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小学招生政策,初中,高中变化有点大!
教育新闻 来源:网络 编辑:楠哥 2018-05-19 11:26:03

  2018年中小学招生政策出炉了,今年中小学招生政策中初中和高中招生政策变化还是有些大的,具体初中和高中哪些招生政策发生了变化呢?还是详细了解一下下面的2018年中小学政策吧。
2018年中小学招生政策,初中,高中变化有点大!

  各县(市、区)教育局,开发区城乡管理局,市蜀冈—瘦风景名胜区社会事业局,市生态科技新城社会事业局,市直各学校:

  为做好今年全市中小学(幼儿园)招生工作,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现提出如下意见。

  重点

  因为教育局文件字数过多的原因,小编将重点给大家整理出来,这样可以一目了然今年政策哪些地方改变了!

  到2021年中考开始,全市各热点高中学校继续将不少于70%的招生指标作为定向指标按学生数均衡分配到区域内初中学校,“老七所”高中指标生录取控制在该校统一招生线下50分以内,其他热点高中指标生录取时在普通高中录取较低控制线上不设分数底线。

  2017年及以后招收的初一新生中考时,将学生耐力跑列入体育中考考试项目,将足球、篮球和排球列入选考项目

  2015年升入初一年级的学生,到2018年中考时,全市各热点高中学校要将不少于70%的招生指标作为定向指标按学生数均衡分配到初中学校,录取时在普通高中录取较低控制线上不设分数底线

  中学、扬大附中和中学3所热点高中在按照原有招生办法对原招生区域招生的同时,使用部分招生指标跨区招生。其中中学31个招生指标(不含今年扬中创新班19人)、扬大附中60个招生指标,面向区所属初中学校招生;

  我市今年委托苏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开展学前教育师范生培养工作,面向全市应届初中毕业生招收20名免费师范生,学制为五年,录取较低分数线原则上不低于总分的80%。学生在读期间的培养费、住宿费由市教育局承担,学生及家长须承诺毕业后回市区域范围内各类幼儿园从事幼教工作,服务期5年。

  文件原文如下幼儿园招生工作

  1.坚持政府统筹,教育主管的原则。县级政府要落实主体责任,充分发挥乡镇政府的作用。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招生的管理,履行统筹协调职能,尽较大努力满足本区域内适龄幼儿的入园需求,确保全市3-5周岁适龄幼儿毛入园率达99%。今年幼儿园小班招生年龄为3周岁(2015年8月31日前出生),幼儿园招生原则上安排在6月。

  2.坚持以政府办园为主的原则。以政府办园为主,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幼儿园,支持民办幼儿园提供面向大众、收费合理、质量合格的普惠性服务。合理配置辖区内学前教育资源,满足不同层次家庭与人群子女入园的个性化需求。

  3.坚持依规招生,免试入园的原则。各县(市、区)每个乡镇至少办一所达省好的园标准的公办中心幼儿园。乡镇政府(街道)举办的幼儿园要优先安排辖区内适龄幼儿入园,在全市农村地区推行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园服务区制度。城镇住宅小区配套的幼儿园要切实履行作为住宅区配套幼儿园的职责,优先吸纳配套区域的适龄儿童入园。

  4.坚持成本核算,合理分担的原则。加强幼儿园收费管理,公办幼儿园按照公益性和家庭合理分担教育成本的原则,落实《省幼儿园收费管理办法》的要求,做好收费调整工作。民办园按相关规定收费,未经物价部门核定,幼儿园不得擅自增强收费标准、乱收费。

  初中招生工作

  1.坚持分级属地管理。按照“以县为主,属地管理”和“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在所在地学校就近入学”等规定,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切实履行招生管理责任和招生稳定的责任。各县(市、区)和功能区教育行政部门要根据所辖学校的实际条件,健全体现“科学、明晰、便利”的小学、初中招生制度,统筹公办和民办学校、人口和随迁子女入学招生工作,整体谋划和制定本地招生方案。要通过布局调整、集团化办学以及校长、教师轮岗交流等途径,标本兼治,不断缩小校际差距、城乡差距,增强农村学校办学水平,促进义务教育好的均衡发展。招生政策变动、施教区调整,需要开展风险评估,并履行相应的报批程序,县(市)和江都区报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批准,城区(含区、、开发区、景区和生态科技新城)经当地政府批准和报市教育局审核后规范统一发布和实施,切实维护群众利益。

