊、慵倦。这都是一些对新的生命与生活的渴望的表现或感情流露。

  D. 帘内人缺席,但帘这一物件已引起了帘外人的无限的联想,他仍然想象着她室内的景象,回忆着曾经的甜蜜与温存,而这些联想又只能给他带来沉重和痛苦。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帘外人看来,帘不仅隔开了帘内外两人的身,也隔开了两人的心,帘内人对帘外人的态度是不很明朗的,道是无情又似声声呼唤,道是有情又似诸多推拒。

  B. 帘外世界对帘内人而言,隐喻着一种美丽然而难以推测的诱惑,一种与当下生存不同的别一样的激情与热烈。不管她接受与否,都会有一种隐密的渴望被点燃。

  C. 隔帘相看可以产生两种感受截然相反的心理,这与阅读宋词时从乐观的视角还是悲观的视角相关,乐观的视角产生幸福和慰藉感,悲观的视角则产生痛苦和折磨感。

  D. 宋代词人普遍流露出一种对既定现实的无奈情绪,既无力进行抗争,又无法断然舍弃,这种忧郁、感伤、惆怅,也传递到了对帘意象的运用处理上。

  【答案】1. B 2. D 3. C

  【解析】

  1. 试题分析:B项,“它可望而可及,很容易逾越”错,可及,可逾越,但并不容易,从原文前两段的描述中可以判断选项说法错误。

  2. 试题分析:D项,“只能给他带来沉重和痛苦”说法过于,原文第5段较后“也因了她的不在场而显得更加纯洁和真挚”。

  3. 试题分析:C项“阅读宋词时从乐观的视角还是悲观的视角”错,应该是当事人的心态、视角。

  :这是一道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试题错误设置的方式注意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混淆范围”“无中生有”“偷换概念”等类型,答题时注意对全文的综合理解,然后对照选项寻找细微的差别,选项C是对原文第1段内容的转述,原文是说“可以说,帘之妙处正在于它的隔未全隔,而通未全通,也可以说是隔犹未隔,通犹未通,只看当事人的心态和感觉如何……第一,乐观的视角:虽然隔帘看未真,但毕竟是看到了,这是何等的幸福和慰藉;第二,悲观的视角:虽然隐隐约约看到了,然而毕竟得不到真切实在的接触,这又是何等的痛苦和折磨。”,可知应该是当事人的心态、视角,并非选项所说的“阅读宋词时从乐观的视角还是悲观的视角”。可知选项转述错误。
#p#副标题#e#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原阳秋

  乔叶

  香菜又叫芫荽,可她更喜欢把它叫香菜。听听,香,菜。不由分说气势逼人地就把香字占了去,这股子傲娇劲儿,啧啧。不过,名字和味道都很傲娇的香菜真到成了菜的时候,就显出了矫情。乍一看似乎挺低调,因它从不做主菜,只是一道配菜。只是凉菜的底边儿,热菜的俏尖儿,煲汤时也是较后一道花色儿。可是再细品,这低调不是真低调,有没有它,菜的品相还真是不太一样。该有它的时候没有它,菜到底就短了些微的精气神儿。

  香菜成了她厨房里的日常,每一顿都离不了。可市场上十有八九见到的都是大香菜,大杆子大叶儿,样子糙,香味儿也跟着糙。好香菜要水嫩嫩的,一点儿不能干。还不能久放,一放两三天,蔫样子就出来了。

  为了香菜,她没少发愁。说来好笑,为香菜发愁,也不算是个正经事儿。

  那天,她在小区闲逛。逛着逛着,她就闻到了香菜味儿。这香菜味儿是很随意的,随意里却有着一种浓郁,她直觉来了:好香菜。

  她小心翼翼地循着这味道,轻手轻脚地跟踪着,走了不多一会儿,眼前果然就出现了一盆香菜。香菜种在一个废弃的花盆里,刚刚长出了俏模样。半尺高,婷婷袅袅,细碎的叶子嫩嫩地擎着。她蹲下来,摸了摸她们的绿叶子,又摸了摸盆里的土,那土有点儿黏手的润。

  真是一盆好香菜。真想掐两棵。她犹豫了一会儿,终于还是掐了。回家配了紫菜和虾米,吃了一顿虾肉馄饨。味道好极了。

  有一次就有两次,越掐她越觉出了这香菜的好。现掐现吃的新鲜劲儿也着实让人惦记。也是奇怪,她从秋天掐到冬天,又从冬天掐到春天,掐了一次又一次,居然一次也没有碰见过那个主家。掐着掐着,香菜还又多出了一盆。

  有整天,她在厨房忙着,腾不出手,便喊儿子去掐。

  “我不去偷。”儿子断然拒绝。

  “怎么叫偷?”她恼了。

  “人家知道不?不知道就是偷。”儿子言之凿凿。

  “我倒想告诉人家,可找不着人。”她气得要撂勺子。

  “你找了没?诚心找能找不着?”小家伙要把她给噎死了。

  怎么找?偌大的小区,还真是毫无头绪。贴个启事:寻找香菜主人?这也太可笑了吧?她寻思,这香菜主人是个什么人呢?是退休的老人家吧?千万别碰到个老太太,老太太多半是难缠的,她又该怎么脱身呢?

