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2025年高考语文作文解析(附范文)

高考 来源:网络 编辑:橙橙 2025-06-10 16:48:43

  2025年江苏高考已经结束,相信各位高考生们已经完全放松下来,有时间去回顾前三天的考试内容和答题情况了。语文科目中,大家最关心的莫过于作文了,那小编就给大家整理好了2025年江苏高考作文解析以及范文,让大家看看最正确的解读,以及范文是如何写的,好给自己估个分,心里也有点儿数。

江苏2025年高考语文作文解析(附范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他想要给孩子们唱上一段,可是心里直翻腾,开不了口。

  ——老舍《鼓书艺人》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艾青《我爱这土地》

  我要以带血的手和你们一一拥抱,

  因为一个民族已经起来

  ——穆旦《赞美》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

  作文题围绕中国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主题,从国家苦难的文学记忆出发,指向可歌可泣的民族新生,引导考生在情感层面与民族魂、时代精神同频共振。

  材料一来自本试卷阅读Ⅱ文本一《鼓书艺人》,展现个体在历史洪流中的坚韧与温情。材料二来自统编教材九年级上册诗歌单元的艾青名篇《我爱这土地》,“嘶哑的喉咙”抒发出诗人饱受磨难也依然对这土地爱得真诚、爱得执着的情感,隐喻苦难中的呐喊与不屈。材料三是穆旦诗作《赞美》中的名句,通过“带血的手”与“起来”的姿态指向集体抗争与民族新生;“带血的手”这一意象,寓指“起来”过程中的艰辛抗争与不屈的精神。

  材料一反映抗战,材料二、三写于抗战期间。材料虽然没有直接提及时代背景,但通过文本的关联性暗示,自然引出对民族精神传承的思考。三则材料各有侧重,也相互交织,对任何一则材料的深入体会,也一定会涉及其他材料的内涵。考生解答这道试题可以使用“前后联系,求同求异的方法”,思辨三则材料的内在关联,回望历史、继往开来,对个体与集体、平凡与伟大、苦难与希望、历史与未来等关系进行深度思考,表达对民族魂丰富意蕴的深刻感知。考生可以从三则材料中找到感触最深的点展开议论、记叙或抒情。

  立意:

  ①民族苦难与民族复兴

  ②对祖国与人民的热爱

  ③普通人的坚守

  ④民族脊梁

  大家对照上方的内容,看看自己的立意是否正确。语文作文分数占比最多,也是最难写的部分,所以想要提升语文作文的写作能力和技巧,可以考虑江苏秦学教育一对一课程,它能根据学生在语文作文方面的要求和目标,提供针对性教学,让学生拿到理想分数。江苏秦学教育一对一课程咨询热线:


*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由秦学教育整理编辑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上一篇:西安伊顿补习学校有高考复读班吗?提分效果好不好? 下一篇:高考后如何估分?估分不理想怎么办?
  • 热门课程
  • 热门资讯
  • 热门资料
  • 热门福利
秦学小Q
咨询我
400-029-6659
背景计算器
课程费用在线咨询
免费报价查询
亲爱的家长(学生)您好:
恭喜您,您已经预约成功!
同时你将获得一次学习测评机会
+年级学科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