  2.坚持依法规范招生。公办学校坚持免试划学区就近入学。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摸清区域边界线周边住宅小区状况,根据当地适龄学生人数、学校分布、所在社区、学校规模、交通状况等因素,按照确保公平和就近入学原则,充分考虑各关键要素,确定相对科学的划分施教区规则,为每所义务教育学校科学划定施教区范围,确保适龄儿童、少年整体上相对就近入学,并在一段时期内保持相对稳定。

  民办学校要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进一步规范招生行为,实行自主招生、免试入学,报名人数过学校招生规模时,采取电脑公开摇号和自主招生等多种方式录取。

  严格执行公办、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免试入学规定,严禁以各类竞赛证书、各类等级考试证书作为招生录取的依据。

  3.严格义务教育学校均衡编班。切实保障学生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义务教育学校一律不得举办重点校、不得举办或变相举办各种名义的基础班、实验班、快慢班。建立生源均衡分班制度,学校要向社会公布新生分班原则和方案,邀请各方人员共同见证和监督阳光分班,当场公布结果。各义务教育学校在新生分班前一周将本校新生均衡分班方案报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将均衡分班方案、分班名单等公示材料留档备查。

  4.切实解决“大班额”问题。全市义务教育学校招收起始年级学生一律不得出现55人以上的大规模、大规模班级。严格转学审批,严防通过转学变相择校,严防因转学形成大班额现象,对于确实需要转学且符合转学条件的,依据省相关管理规定,严格执行转学审批程序,转入的2017、2018年招生的小学、初中年级班级不得出现过55人以上的班额。

  5.优化热点高中招生指标定向分配政策。今年升入初一年级的学生,到2021年中考开始,全市各热点高中学校继续将不少于70%的招生指标作为定向指标按学生数均衡分配到区域内初中学校,“老七所”高中指标生录取控制在该校统一招生线下50分以内,其他热点高中指标生录取时在普通高中录取较低控制线上不设分数底线。热点学校的名单分别由市教育局和各县(市、区)教育局确定。

  6.进一步完善中考方案。落实《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意见》(苏教基〔2018〕3号)要求,推进中考改革,调整体育中考内容,开展艺术素质测评,完善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2017年及以后招收的初一新生中考时,将学生耐力跑列入体育中考考试项目,将足球、篮球和排球列入选考项目;按照《市初中毕业考试艺术素质测评工作实施方案(试行)》(扬教发〔2017〕88号)文件要求,对音乐、美术学科开展艺术素质过程评价和素养考试。

  7.坚持落实相关政策。根据省、市相关政策,对引进高层次人才、军人子女给予入学照顾。

  认真落实《关于推进教育民生工作的意见》(扬教发〔2018〕1号)精神,各地和市直有关学校要按照《关于做好2018年全市中小学宏志班招生工作的通知》(扬教发〔2018〕36号)文件要求,全市新招收中小学宏志班20个,每个县(市、区)招生班级不少于上一年,力争每个县(市、区)招生2个及以上。落实宏志班资金补助,切实增强宏志班办学质态。

  各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要落实《市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制度改革的意见》(扬府发〔2016〕85号),建立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的义务教育随迁子女入学政策,切实简化入学流程和证明要求(与人社部门签订劳动合同不再作为拥有居住证的随迁人员子女入学的强制要求,劳资双方合意并签字生效的劳动合同即合法合同),确保随迁子女与本市居民子女平等享受教育的权利,申领本地居住证的随迁子女要求在居住地接受义务教育的,安排公办学校入学,享受免费入学的待遇,与本地学生一样。根据《居住证暂行条例》和《市流动人口居住证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在城区(不含江都区)各区域的居民都不得作为城区的流动人员,其子女不得作为流动人员子女安排入学。

  8.坚持按法定年龄增加入学。根据省教育厅统一布置,今年小学一年级应招收2012年8月31日前出生的未入学儿童少年,确保小学入学率。小学不得招收不足六周岁幼儿入学。

  今年初一年级招生对象为年龄在15周岁以下(2003年9月1日以后出生)的应届小学毕业生。对年满15周岁、已接受义务教育9年以上的小学毕业生,原则上不再发给《义务教育学位通知卡》。

  9.坚持城区(不含江都区)招生政策的一致性。城区公办小学招生实行划区免试就近入学,不招收择校生。市教育局于6月22日统一公布各区划定的公办学校施教区;统一各小学招生时间,城区小学毕业考试时间为6月27日,各小学新生报名时间统一为7月6—9日。

