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高校实行大类招生已经成为一种趋势,越来越多的大学开始采取这种方式,比如清华大学从2017级起全面推行大类招生,大类招生对于高考生来说,其实是一件好事,很多高中生并不真正清楚自己想读什么专业,实行大类招生可以先进去读一年,再选择专业适合自己的专业,考虑未来就业的方向,下面秦学网的小编就来为大家具体分析一下大类招生是什么意思?以及各个高校实行大类招生的目的是什么?
一、为什么实行大类招生?
高校实行大类招生,是相对于以往高校按专业招生而言。也就是说,以往是按某一个专业招生录取,进行培养。现在是将将相同、相近学科门类,同院系或是不同院系的专业合并,按一个大类进行招生、培养。
比如说:原来高校按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经济学、财政学、统计学等专业招生,现在实行大类,就只以经济学类进行招生。入校后,这个大类学生都学统一的课程,等到大二、大三时,再根据各自的兴趣,分别安排到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经济学、财政学、统计学专业。同样,原来按财务管理、会计学、工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旅游管理、管理科学、电子商务专业分别招生,现在按工商管理类招生。
二、实行大类招生的好处是什么?
大类招生的目的就是希望考生在充分了解自己兴趣爱好和学科特长的基础上“选我所爱,爱我所选”,这两年又出现了新的大类招生,就是跨院系归类。以往的大类专业,一般都是同一院系下的专业归类,进行招生。新的大类招生,就是要打破院系之间的壁垒,跨院系进行专业归类,进行招生。
比如清华大学在2017年的本科招生中,就打破了院系和专业的壁垒,将所有的本科专业进行了归类,分为数理类、化生类、机械、航空与动力类、人文与社会类等16个专业大类进行招生,给予考生一年的时间,去确定自己的兴趣所在,在大二时期再具体分专业。
以上就是小编为即将参加2019年高考的各位高三学习整理分析的大类招生目的和意义,其实不管是大类招生也好,新大类招生也好,对于考生而言,都是非常有利的;尤其是那些对大学专业不是很了解的考生和家长而言,给了一次先了解再进行选择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