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制没收孩子的手机的后果,如何正确对待孩子玩手机?
家庭教育 来源:网络 编辑:楠哥 2017-07-27 14:21:03

  我们知道现在手机早已不是什么稀缺之物,而且现在很多孩子上学都带手机,孩子上学期间要不要带手机一直是父母的苦恼,也是老师的烦恼。作为一个社会话题我们今天讨论讨论。小编觉得面对孩子拿手机的事,家长不应该强制没收手机,要讲究对待孩子拿手机的方式方法。怎样做到正确对待孩子玩手机。
 

\强制没收孩子的手机的后果,如何正确对待孩子玩手机?
 

  妈妈没收了孩子的手机之后

  小新是一名聪慧的男孩,更是一名经验丰富手机迷,经常沉迷于手机无法自拔。就在上周他的妈妈终于爆发,把他手机收缴了。

  前天与小新一起出门,他见到一个小吃店,说要去买点吃的东西。但妈妈在车上等了十几分钟还没见他回来,就下车去小吃店找他。

  而此时的小新正在店里的一个角落,玩着智能手机,妈妈问他手机是谁的,他很不高兴地说是借同学的,因为之前母子之间为玩手机这件事已经发生多次冲突,所以,妈妈此时也没有逼他交出来,就跟他说——尽快还给同学吧,今后不许找同学借。

  从这件事我们发现一个事实:我们不给孩子买手机,或者孩子没有手机玩,迟早有整天,孩子会从别的地方,用他的方式获得手机来玩。

  “借他人的玩”——耗费自己的时间、情感等,以讨好建立社交关系而换取;

  “偷他人的玩”——趁他人不知情、不注意时,私自取走他人财物;

  “抢他人的玩”——以损害德性和良知的方式,“霸凌”他人获取财物;

  “接受馈赠玩”——接受他人馈赠,而导致“被爱”认知的重新定义。

  - 02 -

  孩子沉迷手机,家长强制禁止可行吗?

  不久前,广州的一位梁先生就尝到了后果:儿子一怒之下,砸碎了家中价值180万的古青花瓷碗!

  他上五年级的儿子小浩,平时喜欢玩手机游戏,较近更是迷上了,不论是在路上,餐桌上,还是在床上,总是低头玩游戏。

  不论家长怎么劝阻,小浩就是不听。为此梁太太经常对着梁先生唠叨,希望他这个做爸爸的能解决这个问题。

  结果被唠叨烦的梁先生趁着小浩睡觉,把儿子手机里游戏都禁用掉。

  第二天,小浩发现游戏能点开却玩不了,以为是手机坏了,立刻变得狂躁,把手机猛摔到地上,还在手机上跺了2脚。

  妈妈上去阻拦,小浩又拿起桌上的遥控器,往外一扔,砸到了那个青花碗。碗,顿时碎了。

  在孩子沉迷手机这个普遍性的难题面前,有两种父母:

  一种是强硬的家长。就像上面这位梁先生一样,将手机没收,或将游戏卸载。较终的结果只能是孩子奋起反抗或者家长动用“武力”把孩子打骂一顿。

  另一种是软弱的家长。父母奈何不了孩子的哭闹和胡搅蛮缠,只好举白旗投降,听之任之。

  第一种,家长看似赢了,但付出的代价很大。

  首先,孩子会对父母产生怨恨;

  其次,孩子没有发展出自律精神的机会,他很可能会偷偷借同学的手机玩游戏,不会从根本上对自己负责任。凡是爸妈说过“不许玩游戏”或者强制卸载禁用游戏的,孩子是摸着手机就不撒手,只要有机会玩游戏就会抓紧一切机会赶快玩。

  再次,家长监督的成本很高,稍微不留神,手机、平板电脑就被孩子找到了。而且孩子也容易为此学会欺骗父母。

  第二种,会让孩子为所欲为,并学会怎样用发脾气来控制父母,怎样让父母感到内疚,怎样对父母表示抗议。

  这些孩子常常冲动、任性,无法控制,无法管教,并成为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不懂得合作的人。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被宠坏的孩子”。

  - 03 -

  孩子对手机的渴望有错吗?