  城区初中学校招生坚持“学位卡”制度,落实就近入学。明晰城区各初中学校的施教区,做到划线成片,不留空白,城区小学毕业生全部根据“义务教育学位通知卡”升入初中就读。在各区划定初中学校施教区的基础上,由市教育局统一在6月底前公布城区公办初中施教区。城区各公办、民办初中学校招生时间为7月1—6日。

  城区各区公办学校入学条件统一,热点学校施教区范围内同套住房购买时限、时序等统一,申请在城区(除江都区)公办小学入学的学生家长,须在2018年5月底前办理完房产过户手续,热点学校施教区范围内同套住房3年内只安排1名适龄儿童就学(同一家庭符合计划生育政策的除外)。

  市直公办初中招生严格执行“三一致”(学生、房产证和长期吃住地)要求。对部分市直公办初中施教区内生源进行登门入户核查,以缓解招生人数过多与校内资源不足的矛盾,稳定农村公办学校招生规模,切实防止生源向城镇无序流动。在市直学校施教区范围内持有居住证、不符合“三一致”的适龄儿童由市教育局根据实际情况统筹安排入学。

  江都区义务教育学校招生时间等可参照市区执行,各县(市)义务段学校招生时间由各地自行确定。

  10.坚持规范管理。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按照《省义务教育管理规定》的要求,严格实行“一人一籍、籍随人走”,充分利用信息管理系统为小升初学生登记、随机派位及遏制学生无序流动、盲目择校问题等提供基础性保障。通过管理,及时掌握学生流动和辍学情况,加强控辍保学。继续执行考籍与对应的规定,初中毕业生均应在所在校参加毕业考试。

  高中招生工作

  1.加强招生工作管理。普通高中招生录取工作由市教育局统一管理,市教育局和县(市、区)教育局分别组织实施。进一步完善市区普通高中招生平台建设,实行市直、广陵、开发区、景区、生态科技新城招生区域和招生区域普通高中招生考试“统一网上报名、统一发布招生简章、统一网上填报志愿和网上更改志愿、统一考试阅卷成绩发布、统一录取”“五统一”。

  各地各学校需要加强高中招生计划管理,公办普通高中取消招收择校生,严格执行招生计划,凡擅自冲刺招生计划的,将追究相关学校和负责人的责任。未纳入招生计划的招生无效,教育行政部门不予。由此引发的后果由各相关学校相关人员承担,并严肃追责。

  全市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本科教育分段培养项目(3+4)招生计划分配至各个划定的普通高中招生区域,进入普通高中志愿并填写志愿表,与当地四星级高中同批次填报志愿,与四星级高中同批次录取。

  2.严格规范招生范围。公办普通高中学校坚持属地招生原则,各县(市、区)公办普通高中学校在本县(市、区)范围内招生;根据省教育厅规定,中学创新人才培养实验班以及科技创新、信息技术、文学创作、英语口语等特长生(占用创新人才实验班在所在区域的招生计划)面向全市招生,招生办法详见《关于做好中学创新人才培养实验班招生工作的通知》(扬教发〔2018〕35号)和《2018年市普通高中科技创新、信息技术、文学创作、英语口语特长生自主招生试点工作实施办法》(扬教办发〔2018〕70号);根据省军区、省教育厅在宝应县画川高级中学举办国防班试点工作的要求,宝应县画川高级中学国防班继续面向全市招收国防班学生50人;城区3所热点高中(中学、扬大附中、中学)实行部分计划跨区招生。其他公办普通高中不得跨区域招生。

  民办高中招生统一列入普通高中招生计划。民办高中可自主决定招生范围,可以提出跨设区市招生的要求,招生范围及招生计划经市教育局审批后纳入全市普通高中招生计划。如需跨设区市招生,须到生源地教育行政部门备案并经批准后方可进行招生,录取手续由学校到生源地设区市招生工作管理部门办理。民办学校跨设区市招生时,要参照我市普通高中较低控制线分数在中考总分值中的占比,相应确定各有关市的控制线,所录取的学生中考成绩不得低于控制线。未经生源地设区市教育行政部门批准,民办学校一律不得到该设区市招生,凡未经生源地设区市教育行政部门批准而擅自招生,致使所招收学生不能按期的,市教育局将取消该民办学校下一年度招生计划。部分学生因相关原因不需要取得的,有关招生学校也不得以此为由冲刺招生计划。

