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当中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其实现在五谷不分的大有人在,我们经常告诉孩子们今年五谷丰登,包括每年春节我们会祈祷明年“五谷丰登”,那么你们知道五谷指的是什么吗?很多生在城市的孩子能分清楚大米和糯米就已经很不错了,对于没有种过地的他们来说确实有的难度的。
不过,往上数三代大家都是农村人,如今过年回老家依然能看到谷仓或地窖门口贴上“五谷丰登”几个大红字。别的不说,较基础的是搞清楚“五谷”是什么,别让白胡子的爷爷老爷们听见你嗯嗯啊啊的答不上来,用笤帚疙瘩撵的你满院子跑。
记好了,所谓【五谷】通常指稻、黍、稷、麦、菽。
看着眼生?没关系,咱们一个一个来看。
稻
这个就别说不认识了。稻谷经清理、砻谷、碾米、成品整理等工序后就变成了咱们几乎“天天见”的大米。根据河姆渡发掘的考证,中华大地上早在六七千年前就已经开始种植水稻了。水稻喜欢温暖,潮湿,日照时间短的地方,所以南方种植的较多。
大米吃起来香,但水稻种植却并不容易,咱们在电视剧或宣传片里经常会看见一排排农民站在水田里插秧,把秧苗插成整齐的一排又一排。但在插秧之前,需要先把种子暴晒,然后从中挑选出好的的种子,接下来把种子浸泡在温水中24到48小时,较后还要把它放在太阳下暴晒,进行催芽。
催芽成功以后才能开始播种。
怎么样,看完这个过程,心里有没有冒出来一句“粒粒皆辛苦”的感叹呢?
黍
黍米,带粘性的一种颗粒黄色的米,也叫大黄米。它的粘性很大,可以煮粥,包粽子,做成糕。据考证内蒙古敖汉旗就是黍的起源地,而且早在石器时代就已经有人在食用了,也难怪北边的小伙伴们对这种米情有独钟。
有一段时间由于东北同胞的热情,各种网络视频里都可以看到一种东北人的家乡美食--粘豆包。有一种黄色的粘豆包就是大黄米加工成面粉制作而成。当然,其他地区比如山西河北山东等地也对这种米比较熟悉,而且吃法各异。比较常见的是做成黄糕,然后油炸蘸白糖,那种又甜又粘的口感,就是小时候的味道。
稷
如果用一个词儿来表示这种粮食作物的重要性,那肯定是:江山社稷!这个字直接出现在了这个词儿里,可见它的作用之大,运用之广。它是人类较早培育的谷物之一,不仅可以吃,还可以酿酒,秆叶可以喂牲口。通常指粟或黍属。古代以稷作为百谷之王,帝王还把它尊奉为谷神,和土神“社”合并成为“社稷”。俗称“粟有五彩”,有白、红、黄、黑、橙、紫各种颜色的。
麦
麦子也有很多种,比如大麦,小麦,荞麦,燕麦。小麦源自西亚,大约距今4500年前传入中华。在此之前,人们吃的主要是粟和黍,后来就被麦子给取代了。面粉都是麦子做的,荞麦面条大家都很熟悉,如今燕麦粥或燕麦片占据了很多家庭的早餐餐桌。这个就不多说了吧。
菽
这个字长得奇怪,读作shū。
它其实是豆类的总称。这个字的篆文是“尗”,表现的是豆类生长的样子。《春秋·考异邮》里说:“大豆曰菽,豆苗曰霍,小豆则曰荅”。看来确切一点说,菽是指大豆。它真的是源自中华大地上土生土长的植物,已经有五千年的历史了,现在全世界各地都在种植。
怎么样?这下子知道五谷丰登说的是哪五种谷子了吧?
有了这篇五谷丰登的“五谷”指什么的解说,相信如果将来哪个长辈要考考你,你可以头头是道地给他讲一番,增加让老人家有“长江后浪推前浪”的感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