  她仔仔细细地琢磨了好几天,终于想好了,每次给一块钱,而且需要是硬币,半深半浅埋在盆里,这样主人总能看到吧,也不至于风吹了。

  从此,她掐得越发踏实了。

  那整天,她又去掐香菜,刚刚直起身,就看到一个老太太在看着她。

  “你这香菜,是在这盆里掐的吧?”老太太口气很平静,却是一副押解罪犯指证现场的口气。

  她站住,点点头,谄媚地笑笑,回头指指那个盆:“您种的?”

  “嗯。”老太太的脸突然硬起来,“吃人家的菜,也不打个招呼啊?”

  “找不着人。总不能整天蹲在这里等吧,还是挨家挨户问?还上班呢,特别忙。”她忐忑着奋力往语气里注入诚恳,“我每天放了1块钱的。”

  “都是你放的?十二块。我是卖菜的?”老太太脸更硬了。

  “对……我不是那个意思。”她有点儿心慌,果然是个难缠的老太太。

  “不是钱的事儿。我不缺那点儿钱。”老太太又说。

  “知道,我知道。”她应答,“您的劳动,很辛苦的。”

  她有些后悔掐那些香菜了。

  “好吃不?这是原阳秋。”老太太终于又开了口。

  “好吃,好吃,真好吃。这香菜……还分种类啊?”她暗暗松了口气,“过两天,我也去买点儿种子,跟您学种香菜吧。”

  “不是特别忙么?你知道啥时候浇水?浇多少?你们年轻人,啥都不知道。就知道吃。”

  她乖乖点头,任老太太抢白。

  老太太回身看一眼楼群:“住几号楼?”

  “三号楼一单元。”——又有点儿悬心,不会是去物业告她一下吧?

  她看着老太太的脸色,把手里那根香菜递了过去:“还给您。”

  “嗤,”老太太倒是一副气笑了的样子,“都掐下来了,还我干啥?”

  “那,您的香菜,我以后还能吃不?”

  “这人,我还甩不脱了。”老太太又笑了,“以后,吃你自己的。也别往盆里放钱了。”

  “哦。”她有些落寞。说到底,这老太太,还是小气呢。——她打了一下自己的脸。呸,这念头起得没良心呢。不能太贪婪不是?碗米养恩,斗米养仇。难不成人家的好香菜还养出了自己的小怨恨?

  一周后,她发现自己家的单元门口,出现了一个花盆。花盆里,种的也是香菜。她端详了好一会儿,这香菜和老太太盆里的一模一样,也是原阳秋呢。
#p#副标题#e#

  4. 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的首段写香菜有一股子傲娇劲儿,是一道低调的配菜,有了它,不仅菜的品相好,也多些微的精气神儿,这样写突出了香菜的特别。

  B. 小说善于从细微处暗示情节内容,为下文作铺垫,香菜虽然种在一个废弃的花盆里,但是模样俏,盆里的土还有点粘手的润,暗示是有人精心养的。

  C. 小说注重写出人物微妙的心理变化,如在被老太太拒绝后,“她”有些落寞,继而责怪老太太小气,马上又自责,展现了“她”的性格。

  D. 小说以散文化的语言,舒缓细腻的笔调,围绕“一盆原阳秋”叙述了“她”和“老太太”之间发生的故事,充满邻里之间的融融温情。

  5. 小说不以“香菜”为题,而以“原阳秋”为题。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6. “她”的形象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案】4. A 5. ①制造悬念,激发阅读兴趣。题目为“原阳秋”,但文章前面大篇幅没有出现这个名称,而只是介绍香菜,引起读者疑问。②紧扣写作对象。作者选择的叙写对象是“原阳秋”,而不是普通的香菜。③烘托人物形象。老太太精心培育的是“原阳秋”而不是普通的香菜,可见她对生活品质的追求。

  6. ①从形象塑造上看,借“她”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衬托“老太太”形象,对表现“老太太”性格起着关键作用;②从情节结构上看,“她”是线索人物,通过“她”的经历和细微的心理变化串起整个故事,使情节曲折动人;③从艺术效果上看,设置悬念,用“她”的反复推测,引起读者对香菜主人的好奇和疑问,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④从主题内涵上看,“她”的精打细算、反复疑虑,与老太太的宽以待人、乐于助人形成了鲜明对比,不仅丰富了小说的内涵,也使小说主题更为鲜明。