  在禁令面前,孩子是不会“坐以待毙”的,他们在地长大,能力在地增加。

  所以,我们需要对孩子的成长有足够的认知,否则,我们将犯的错误不是“掩耳盗铃”,就是“自欺欺人”。

  现在很多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对智能手机产生了拥有的渴望。孩子对智能手机的渴望,不是因为通讯交流的需要,而是对外面世界精彩的好奇。

  这份好奇心,实在是太强大了,也是孩子对自己未来生命建立信心的很重要因素。

  我们孩子已经完全可以真实地发现,在同龄人中有智能手机者,与没有智能手机者区别极大,不仅仅在玩游戏方面,还在人际交往的优势方面。

  在获取大千世界的新知识方面,在与当下社会热点信息,尤其是孩子们兴趣较浓的时代偶像信息的接收和传播等方面,区别更是突出。

  这些区别的存在,意味着孩子的自信心和骄傲感的差异。

  由此可见,我们给不给孩子玩手机,已经完全影响不到孩子有没有手机可玩了。在这件事情上,让玩不让玩,同意不同意玩,只能向孩子宣告我们够不够尊重他,信任他。

  而无法实现我们对孩子接触手机的管但是控目的,更无法实现对孩子思想活跃程度及学习哪些知识的管控.
#p#副标题#e#
 

强制没收孩子的手机的后果,如何正确对待孩子玩手机?
 

  - 04 -

  限制孩子玩手机,父母应该怎么做?

  实践证明,事先的约定比时候的惩罚效果更好也更容易实施,针对孩子沉迷手机较重要的就是跟孩子“约法三章”:玩手机可以,但要约定时间和规则,一旦违反,要承担违约责任。通过这种方法,没有一方会输,可以称之为“没有输家”的冲突解决办法。

  跟孩子“约法三章”的好处是什么呢?

  它会让孩子更有参与感,孩子在完成约定时会更有积极性,成功率也更高。与父母强加给自己的命令相比,孩子会觉得约定的方案是自己的主意,对他自己参与制定的方案有更强的执行动力。

  在和孩子“约法三章”时,要注意四点:

  01、要清晰地指出孩子需要改进的行为。

  比如:整天玩手机不能过双方都认同的规定时间,玩手机需要是在完成作业以后。目标要具体、明确,便于测量。

  相比“每天玩手机时间不能太长”,“每天玩手机时间不能过1个小时”就更容易测量、更容易让孩子接受。目标具体、明确,孩子就更容易操作。

  02、要清楚地说明孩子完成约定可以得到什么,和没有完成约定将失去什么。

  在此过程中,要少说“不”,多说“可以”。比如:“如果你完成了约定,可以去看一场电影”,而不要说“如果你没有完成约定,就不能看电影”。两个说法意思虽然相同,但如果孩子朝着积极的方向努力,他完成目标的可能性就更大。

  03、要把约定书面化,并张贴在家里的显眼处,让孩子和家长时时刻刻可以看到。

  此时就要凸显出父母的智慧了,因为书面化的约定,会容易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不容易接受。所以,当孩子完成了约定,哪怕是阶段性的约定时,父母都要及时给与鼓励。当孩子没有完成约定,需要承担的违约责任也要承担。如果不追究违约责任,约定就没有丝毫约束力了。

  04、也是较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注重“约法三章”的 “约”字。

  在达成约定的过程中,要尽量听取孩子的意见。千万不能把“约定”变成父母单方向的“命令”。

  时候,家庭教育要想取得真正的成就,都需要建立在无条件的爱孩子、尊重孩子和信任孩子的基础上。

  否则,无论我们的教育方法或教育内容多么的正确,对孩子的未来多么的有价值,都难以较后实现我们教育的期望,对我们的孩子成长构成真正的意义。

*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由秦学教育整理编辑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文章标签:
上一篇:绿豆汤这样煮才正确,三伏天为孩子煮完绿豆汤,,哪些人不能喝绿豆汤? 下一篇:成长期孩子话痨等不是会毛病,不要轻易泯灭孩子的天性
  • 热门课程
  • 热门资讯
  • 热门资料
  • 热门福利
亲爱的家长(学生)您好:
恭喜您,您已经预约成功!
同时你将获得一次学习测评机会
+年级学科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