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三科教材具体变化在哪?探究统编三科教材的特点
教育新闻 来源:网络 编辑:楠哥 2017-08-30 11:58:32

  我们都知道开学将会使用统编三科教材,道德与法制、语文、历史等使用统编教材。对于统编三科教材家长和学生们其实具体变化内容可能并不是特别的清楚,小编今天给大家介绍统编三科教材具体变化在哪?探究统编三科教材的特点。
 

统编三科教材具体变化在哪?探究统编三科教材的特点
 

  今天,小编从教育部新闻发布会获悉——从今年秋季学期起,数百万就读于起始年级的小学生和初中生将开始使用“教育部编义务教育教科书”,现行的“人教版”、“粤教版”、“苏教版”、“北京版”等版本教材将逐步被取代,德育、历史和语文3个科目较终将实现统编版。

  根据中央对三科教材统编统用、三年实现全覆盖的要求,历时五年,教育部统一组织新编了义务教育道德与法制、语文、历史教材, 2019年,义务教育阶段年级全部使用统编教材。

  统编三科教材注重落实传统文化教育、强化革命传统教育,在小学和初中分别编写了法制教育专册教材。以较受关注的语文教育为例,语文教材所选古诗文数量有所增加,整个小学6个年级12册共选古诗文132篇,占课文选篇的30%;初中古诗文选篇124,占选篇的51.7%,还收录了大量革命传统经典篇目,如《纪念白求恩》等文章,小学约40篇,初中40篇。

  “新教材”究竟新在哪儿?小编就带大家一探究竟~

  “部编本”教材的总体特色 有这4个特色,或者说编写者努力的方向,值得老师和同学们关注,也有助于把握教材的基本理念。

  1、注意立德树人,让青少年从小打好中国底色,加强中华传统文化和革命传统教育,同时努力做到润物无声,淡化“说教”。

  2、“以人为本”“自主性学习”等理念在教材编写中得以体现。这些年教学所出现的某些通病,比如“随意性”“学科素养落实不够”,也努力通过统编教材的编写去纠偏。“接地气”,有新理念,又不挂空,能实用好用。

  3、教材是“公共知识产品”,编写需要听取各方面意见,还会受到这样那样的制约,但还是要努力去创新,“守正创新”。

  4、力图贴近当代中小学生的生活经验,将知识、能力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有机结合,体现时代性。

  另外,还有一点重要——就是新版语文教材格外重视引导读书,“专治”目前教学中少读书不读书的问题。

  “语文”新在哪?

  选文的变化

  有一个变化明显,就是传统文化篇目的增加 。小学一年级开始就有古诗,整个小学6个年级12册共选古诗文132篇,占课文选篇的30%,比原有人教版增加55篇。平均每个年级20篇左右。初中古诗文选篇124篇,占选篇的51.7%,比原来的人教版也有增强,平均每个年级40篇左右。体裁更加多样,从《诗经》到清代的诗文,从古风、民歌、律诗、绝句,到词曲,从诸子散文到历史散文,从两汉论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小品,均有收录。革命传统教育的篇目也占有较大的比重。

  “部编本”语文教材的总主编、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温儒敏介绍,“部编本”语文教材不是对既有同类教材的颠覆,而是“守正创新”,吸收既有各种版本的优点,更加强调遵循教学规律,也更有效地提升语文素养。

  同时,他还特别否认了鲁迅在中小学课文中“大撤退”的说法,小学我们选择了2篇,如《少年闰土》,初中选择了6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

  小学一年级先认字,再学拼音

  过去都是一年级刚上学就学拼音,然后再用拼音去认字。这回改为把拼音学习推后个把月,先认一些汉字,再学拼音,而且边学拼音边认字。这个改变体现一种更切实的教学理念。要的是孩子们对汉字的原初感觉,“第一印象”不是字母abc,而是汉字“天地人你我他”,温儒敏教授特别提出,这个顺序的改变是别有意味的:把汉语、汉字摆回到第一位,而拼音只是辅助学汉字的工具,不是目的。

  同时,还有一个考虑,是幼小衔接,放缓坡度。把拼音学习推后一点,能减少他们的畏难情绪。

  采用全新的双线单元结构体例

  教材结构上明显的变化,是采用“双线组织单元结构”,按照“内容主题”(如“修身正己”“至爱亲情”“文明的印迹”“人生之舟”,等等)组织单元,课文大致都能体现相关的主题,形成一条贯穿全套教材的、显性的线索,但又不像以前教材那样给予明确的单元主题命名。

  同时又有另一条线索,即将“语文素养”的各种基本“因素”,包括基本的语文知识、需要的语文能力、适当的学习策略和学习习惯,以及写作、口语训练,等等,分成若干个知识或能力训练的“点”,由浅入深,由易及难,分布并体现在各个单元的课文导引或习题设计之中。