  3.执行热点高中定向指标生录取新办法。根据《关于2015年市中小学(幼儿园)招生工作的意见》(扬教发〔2015〕34号)要求,2015年升入初一年级的学生,到2018年中考时,全市各热点高中学校要将不少于70%的招生指标作为定向指标按学生数均衡分配到初中学校,录取时在普通高中录取较低控制线上不设分数底线,以确保所分配的指标生计划基本完成。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可以根据当地招生实际确定热点普通高中。

  4.实行普通高中录取较低控制线办法。市教育局根据各地中考情况以及“普通高中与职业高中招生计划大体相当”等原则,确定各地普通高中录取较低控制线。普通高中都不得录取较低控制线下的学生,各地教育行政部门不得为较低控制线下的学生。

  5.强化会考成绩在录取中的运用。会考是中考的重要组成部分,地理、生物、理化生(物理、化学、生物)实验操作为毕业会考科目。地理、生物学科会考成绩均应达到C及其以上等级方可报考三星及以上普通高中(包括参与热点高中指标生定向分配),凡会考科目成绩有D等级者要求升入省三星及以上普通高中就读的,市教育局一律不予办理普通高中。

  在外市参加会考的考生,会考成绩合格一律转换成C等级,可以报考三星及以上普通高中,但是不能参与定向指标生分配。从2017年起,在初二年级参加地理、生物会考时成绩为D等级的学生可以申请补考,补考成绩只按“合格”或“不合格”计入,补考成绩“合格”的作为C等级处理;如果初二年级会考成绩为C等级及其以上者一律不得参加补考。因有重大疾病等特殊原因在初二年级不能参加会考的考生,在初三年级第一次参与地理、生物会考时,成绩呈现方式与同时考试的初二年级学生一致。2016年及以后年份升入初一年级的学生在后来时,地理、生物学科会考成绩均达到B及其以上等级的在时方可享受热点高中指标生待遇;会考成绩达C及其以上等级者方可报考三星及以上普通高中”。

  6.扩大自主招生工作。继续开展运动员、艺术特长生自主招生工作,在“老七所”高中探索开展科技创新、信息技术、文学创作、英语口语等特长生自主招生工作。

  根据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市运动员工作意见(2016年修订)>的通知》(扬府办发〔2016〕53号)要求,切实做好运动员选招工作;按照《2018年市普通高中艺术特长生自主招生试点工作实施办法》,各县(市、区)教育局(不含)可自主确定普通高中开展艺术特长生自主招生试点工作,各普通高中申请的运动员招生计划和艺术特长生招生计划总量控制在本校招生计划的3%以内(申报足球项目招生计划较多的学校,经批准可适当增加),四星级高中运动员招生计划和艺术特长生招生计划总数原则上不低于学校当年招生计划的1%。

  为推进素质教育、推进课程改革、促进创新人才培养和高中好的特色发展,发展学生个性特长,根据《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意见》(苏教基〔2018〕3号)精神,市教育局下发了《2018年市普通高中科技创新、信息技术、文学创作、英语口语特长生自主招生试点工作实施办法》(扬教办发〔2018〕70号),2018年在“老七所”高中探索开展科技创新、信息技术、文学创作、英语口语等特长生自主招生工作,此类自主招生计划总量控制在本校招生计划的1%以内。

  按照市政府相关文件要求落实军人子女、高层次人才子女教育优待办法,各类政策性加分需要坚持标准、规范程序、公开公正,报考普通高中的,在中考成绩达到入学地普通高中较低录取控制线的情况下,执行有关政策,实行优先录取。

  7.推进城区普通高中招生同城化。继续实施“城区(市直、广陵、开发区、景区、生态科技新城招生区域和招生区域)普通高中招生统一平台”,实现市直高中和高中招生考试“统一网上报名、统一发布招生简章、统一网上填报志愿和网上更改志愿、统一考试阅卷成绩发布、统一录取”“五统一”。

  中学、扬大附中和中学3所热点高中在按照原有招生办法对原招生区域招生的同时,使用部分招生指标跨区招生。其中中学31个招生指标(不含今年扬中创新班19人)、扬大附中60个招生指标,面向区所属初中学校招生;中学安排210个招生指标面向市直、、开发区、蜀冈—瘦风景名胜区和生态科技新城招生区域所属初中学校招生。上述3所热点高中进行跨区招生的,对符合条件的考生全部安排在志愿录取阶段通过志愿录取,不进入网上市场招生。