  【解析】

  4.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是对表达技巧、文章的主旨、作者的观点等等内容的考核。解答首先要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进行,然后对所给选项一一与原文进行比较。根据原文第一段推断A项“是一道低调的配菜”不正确。

  5. 试题分析:题目要求简要分析小说不以“香菜”为题,而以“原阳秋”为题,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是考查考生对小说题目含义和作用的理解分析。可以从人物形象塑造、情节结构、内容、主旨等角度进行分析。分析时要注意结合文本,同时要有条理地阐述,体现层次性,如结构上小说以“原阳秋”为标题,但文章前面大篇幅没有出现这个名称,而只是介绍香菜,引起读者疑问,起到设置悬念的作用;内容上作者选择的叙写对象是“原阳秋”,而不是普通的香菜;对于人物形象塑造上,“原阳秋”是老太太精心培育的,不是普通的香菜,可见她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以此为题起到烘托人物形象。

  6. 试题分析:题目要求简要分析“她”的形象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是考查考生对小说人物作用的分析能力。对于人物形象的作用一般从人物形象的塑造、情节结构、文章主题、艺术效果等角度来分析。例如文章借“她”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衬托“老太太”形象,对表现“老太太”性格起着关键作用;“她”是线索人物,通过“她”的经历和细微的心理变化串起整个故事,使情节曲折动人;从主题内涵上看,“她”的精打细算、反复疑虑,与老太太的宽以待人、乐于助人形成了鲜明对比,不仅丰富了小说的内涵,也使小说主题更为鲜明;从艺术效果上看,设置悬念,用“她”的反复推测,引起读者对香菜主人的好奇和疑问,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答题时注意分点作答。

  :概括人物形象要注意的问题有:看清题干的问法,要分清概括是“人物性格特征”还是“人物形象”,二者有区别,注意主要性格和次要性格的区分,要概括和文章的主要情节相关的和文章的主旨行相关的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注意各点之间不要重合、不要相互包含,答题的要先概括然后结合文章的列举出能表现该种性格的事例。不要只简单的回答性格特征。回答物象或是人物形象的作用,要从人物形象、环境、情节、主题、艺术效果等角度进行分析。
#p#副标题#e#

  二、古代诗文阅读

  课内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7.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组是( )

  A. 其疏数偃仰 数:密集 B. 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 病:忧愁

  C. 顾安所得酒乎? 顾:看 D. 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 以:原因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可采取代入原文法、位置推断法、语境推断法、词性推断法等。可将选项所给的词义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对错。C项“顾”应译为可是。

  8. 下列句中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 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益奇而坚 与山僧饭讫而去

  B. 以览观江流之胜 聊以志吾之乐尔

  C. 今张君不以谪为患 群季俊秀,皆为惠连

  D. 两汉之兴也有萧、曹、寇、邓之徒 此二者必然之势,古今之通义

  【答案】B

  9. 下列句子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

  A. 前有乔松十数株,修竹十余竿。 B. 大块假我以文章。

  C. 快哉,此风! D. 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解答本题,要对例句和选项一一分析,然后选出符合题意的一项。例句是被动句,A是定语后置句,B是介词短语后置,C是主谓倒装,D是被动句。故选D。

  课外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李谦溥,字德明,少通《左氏春秋》。世宗征刘崇,辽州刺史张乙坚壁不下,遣谦溥单骑说之,乙以城降,以功改闲厩使。

  会隰州刺史孙义卒,时世宗亲征淮南,谦溥谓节帅杨廷璋曰:“大宁,咽喉要地,不可阙守。且车驾出征,若俟报,则孤城陷矣。”廷璋即署谦溥权隰州事。并人以数千骑来寇,谦溥单衣持扇,从二小吏登城,徐步按视战具,并人退舍。后旬余,大发冲车攻城。谦溥募敢死士,得百余人,短兵坚甲,衔枚夜缒出城。会廷璋兵至,合势夹攻,掩其不及,斩首千余级。明年,以功领衢州刺史。

  建隆四年,移慈州,兼晋、隰缘边都巡检。冬,将有事于南郊。太祖命四路进兵,略地太原。陕西刺史孙延进、绛州刺史沈继深等师出阴地,以谦溥为先锋。谦溥因画攻取之策,继深等共沮之,延进不能用。军还出白璧关次谷口谦溥语诸将曰王师深入敌境今既退军彼必乘我诸君当备之诸将不答谦溥独令所部擐甲俄追骑果至,延进等仓皇走谷中,独谦溥麾兵拒之,并人引退。未几,移隰州刺史。

