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一中2016级高二学年上学期假期检测语文试题答案
高中 来源:网络 编辑:楠哥 2018-03-04 17:31:15

  牡一中2016级高二学年上学期假期检测

  语文试题答案

  1. B(作为礼仪之邦的我们较重服饰,“衣食住行”,以“衣”为首的原因不是“自古以来,服饰一直是体现 民族风俗文化的重 要方面。”)

  2.A(提出“革衣服之制”的不是赵武灵王而是魏孝文帝,并且原文并未提到已“达到了融入汉族的目的”。)

  3.C(“只有……才……”表达条件关系化了。)

  4.C试题分析:C项的事业未成和悲哀有错误。

  5.① 答:产生了对理想的追求或对未来的憧憬(或:产生了创业和发展的要求)。(2分)

  ② 答:假如指的是人生还有许多种选择。当人生渐逝,岁月无多,供你挑选的可能性慢慢就没有了,于是,你的词汇里不再有假如二字。(3分)

  试题分析:首先在文中找到这两句话在文中的位置,然后联系具体的语境理解。于是你不知不觉地生出一种攀比,决定揣上几块瓦片出门。攀比出门指对理想的追求;以后的日子渐渐地老迈,在属于你的词汇里不再有假如二字:假如,指的是人生还有许多种选择;没有了假如,也就是可选择的慢慢也就没有了。

  6.①第一个阶段是 童年(少年) 阶段,其境界的特征是天真(欢乐)。

  ②第二个阶段是青年(中年) 阶段,其境界的特征是 追求(磨难)。

  ③第三个阶段是老年 阶段,其境界的特征是 达观(淡泊)。

  试题分析:文章题为屋檐三境,细读文章,文章中有比较明显的标志性的语句③这大抵是一种境界。⑦这大抵也算是一种境界。⒀这又何尝不是另一种境界!据此,明确这指代的内容,可知答案。

  7.D

  8.D试题分析:六部隶属尚书省。

  9.D试题分析:“言听计从”错,原文“固争月余,不能止,移疾去。”即在江淮核田一事上朝廷并未听从他的意见,以至于他称病离职。

  10.(l)吴元珪乘坐驿车,不到一个昼夜就把药取回来了。皇帝对他办事的迅速而感到惊异(或皇帝赞扬他办事迅速),提升他为枢密院都事。(“传”“尽”“奇”“擢”各1分)

  (2)起初朱清、张瑄用金钱贿赂当权者,到(后来)事情败露后,登记了全部受赂人的姓名,只有吴元珪没有收受过贿賂。

  【译文】

  吴元珪字君璋,广平人。小时候单纯庄重。至元十四年,元世祖召见他,命令他做侍从,任命他为后卫经历。至元十七年,他跟着元世祖巡幸上都,受命到大都万岁山取御药。吴元珪乘坐驿车,不到一个昼夜就把药取回来了。皇帝赞扬他办事迅速,提升他为枢密院都事。(吴元珪)曾经跟随同知枢密院事俺伯进献西蕃铠甲,皇帝问那些铠甲的规格,形状,吴元珪回答得详细明白,皇帝更加认为他有非凡的才能。枢密院上奏京城五卫、行省、万户府分别设置不同的官职,平均俸禄,给予医药,设立学校,置办屯田,这些措施大多是吴元珪所议定建议的。

  大德元年,吴元珪担任吏部尚书。(当时)选曹(主铨选官吏事务的官职)在考选登录官员的时候,大多偏袒自己的同乡。吴元珪极力纠正了这种现象。他多次调动后任工部尚书。河朔连年遭遇水旱,农作物没有收成,吴元珪说:“如果民力得以休息,那么百姓的生活就有保障了,那么教化就能施行而民风就会美好。” 宰相认为他的话很对,大兴土木的工程稍微得以停歇。大德六年,做陕西行中书省佥事。起初朱清、张瑄用金钱贿赂当权者,到(后来)事情败露后,登记了全部受赂人的姓名,只有吴元珪没有收受过贿賂。

  武宗即位后,吴元珪由枢密院佥事拜授为枢密院副使。诏令到中书省商议朝政,他都能够切中时弊。起初,诏令征发军队上万人在称海屯田,海都叛乱的时候,被俘虏的人很多。到这时,有很多前来归附的被俘者,由于饥寒交迫而无法生存,甚至于卖儿女来活命。吴元珪上奏了这件事,皇上诏令赐钱赎回这些人。武宗在军中,听说了吴元珪的名声,到这时特意加封他为平章政事,赐白银二百五十两。

  皇庆元年,出任江浙行省左丞。江淮漕运的官员上奏说:“江南 地区殷实富足,都是因为隐瞒了很多肥腴之田,如果再次实行检查核实的办法,应该会增加上万亩田。”元珪说:“江南的平定差不多有四十年了,每户都有额定的人口,田地也有额定的亩数,一旦改变,其带来的害处不小。”(他)执意地争执了一个多月,也不能够制止这种做法,便称病离职。后来又任枢密副使,并在嘉禧殿(被皇上)召见。仁宗说:“你是前朝的旧臣,应该留在朕身边。”特意加封为光禄大夫,并赐钱币五千吊,貂皮衣两套。元珪上奏说:“现在对江淮田地的经营管理,只管以增加赋税为能事,有关部门按人头征敛,征收苛刻繁重的赋税,使百姓整天 比整天困苦,我担心意料不到的变故就会发生,这不是的福泽。”