  8.严格管理、严禁“借读生”。落实《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普通高中管理工作的通知》(苏教基〔2018〕5号)要求,坚决杜绝“借读生”“旁听生”,严禁出现人籍分离、空挂、造假等现象,不得为违规招收学生转接。认真落实和省有关高考及学业水平考试工作要求,从2018年开始,应届普通高中学生高考和学业水平考试报名地点需要与所在地一致。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加强过程性管理和动态监督,按照管理规定每学期复核学生,确保变动手续完备、学生基本信息和变动信息准确。

  按照全省高中电子管理工作要求,实现中考系统与高中管理系统的数据对接。市教育局将各地各校高中学校招生计划于6月份报省教育厅,根据招生计划,计划招收的学生将无法注册,不符合高中管理规定和本文件规定招收的学生一律不予注册。各县(市、区)教育局应于8月25日前完成普通高中招生工作并报省平台,8月30日前。没有取得普通高中的学生,不能作为在籍生参加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和参加高考。

  四、关于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工作

  1.保持职教适度规模。各地要根据市教育局、市发改委联合下达的全市2018年高中阶段招生计划,加强对本地高中阶段招生计划的统筹管理,引导初中毕业生确定合理的意愿,坚持职业教育招生规模与普通高中大体相当。

  2.加大职教招生宣传。要充分利用各类媒体深度宣传适合的教育才是较好的教育等理念,营造“崇尚一技之长、不惟学历凭能力”的舆论氛围。宣传职校较美教师事迹和学生就业、创业及的典型事例,宣传职教对口单招、“3+4”和“3+3”分段培养、五年制高职的优势,让广大学生及家长了解职业教育“就业有本领,有通道”,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

  3.拓展职教招生渠道。各地各职业学校要面向往届初中毕业生、未升入普通高中毕业生、退役士兵、农民工、下岗失业人员等其他群体开展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将参加中职学历教育的人数统一计入当地年度招生统计范围。要积极拓展校企合作的广度和深度,进一步增加企业订单培养班招生数量,确保各职业学校招收的企业订单培养数量达70%以上。

  4.加大招生考核力度。市教育局将把职业教育招生任务完成情况、初中毕业生升入职业学校占比列入对各县(市、区)教育局、各职业学校年度工作综合考评范围,并与申报上级财政支持的各类创建项目挂钩。同时,把初中毕业生升入职业学校情况列为对市区各初中学校的考核内容。

  5.规范职教招生行为。严格执行教育部关于中职招生工作的“六个严禁”。严禁不具备办学资质的中等职业学校或其他机构招生;严禁中等职业学校进行虚假招生宣传;严禁生源学校或教师封锁中职学校招生信息;严禁生源学校或教师买卖生源,向中职学校索要、收受名义的经费或实物;严禁委托非法招生“中介”机构进行有偿招生;严禁普通高中挂靠中职进行招生。各地要进一步完善招生管理办法,细化工作制度和操作规程,严肃招生纪律,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坚决杜绝有偿招生现象,一旦发现有偿招生行为的,对有关责任人将进行严肃处理。

  特殊教育招生工作

  1.摸清学龄前残疾儿童信息。各地教育部门要会同卫生、民政、残联等部门,建立残疾儿童少年信息交流和共享机制。以残联提供的信息数据为基础,做好未入学适龄残疾儿童少年调查登记、统计录入、建档造册;结合卫生(儿童保健)部门提供的新生儿疾病筛查、学龄前儿童残疾筛查等信息,对义务教育适龄残疾儿童少年进行入学前登记,掌握适龄残疾儿童少年的数量和残疾情况。残疾儿童少年入学年龄可适当增强至七周岁或八周岁。

  2.落实“一人一案”教育安置。各地要按照“全覆盖、零拒绝”的要求,以县(市、区)为单位,建立特殊教育委员会,根据残疾儿童适应学校学习生活和教育的能力进行评估,制订教育安置方案,逐一做好适龄残疾儿童少年的入学安置工作。优先安排残疾儿童少年就近或者到指定具备条件的普通学校接受义务教育,对于学习和生活上需要特别支持的残疾学生,要提供支持。对于不能接受普通教育的残疾儿童少年,安置到特殊教育学校入学。对于需专人护理、不能到校就读的残疾儿童少年,通过提供送教上门或远程教育等方式实施义务教育,并纳入管理。今年市特殊教育学校继续面向城区(不含江都区)招收自闭症儿童。今年旅游商贸学校开始举办融合教育班,面向城区(江都区除外)招收适龄智障初中毕业生10人。