  开宝元年,命李继勋等征太原,以谦溥为汾州路都监。谦溥在州十年,敌人不敢犯境。有招收将刘进者,勇力绝人,谦溥抚之厚,藉其死力,往来境上,以少击众。并人患之,为蜡丸书以间进,佯遗书道中,晋帅赵赞得之以闻。太祖令械进送阙下,谦溥诘其事,进伏请死。谦溥曰:“我以举宗四十口保汝矣。”即上言进为并人所恶,此乃反间也。奏至,帝悟,遽令释之。

  开宝三年,召谦溥为济州团练使。复为晋、隰缘边巡检使,边民闻之喜,争相迎劳于道左。八年,以疾求归。至京师,疾笃,累上章辞禄,不许。明年春,卒,年六十二。
#p#副标题#e#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军还出白璧关/次谷口/谦溥语诸将曰/王师深入敌境/今既退军/彼必乘我诸君/当备之/诸将不答/谦溥独令所部擐甲/俄追骑果至

  B. 军还/出白璧关/次谷口/谦溥语诸将曰/王师深入敌境/今既退军/彼必乘我诸君/当备之/诸将不答谦溥/独令所部擐甲/俄追骑果至

  C. 军还/出白璧关/次谷口/谦溥语诸将曰/王师深入敌境/今既退军/彼必乘我/诸君当备之/诸将不答/谦溥独令所部擐甲/俄追骑果至

  D. 军还出白璧关/次谷口/谦溥语诸将曰/王师深入敌境/今既退军/彼必乘我/诸君当备之/诸将不答谦溥/独令所部擐甲/俄追骑果至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字:古人幼时取字,成年取名。对平辈或尊辈称字是出于礼貌或尊敬,如文中“李谦溥,字德明。”

  B. 兼,指在原有的官职之外兼任其他官职,本文表兼任的词语还有判、署、领等。

  C. 车驾,指帝王所乘的车,古人认为皇帝当乘车行天下,于是用“车驾”代称皇帝。

  D. 元年,指封建皇帝即位或改年号的第一年,封建皇帝即位或在位期间改换年号称改元。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

  A. 李谦溥才智群,胆识过人。世宗征讨刘崇,李谦溥单骑前往游说辽州刺史张乙投降;并军几千骑兵入侵隰州,李谦溥带两小吏登城巡视,吓退并军。

  B. 李谦溥深谋远虑,颇有战功。他出奇计,与杨廷璋部队合力夹攻袭击并军,斩首千余人;部队出阴地而回,李谦溥准确推测敌军的追击并做好防范,击退敌军。

  C. 李谦溥威震三军,众望攸归。他在隰州、汾州、济州等地任职十年,敌人不敢冒犯边境,边民听说他又担任晋、隰缘边巡检使时,争相在道旁迎接他。

  D. 李谦溥重才爱才,情深义重。刘进勇力群,常助李谦溥在边境往来,李谦溥厚爱他,识破敌方反间计后力保刘进,还说愿以全宗族四十口人担保他。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谦溥募敢死士,得百余人,短兵坚甲,衔枚夜缒出城。

  (2) 一日天子恻然哀之,赐其骸骨,使得与此五物偕返于田庐,庶几偿其夙愿焉。(欧阳修《六一居士传》)

  【答案】10. C 11. A 12. C

  13. (1)李谦溥招募不怕死的勇士,有一百多人,持短兵器,穿着坚硬铠甲,口中衔枚,在夜里用绳子坠出城外。

  (2)某整天天子发出恻隐之心哀怜我,准许我退休,让我能够和这五种物品一起回归田园,就有希望实现自己素来的愿望了。

  【解析】

  10.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先通读语段,把握大概内容,辨别表达方式,这个语段主要是李谦溥在朝廷军队退军驻守时劝谏其他将领的言行,故可抓住人名;然后找断句的标志,先易后难。先抓名词、动词,再抓特殊句式。名词(代词):“军”“谦溥”“王师”“诸君”“诸将”;谓语动词:“还”“出”“次”“曰”“入”“退军”“备”“追”等。借助这些内容即可断开。

  1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A“古人幼时取字,成年取名”错,应是“古人幼时取名,成年取字。”。

  12.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要整体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人物、事件以及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要重视对原文中关键细节的理解。可使用假设法与代入法,与选项所在段落进行比对:如此题选项C,对应原文第2段,原文只是说“开宝元年,命李继勋等征太原,以谦溥为汾州路都监。谦溥在州十年,敌人不敢犯境。”,故选项中“他在隰州、汾州、济州等地任职十年”错。

  13. 试题分析:本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做到字字落实,一一对应。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句通顺。主要关键信息的翻译理解:(1)募:招募,短兵:持短兵器,名词作动词,坚甲:穿着坚硬铠甲,名词作动词,缒:用绳子拴着人或物从上往下送。(2)之:我,赐其骸骨:准许我退休,庶几:或许,夙:旧、平素。