  英宗即位后,元珪与知枢密院事帖木儿不花上奏说:“各位王公和近臣不得干预军队政务,管理军队的官吏不得盘剥军户,有关部门的赋税和徭役应该平等一致,军官世袭职务应该传给嫡长子。”(对此)皇帝全都赞许并采纳了。吴元珪因为年老而辞官,至治三年去世。

  11.B.A《诗经》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前11世纪至前6世纪)。C《礼记》为儒家经典。D“前四史”。

  12.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词语含义能力。题干要求选出“ 解释全正确的一项”,A项,“送子涉淇,至于顿丘”意思是“(我)曾送你渡淇水,直到顿丘才告辞”,所以“至于”意思为“直到,到达”。“君子所依,小人所腓”意思是“指将帅靠立在车上。小人所腓:士兵以车为掩护”,所以“小人”,指士卒。B项,“汝岂得自由”意思是“你怎么可以自作主张”,所以“自由”意思是“自作主张”。D项,“岂余心之可惩”意思是“我的心哪是受创而所能更改的”,所以“惩”意思是“受创而改变”。

  13.D 【解析】A项,斯文:古义为“这次集会的诗文”,今义为“文雅”或“文人”。B项,茫然:古义为“旷远的样子”,今义为“完全不知道的样子”或“失意的样子”。C项,:古义为“不平凡”,今义为程度副词,“很,十分”。D项,狼籍:古义今义都为“乱七八糟,杂乱不堪的”意思。

  14. C 衡-横 销-消 而-能

  15. 答案:B。都是“或者”的意思;A项,如果,假如;C项,至于;D项,比得上。

  16.A 都是判断句

  17.A(A 使动 B名词做状语 C形容词做动词 D为动用法)

  18.答案:A、D (A项从“枫树”“女萝”来看,意境并非“衰败”。D项“对唐朝统治者直接无情的鞭挞”错,既不“直接”也不“无情”,而是含蓄婉转地抒发;)

  19.答案:①对屈原的哀悼及同情。前两联以景写情,首联清深如泪的湘波、颔联阴森凄楚的江岸景象,都蕴含着对屈原的哀悼和对其遭遇的同情。②对楚人怀念屈原深感慰藉。尾联写楚人不忘纪念屈原,流露出诗人对屈原身后能得到尊崇纪念的欣慰。③对屈原的怀念和对 自己的怜伤之情。诗人怀念屈原,以屈原自比,借写屈原的不幸遭遇者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感慨。④对唐朝统治者昏庸的批判。首联中“恨”“泪”两字,悲 痛地哀悼屈原,含蓄地对造成屈原悲剧的楚国统治者加以谴责,诗人也是借此批判唐朝的统治者。(答出三点即可)

  20.(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3)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4)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21.C ①侧日面 视:斜着眼睛看人,形容憎恨或又怕又愤恨。不合语境。②空谷足音:比喻难得的音信、言论或事物。③毁家纾难:捐献全部家产,帮助缓解危难。词义过大,不合语境。④“江心补漏”:船到江心才补漏洞。指临到紧急关头才设法补救,为时已晚。⑤长此以往:长期这样下去,指时间久了会有不好的结果。不符合语境。⑥“一文不名”指不占有一分钱,形容一个人创业时没有经济基础,正确。

  22.D A.句式杂糅B.中途易辙C.语序不当

  23. B 解析:A项,雅意:旧时敬辞,用于对方的情意或称对方的意见。C项。不吝赐教:请别人指教的客气话。D项,鼎力相助:教辞一般是用于请人帮助时的客气话。)

  24. 答:__示例:①合作伙伴有选择条件__②这六种人说起来容易__③只有透过现象看实质__

  [解析] 这是一个说明性语段,主要说明了选择合作伙伴“六不合作”的标准。①提出问题,属于起承性补写。②属于展开性补写,根据其后的“真正辨别起来就困难了”可以看出,该处的 要点为说起来容易。③后有书面标志“才能”,说明③应有“只有”一词领起。6分,写出一处给2分。答案可以多种多样,只要符合要求即可。

  25. 【写作提示】 这道试题指向青年人的责任感,有的现实针对性。当代绝大部分的学生受到太多的关爱,往往只知所求而吝于承担。三则材料命意具有梯度,层层推进,要求学生将自我在社会和历史进程中定位。

  本文立意,可集中谈承担对自我、对社会、对人类进步的责任中的某一项,也可采用层进式结构,兼谈三个方面。

*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由秦学教育整理编辑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文章标签:
上一篇:镇江市2018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英语试题word版 下一篇:黑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寒假假期检测语文试题
  • 热门课程
  • 热门资讯
  • 热门资料
  • 热门福利
亲爱的家长(学生)您好:
恭喜您,您已经预约成功!
同时你将获得一次学习测评机会
+年级学科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