  3.加强条件保障。认真执行各县(市、区)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方案,加强特殊教育资源教室建设,配好资源教师,为普通学校招收残疾儿童少年创造条件。按特教学校标准足额拨付随班就读和送教上门的残疾学生生均公用经费,落实普通学校的特教教师和承担随班就读工作教师的待遇,增强学校招收残疾儿童少年的积极性。要增强补助水平,确保每一名家庭经济困难的残疾儿童少年都能入学。

  学前教育招生工作

  为进一步加强我市幼儿教师队伍建设,不断优化幼儿教师队伍结构,提前教育水平,我市今年委托苏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开展学前教育师范生培养工作,面向全市应届初中毕业生招收20名免费师范生,学制为五年,录取较低分数线原则上不低于总分的80%。学生在读期间的培养费、住宿费由市教育局承担,学生及家长须承诺毕业后回市区域范围内各类幼儿园从事幼教工作,服务期5年。如本人未能在扬落实相应工作,可由生源地教育行政部门协调分享就业。

  招生工作要求

  1.强化组织领导。各县(市、区)教育局要成立中小学(幼儿园)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坚持“一把手”负责制,强化对招生工作的领导。各招生学校(幼儿园)和生源学校要成立主要负责人牵头的招生工作班子,严格执行政策,精心规范操作,确保招生工作顺利进行。

  2.确保招生稳定。各地各校要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把稳定放在首要位置。要保持义务段学校施教区相对稳定,原则上施教区不作调整,特别是要做好新建学校的招生工作,坚持阳光招生,公开透明,施教区的调整,应当进行风险评估,履行需要的报批手续,坚持聚焦风险防控,强化责任担当,从严从实从细抓好保稳定、促和谐工作。

  3.严明招生纪律。市教育局建立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和督查小组。要严格执行《关于进一步严肃招生纪律规范招生秩序的意见》文件要求,严格招生宣传管理,严格学生信息管理,严格按照序时和规范招生,严格招生方式方法,严格义务教育学校均衡编班,严格规范政策,严格规范工作人员行为,严格加强过程管理,严格责任追究。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需要按照上报并批准的招生方式、招生计划招生。加强普通高中招生管理,不得擅自招生,不得招收借读生、旁听生;市直、广陵高中学校需要通过志愿录取或者在统一的网上招生市场中招生录取,并据此,对应当在网上市场招生而违反网上市场招生纪律、通过场外招收的学生不得。

  4.加强监管考核。将“执行招生政策与纪律情况”作为县市区和市直学校综合考核的重要内容,加大分值。对义务教育就近入学政策执行不力,普通高中违规招收借读生、旁听生,普通高中计划招生,或者明显违反“市区普通高中招生五统一平台”操作规范等),义务教育学校举办或变相举办各种名义的基础班、实验班,义务教育学校招收起始年级新生出现55人以上大班额现象,在年终考核时予以扣分。

  强化责任追究。市、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招生全过程的监督和检查,特别是对区、热点学校的指导、管理,及时查处、通报招生工作中的违规违纪行为,严格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5.重视舆论引导。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及时向社会宣传、省、市制定的招生政策,引导学生和家长理性、有序入学,减少盲目、非理性择校行为。生源学校要充分利用家长会、家校互动平台等方式,将今年的招生政策宣传到每一位家长,特别是让小学六年级家长知晓就近入学的意义,宣传今年升入初一年级的学生在2021年中考时热点高中学校不少于70%的招生指标生政策等。

  6.增强服务质量。各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各招生学校要做好招生期间的服务工作,尽可能简化招生流程,提率。在群众来访、来电、咨询、投诉等问题的接处工作上,要热情接待、规范解答、处理,展现全市教育系统的良好形象。市教育局将统一向社会公布市教育局中招办、党廉办和市纪委监察委派驻组电话,各地也要相应向社会公布上述电话。要实行首问负责制,积极主动帮助家长释疑解惑,增强家长、社会对招生工作的满意度。

  以上意见,各地要及时传达到所管辖的每所中小学(幼儿园),并认真贯彻执行。

*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由秦学教育整理编辑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文章标签:
上一篇:南开大学滨海学院是几本院校?南开大学滨海学院是一本还是二本呢? 下一篇:山东的理科生,目前成绩在580上下,2018能报考哪些大学?
  • 热门课程
  • 热门资讯
  • 热门资料
  • 热门福利
亲爱的家长(学生)您好:
恭喜您,您已经预约成功!
同时你将获得一次学习测评机会
+年级学科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