  :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查的考试的内容。文言文的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比如本题“坚甲”在此处这,不能用今天的意思来理解,而要理解为活用。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增加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募”“短兵”“之”“庶几”“夙”“缒”等词语的落实,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要注意对句子进行需要的整理,使语句通顺。建议翻译时打草稿。
#p#副标题#e#

  【参考译文】

  李谦溥,字德明,年轻时通晓《左氏春秋》。周世宗征讨刘崇,辽州刺史张乙坚守壁垒,攻不下来。(世宗)派遣李谦溥单骑游说他,张乙把城池献出投降,(谦溥)因为立功改任闲厩使。

  适逢隰州刺史孙义去世,当时世宗亲自率军出征淮南。谦溥对节度使杨廷璋说:“大宁是咽喉要地,不可缺太守。并且皇上出征,如果等候上报,那么孤城就陷落了。”廷璋就安排谦溥代理隰州刺史。并人以几千骑兵入侵,谦溥穿着单衣拿着扇子,带两个小吏登楼,慢步巡视作战器械,并人退军。十多天后,大量出动冲车攻城。李谦溥招募不怕死的勇士,有一百多人,持短兵器,穿着坚硬铠甲,口中衔枚,在夜里用绳子坠出城外。正逢廷璋部队赶到,合力夹攻,突然袭击,斩首一千多人。第二年,(谦溥)因为有功兼任衢州刺史。

  建隆四年,(谦溥)调任慈州,兼任晋隰缘边都巡检。冬天,将在南郊祭祀。太祖命令四路进军,夺取太原。陕西刺史孙延进、绛州刺史沈继深等从阴地出兵,让谦溥做先锋。谦溥于是谋划攻取的策略,沈继深等人共同阻止他,孙延进没有采用(李谦溥的策略)。军队返回,出白壁关,驻守谷口。李谦溥对各位将领说:“朝廷的军队深入敌境,现在已经退军,敌人必定追击我们,各部队应当防备。”各位将领没有答话。谦溥独自命令自己所率部队披上铠甲。不久,追赶的骑兵果然到来,孙延进等仓惶逃入谷中,只有谦溥率兵抵御敌人,并军撤退。不久,(谦溥)调任隰州刺史。

  开宝元年,(朝廷)命令李继勋等人征伐太原,任命谦溥为汾州路都监。谦溥在州里十年,敌人不敢侵犯边境。招收的将领刘进,勇气和力量过他人。谦溥十分优待他,靠他出死力,在边境上往来,以少敌众。并人惧怕他,写蜡丸信来离间刘进,并故意把信遗失在路上,晋帅赵赞得到信上报朝廷。太祖命令给刘进套上刑具送至朝廷,谦溥审讯这件事,刘进服罪请求处死。谦溥说:“我用全家四十口人担保你。”就(向皇帝)进言说刘进被并人憎恨,这是反间计。奏章送到,皇帝醒悟,立即下令释放刘进。

  开宝三年,朝廷召令谦溥担任济州团练使。又担任晋隰缘边巡检使,边民听到后很高兴,争相在路边迎接慰劳他。开宝八年,(谦溥)因为生病请求回朝,到了京城,(谦溥)病情加重,屡次上书辞官,(太祖)没有批准。第二年春天谦溥去世,享年62岁。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小题。

  小重山 惜别 何大圭

  绿树莺啼春正浓。钗头青杏小,绿成丛。玉船①风动酒鳞红。歌声咽,相见几时重。

  车马去匆匆。路随芳草远,恨无穷。相思只在梦魂中。今宵月,偏照小楼东。

  【注】①玉船:亦称“玉酒船”,酒器名。

  14. 上阕前三句的景物描写对全词的感情抒发起了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15. 下阕是如何表现情感的?请结合诗句分析。

  【答案】14. 以乐景衬哀情(或“以景衬情”)。前三句描绘了春天生机勃勃的画面,黄莺在绿树丛中啼鸣,小小的青杏如钗头一般大小,营造了富有生机活力、春意正浓的意境,反衬离别的忧伤。

  15. ①直抒胸臆。以“恨无穷”直接抒发离别后惆怅之情。②虚实结合。实写目送车马渐行渐远,想象别后只能梦中思念,虚实结合,表达别后相思之情。③借景抒情(或“以景结情”)。今晚的月光偏照小楼东,更添相思之苦。

  【解析】

  14.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诗歌内容及作用的题目,诗歌的上阕前三句主要是景物描写,景物描写的作用更主要是渲染气氛,奠定情感基调等,答题时先简要词句描述的景物,然后结合诗歌分析渲染什么样的氛围,奠定什么样的情感基调即可。例如前三句描绘了春天生机勃勃的画面,黄莺在绿树丛中啼鸣,小小的青杏如钗头一般大小,营造了富有生机活力、春意正浓的意境,反衬离别的忧伤。