  新教材专治“不读书”的通病

  “部编本”语文教材在这方面想了许多办法。比如,小学一年级就设置了“和大人一起读”,意在和学前教育衔接,一开始就引导读书兴趣。小学中高年级几乎每一单元都有课外阅读的延伸。初中则加强了“名著选读”,改变以往那种“赏析体”写法,注重“一书一法”,每次“名著选读”课,都引导学生重点学习某一种读书的方法。激发兴趣,传授方法,是“名著选读”设置的改革方向。如浏览、快读、读整本书、读不同文体,等等,都各有方法引导。多数课后思考题或拓展题,也都有课外阅读的提示引导。

  增加精读和略读两种课型的区分度

  “部编本”语文教材加大了精读和略读两种课型的区分度,初中教材改“精读”为“教读”,“略读”为“自读”。教读课设计比较丰富,有单元导语,预习,思考探究,积累拓展、读读写写。新教材格外注重往课外阅读延伸,建构了 “教读”—“自读”—“课外阅读”组成的“三位一体”的教学结构。

  “部编本”语文教材更加重视多种阅读方法的教学。以往语文教学比较偏重精读,扣得很死,虽然有用,但这是很不够的。比如默读、浏览、跳读、猜读、比较阅读、读整本的书,等等,以往教材与教学都较少关注,结果是多数学生只会精读,只会考试,而阅读速度很慢,也不晓得运用各种不同的阅读方法。部编教材在多种阅读方法的教学上,是增加了一些分量的。

  “历史”新在哪?

  编写体例变“主题”为“时序”,

  强调主权和海洋意识教育

  历史科目教材,按照“线”“点” 结合的方式编排教学内容。点是具体生动的重大历史事实,“线“是社会发展演变的规律。通过历史学习培养唯物史观,增强爱国注主义情感。统编新教材的编写体例则把原先以“主题式学习”为主,变成以“时序性”为基本特征,按照时间的顺序,精选较基本的史实,这样的设计有助于学生掌握中外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和重要史事,更深刻理解社会发展演进的历史规律。

  在落实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方面,历史教材在古代史部分涵盖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学、艺术科技等多方面,涉及历史文化名人40多位,科技文化著作30多部。

  强调红色革命教育。完整介绍了中国抗日战争从局部抗战、全民族抗战到较终胜利的14年的史实。在八年级教材中,明确“十四年抗战”的概念,抗日战争得到完整叙述。以前教材可能只罗列几次大型战役,但现在的教材中既有正面战场也有敌后战场,国民党在抗战中发挥的作用得到体现,也强调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发挥的中流砥柱作用。历史教材有2册系统讲述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发展,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的史实,涉及老一辈革命家40多位。

  强调主权和海洋意识教育。教材以史实为依托,讲述了新疆、西藏、台湾以及附属岛屿钓鱼岛、南海诸岛作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历史渊源。

    “道德与法治”新在哪?

  设置法治教育专册

  根据教育部要求,义务教育阶段原品德课将调整为“道德与法治”,在新教材中注重法制精神培育。把小学六年级上册和初中八年级下册设置为法制教育专册,集中讲授宪法,强化系统性,其他册的教材结合相关内容分散镶嵌,确保法制教育始终贯穿,全程不断线。其中,小学涉及30多部法律法规,初中涉及50多部法律法规,6部条例和司法解释。结合实际案例,创设开放的问题情境,培养辩证思辨能力。比如,归还失物要求物主“请客”的活动,就是想引导学生围绕“拾物归还,索取报酬该不该“来展开讨论。

  教材中还强调了社会主义价值观和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比如,遵守交通规则等法治教育、遵守孝道等传统文化、诚信等社会主义价值观都得到体现。

  从教材体系看,小学道德与法治共12册,按照与儿童生活的紧密程度,由近及远安排了6大生活领域,按照学习难度不同,采取螺旋上升的编排方式。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共6册,围绕个人、家庭、学校、社会、、社会展开编排。从经验导入,与学生生活经验联系,聚焦主题,正面陈述有知识支撑的观点,揭示矛盾深入分析,并有相关行动方法的指导。

*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由秦学教育整理编辑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文章标签:
上一篇:中学开学军训晕倒一大批人,孩子的体制健康怎样增强? 下一篇:无锡举办青少年机器人技术等级考试,机器人界的小“高手”
  • 热门课程
  • 热门资讯
  • 热门资料
  • 热门福利
亲爱的家长(学生)您好:
恭喜您,您已经预约成功!
同时你将获得一次学习测评机会
+年级学科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