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这本册子是代表了哲学的观点,从整体来说,道德经的观点就是唯心主义,《道德经》是老子的著作,其中文章有聚集了很多形成了这本著作。老子所讲的道是一种并没有真是存在的实物,不过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在《道德经》的第十一章中将了一个从无到有和有到无的概念,这一章节说的是什么道理呢。
但是,在《道德经》各个篇章的字里行间,人们又可以领略到老子充满智慧的,朴素的唯物主义。比如题主要讨论的第十一章——有,就是“无”,“无”就是“有”。
三 十 辐 , 共 一 毂 , 当 其 无 , 有 车 之 用 。较开始古人们的车轮子都是“实心的”,只有用辐条与车轴的时候,“实心轮子”变成“空心”的才有用。
埏 埴 以 为 器 , 当 其 无 , 有 器 之 用 。一坨泥巴,如果不将中间挖空,怎么装东西呢?(成器)。凿 户 牖 以 为 室 , 当 其 无 , 有 室 之 用 。一间房子,如果没有窗户(空的),怎么住人呢?
老子在这里讲的就是“有无”的辩证法。事物的存在是相互依存,而不是孤立的。如有无、难易、长短、高下、前后,贵贱、刚柔、强弱、祸福、荣辱等等,都是一方不存在,对方也就不存在。
比如在《道德经》第二章中老子说:“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道德经》第三十九章说:“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是以侯王自谓孤寡不谷,此非以贱为本邪?非乎?” 和第十一章讲的都是同样一个道理。
以上便是对《道德经》第十一章所讲内容的介绍,这个章节让我们明白了无到有和有到无是什么样的。这部著作很好的帮助后人,明白一些哲学方面的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