  15. 试题分析:题目要求结合诗句分析下阕是如何表现情感的?其实是考查诗歌的表达技巧,属于暗考。解答此题,要根据诗句的意思分析所用手法,这要调动以往的知识积累。例如这些诗句“恨无穷”,直接抒发离别后惆怅之情,运用了直抒胸臆的手法;再如“车马去匆匆。路随芳草远,相思只在梦魂中”等诗句,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表达别后相思之情。再如“今宵月,偏照小楼东。”诗句,运用了借景抒情(或“以景结情”)今晚的月光偏照小楼东,更添相思之苦。

  :表达技巧的内涵十分丰富,一般可分为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借代等)、表达方式(记叙、说明、描写、抒情、议论,诗歌中主要是描写和抒情)、表现手法(对比、衬托、象征、比兴等)、结构形式(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对鉴赏表达技巧能力的考查,在高考中出现的频率很高,在复习时要有意识地对各种表达技巧进行系统归纳整理,掌握它们各自的特点和作用。这类题型的答题模式一般为先结合具体诗句分析手法,再答出该手法的作用。
#p#副标题#e#

  名篇名句默写

  16. 补写下面空缺的句子

  (1)淇则有岸,____________。(《诗经氓》)

  (2)___________________ ,谣诼谓余以善淫。(屈原《离骚》)

  (3)____________,金块珠砾。(杜牧《阿房宫赋》)

  (4)____________,旌旗蔽空。(苏轼《赤壁赋》)

  (5)____________,蟪蛄不知春秋。(庄子《逍遥游》)

  (6)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__________。(白居易《钱唐湖春行》)

  (7)角声满天秋色里,_______________。(李贺《雁门太守行》)

  (8)俶尔远逝,__________。(柳宗元《小石潭记》)

  【答案】 (1). 隰则有泮 (2).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 (3). 鼎铛玉石 (4). 舳舻千里 (5). 朝菌不知晦朔 (6). 谁家新燕啄春泥 (7). 塞上燕脂凝夜紫 (8). 往来翕忽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上下句填充的题目。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隰”“泮”“蛾眉”“鼎铛”“舳舻”“晦朔”“啄”“燕脂”“翕忽”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要求学生养成回头望的习惯,避免笔误。

  三、语言文字运用

  17.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我们让人欺负够了,百姓谁不愿打!岂不哀兵进步啊!

  ②从宏观来看,人们所关心的大多数问题都可以说是无关紧要的,甚至是微乎其微的。

  ③非洲的灾民嗷嗷待哺,急需粮食渡过荒年。。

  ④第一要他自己学好才好,不然,不稂不莠的,反耽误了人家女孩儿,岂不可惜。

  ⑤人非圣人,孰能无过?一个人犯点错误,是难免的,不足为训。

  ⑥家用电器刺激了市民消费欲的增长,原本滞销的彩电,现在一下子成了炙手可热的商品。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②③⑥ D. ④⑤⑥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①哀兵进步:原意是力量相当的两军对阵,悲愤的一方获得胜利,后指因受欺侮而奋起抵抗的军队,必定能取胜。符合语境。

  ②微乎其微:形容小或少。望文生义。

  ③嗷嗷待哺:饥饿时急于求食的样子。形容受饥饿的悲惨情景。使用正确。

  ④不稂不莠:本指禾苗中无野草。后比喻人不成才,没出息。使用正确。

  ⑤不足为训:不值得作为效法的准则或榜样。不合语境。

  ⑥炙手可热:手摸上去感到热得烫人。比喻权势大,气焰盛,使人不敢接近。比喻潜伏着很大危险。对象误用,应用“曲突徙薪”。故选B,可用排除法。

  18.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中国史学家在世纪之交进一步提升了自己的辨析能力,越来越显示出相当高的学术含量。

  B. 据广铁集团较新消息,受台风“天鸽”影响下,广铁集团决定对管内部分线路采取列车停运措施。

  C. 22日东阳市一民房突发火灾,消防战士及时搭建一条生命通道,成功救下了3名妇孺儿童。

  D. 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者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答案】D

  【解析】A 搭配不当:“史学家”不能“显示出”“学术含量”;B杂糅。“受台风‘天鸽’影响下”,去掉“下”字。C错,语意重复,“妇孺”中的“孺”即“儿童”之意。

  :解答本题时,要关注是否有容易出现语病的一些标志,比如,介词开头的句子要留心后一分句是否有主语;谓语词由“是”充当时要考虑主语和宾语搭配是否恰当;主谓宾一个位置由并列短语充当时要考虑是否存在搭配不当;句中出现成套使用的关联词时,要关注主语是一个还是两个,主语的位置是否恰当,如果是表递进关系的,前后分句语序是否恰当;出现两面词时考虑是否存在两面对一面;出现了“避免”、“防止”、“以防”、“以免”、“切忌”、“禁止”等词语,可能是不合逻辑(表意相反);出现了“的”字的短语,可能是语意不明、搭配不当(偷换主语)、语序不当;出现了文言词语、书面语,可能是语意重复;出现了固定结构,可能是结构混乱;出现了反问句、否定词,可能是肯否不当;后面分句缺少主语,可能是偷换主语,造成主语省略不当;出现了长宾语,可能是宾语中心语残缺、搭配不当;使用代词易出现的病点主要是指代不明造成歧义;在数量短语上易出现的病点主要是产生歧义、位置不当、倍数用错、表约数的词语重复。修饰成分多易出现的病点是多层定语或状语的语序不当、搭配不当、重复多余。紧缩句子主干是解题的第二步。句子主干上易出现的病点是搭配不当、成分残缺、句式杂糅;当句中出现一些可以作几种意思理解的多义词或多义短语时,要特别注意是否有歧义的毛病。
#p#副标题#e#

  19.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 较后,感谢嘉宾王小美和我们一起度过了这段美好欢乐的时光,也祝贺她荣幸地加入我们的综艺之友俱乐部!感谢大家的光临,我们下期节目再会!

  B. 期中考试成绩揭晓后,同桌安慰小芳说:“胜败乃兵家常事,一次考试失败算不了什么,振作精神,相信下一次考试你的成绩会有增强。”

  C. 这次,幸亏班主任张老帅从中斡旋,才化解了赵明和张华的矛盾,使得两人化干戈为玉帛,握手言和。

  D. 很荣幸,今天能够站在这个舞台上唱我自己写的歌,我真的十分激动;评委老师们的点评,也让我受益匪浅,衷心感谢各位的洗耳恭听!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A项“荣幸”,指荣耀而幸运,一般是表现自己谦虚的意思。C项“斡旋”,指调解争端,是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方式之一。D项“聆听”,指集中精力、认真地听,多用于下级对上级,晚辈对长辈。

  20.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过15个字。

  化肥是为植物生长发育提供需要营养元素的物料。植物营养不足,不仅会大幅度降低产量,①______,诸如“瓜不甜、果不香”,其原因是没有合理施用化肥,而不是化肥造成品质下降。但化肥在增加粮食安全的同时,也给环境造成了压力。“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就是要解决化肥利用的问题,包括如何让施入土壤的肥料②______,少流失到环境中。另外,作物生长在不同时间段对养分的需求也不一样,如果时间不对,施用的肥料不能被作物吸收而存留在土壤中,不但浪费还会污染,因此正确的做法是③_______,以达到较好的效果。

  【答案】 (1). 还会严重影响品质 (2). 多被植物吸收利用 (3). 在作物较需要的时候施肥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根据文意填空的题目,高考题目一般为科普类的说明性文字,文段表述结尾严密。要求填写的较为准确,这样就要注意上下文之间的关系,前后文之间的相互的提示和照应,尽量文中的词语组织句子进行填写,这样能够减小误差。例如本题第一个空,根据前文的文意应该是并列关系复句,根据后文文意说的是植物的品质,所以本空填“还会严重影响品质”。

  21. 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痛风是一种侵犯关节的慢性全身性疾病,好发的部位一般在脚趾、手肘等末端小关节。痛风症状表现为发作部位会出现疼痛感,一旦脚趾或手肘等末端小关节肿痛,就能够判断是痛风。诱发痛风的原因很多,饮食不当是一个常见诱因。在日常生活中,如果避免饮食不当,就不会导致痛风。患者应该增加对病风常识的了解,只要做好痛风的预防工作,就能够远离痛风。

  ①脚趾或手肘等末端小关节肿痛,不就能够判断是痛风。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即使避免饮食不当,也可能有其他诱因导致痛风 (2). 做好痛风的预防工作,并不能够增加远离痛风

  【解析】试题分析:题干要求“参考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这是考查语言表达及语意推断能力。“如果避免饮食不当,就不会导致痛风”,句中认为“饮食不当”与“痛风”之间存在的必然关系,这是错误的,因为痛风的诱因很多,不仅仅饮食不当一种;“只要做好痛风的预防工作,就能够远离痛风”,“只要……就”说法过于化。

  四、写作

  22. 阅读下面的图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让 座

广东省中山市华侨中学2019届高二上学期二段考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不要套做,不得抄袭。注意标点正确,卷面整洁,字迹规范。
#p#副标题#e#

  【答案】勇于维护自己的权力

  《中国人民共和国消费权益法》于1993年10月31日,第八届人名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中国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十一号公布。正因为有了消费权益保护法才使得消费者们具有了维权意识,勇于拿起了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我曾经听过这样一个事例:某消费者在商场买了一瓶廉价的染发剂,不曾想头发没染黑,反倒染成了灰色,他想讨个说法,却不知到哪里投诉。家人劝解:“几元钱的东西就忍了吧,和商场发火还把自己气出病来,实在不合算。”这话听似有理,可是我们先不谈自己的气能否忍耐,只说商场继续出售这样的染发剂会坑害消费者,这就说不过去了。所以,这位消费者决定通过12315向商家讨要说法,经过有关部门检验,确定此人购买的染发剂上的包装标示、商品名称、生产厂家和公司名称有明显的印刷错误,属不合格产品。消费者如愿以偿地得到了退款。

  通过这件事我们应该体会到三点:一,应利用新闻媒体大力宣传12315的作用,告知消费者12315这么一个消费维权平台的存在,让广大群众了解,信任和支持12315活动顺利开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使12315真正成为广大消费者心目中的维权武器;二,通过事例告诉消费者在维权的道路上决不能容忍迁就,对危害消费者利益的事要坚决抵制、揭露、斗争。否则会兹长不良商家的侥幸心理,受害的终究是广大消费者;三,可以在相关媒体上开设“消费知识专栏”或“讲座”,向广大消费者介绍一些辩真识假的常识,深入普及相关的法律知识,鼓励,支持消费者学法,懂法,用法,运用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近些年来,虽然消费者维权的意识在不断觉醒,维权的呐喊在不断增强,维权的队伍在不断壮大。但是,侵害消费者权益的事件还在一幕一幕不停地上演着,有些甚至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因此,消费维权的路还很长,有关部门的维权力度还有待加强,商业行为还有待进一步规范,消费者的维权意识还有待增强。希望广大消费者投入到消费维权的行列。拿起消费维权的武器维护自己的利益吧!

  【解析】试题分析:

  写作提示:漫画作文类要抓住寓言,“3•15”消费者权益如何真正得到落实,而不是搞整天的形式,是写作的中心。根据要求,又是时事评论类材料作文,要围绕“3•15”消费者权益如何得到保障这一话题,绝不能偏离。学生可联系影响巨大的2015年10月的青岛大虾事件和2016年2月的哈尔滨天价鱼事件,以及3•15晚会上曝光的事件,结合以前的“毒奶粉”“地沟油”“苏丹红”“瘦肉精”等食品安全和网上消费问题,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讲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意义。

  参考立意:

  ①厂家和商家的角度:保护消费者权益不能搞形式,不能为物质利益损害消费者权益,忘记自己的社会责任,要诚信经营,真正把消费者当“上帝”,让位让利于消费者。(一类51-60)

  ②消费者的角度:不愿坐是因经常被骗,知道是搞形式;不敢坐是因维权的法律意识淡薄、成本高。要敢于维护自身权益,敢于坐属于自己的“宝座”。(一类51-60)

  ③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角度,公检法等机关要加大宣传,切实保障消费者权益,打击无良奸商,制止做表面文章的搞形式。(二类上一类下46-53)

  ④综合以上角度,从不同方面讲问题的原因和解决问题的办法,让每天都是“3•15”。(一类51-60)

  笼统来谈做事搞形式,搞面子工程的二类43-50分。虽围绕话题但笼统地谈消费、法律、素质等二类下给分,即45分以下;

  抛开消费者权益保护这一话题来谈权益,或责任、诚信等二类下给分,即45分以下。其它抛开消费者权益这一话题的立意,原则上三类以下给分,即36分以下;

  漫画没看懂,理解错误,谈商人本色是唯利是图,商家、厂家3•15促销活动是真正尊重消费者,让座是讲文明礼貌、谦虚,要真正的英雄、王者等四类给分,即30分以下。

  根据语言内容可跨类。有其它立意,合理者可算二类立意。立意是评分的重要指标,但不是指标,应关注综合写作素养,特别是卷面字迹、题目、开头硬伤和亮点等。

  标点错两处扣1分,错别字一个扣1分。篇幅少于100字,10分以下;少于300字,15分以下;少于500字,30分以下;少于600字,36分以下。700字正常评分基础上少25字扣一分。

  改卷提醒:参加中原学校联考的学校都是省级示范性高中,但我们每次改出来的卷子分数特别是作文相当低,比全省学生都参加的高考改出的分数低很多,这是很不正常的,也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各学校对语文的重视度。当然语文学科改卷任务重,老师们很辛苦;但较后关键时候,请严格按照参考答案和评分要求改卷,要拉开学生差距,该高的高上去,不要只打保险分,我们要给自己的学科争取话语权。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由秦学教育整理编辑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文章标签:
上一篇:高三话题作文《名著与教育》750字 下一篇: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第一中学等四校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答案
  • 热门课程
  • 热门资讯
  • 热门资料
  • 热门福利
亲爱的家长(学生)您好:
恭喜您,您已经预约成功!
同时你将获得一次学习测评机会
+年级学科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