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大学和工业大学搞深度合作,此项举措其实大力推动高等教育的发展,对于工业大学的真实实力其实完全可以入选工程大学。但因为相关评选机制才使得工业大学没有进入“工程”的名单。这次大学和工业大学的深度合作受到各方的高度重视,两所高校的合作可谓强强联手,未来发展不可估量。
我支持大学和工业大学的深度合作。给大家科普一下,高校评选并不是完全按照学校的实力进行评选,所以导致了部分实力强但是痛失“工程”名额的高校,这其中就有工业大学。作为一所拥有国立中央大学血脉、重点学科、高经费的高校,落选是因为并非行业内的龙头大学、区域内的龙头大学或传统学校,而是一所合并类大学。况且大学与工业大学同根同源,工业大学近几年的发展也不容小觑,学校之间的合作不是应该更注重以后的发展吗,我想,通过两校之间的合作,未来会走的更远!整理了各方面资料,总结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南工大的化工材料确实是学科高峰,与南大现有学科的重合度其实比较小,两校合作可谓优势互补。个人猜测,本次合作起点应该是联合申请柔性电子材料方面的实验室。南工大有黄维校长领头做这块,南大这边电子学院和现代工学院近几年也有很多国外做的不错的青年才俊回来,此次两校合作无疑是强强联合。而实验室申请除了“攻关”科研硬实力,的态度和配套支持等方面更需要“公关”,所以想要在竞争中胜出困难。两校合作无疑大大增加胜率。
2.工业大学在工程转化和产学研方面有好的制度和历史积累。在如今经济背景和本届政府导向方针下,重视工程既是政治正确的需要也是转型发展的需要选择。南大较近10年在工程和产学研方面有了巨大的进步,但制度的形成和思维的改变不是短期能够实现。和南工大一起攻关合作一些转化项目,对于南大工程和产业化的发展是大有帮助。
3.高等教育特点是院校众多,省属高校实力强,苏大、南工大、南医大、南师大等省属高校都有看家本领。教育又是平均主义,基础教育的平均主义在保持区域均衡上发挥了重大作用。但是高等教育的平均主义,使得经费的使用不以重大项目为导向,而是以平衡各个学校利益作为目的,而省政府对于部属高校的支持力度只有省属学校的二分之一甚至三分之一,要求学校自筹一半以上的资金太过困难。这与广东上海在平衡利益中更重视绩效的策略形成了鲜明对比,教育总体上缺乏竞争力同时活力不足,也难怪陈骏校长会有忧虑。
4.所以第三点的现状决定了部属高校需要与省属高校走合作共赢的发展道路。由于之前校领导的错误,南医大和南大的关系现在陷入僵局。而南大和南工大文化认同上比较相似,现任的南大领导也是抱着真诚、实际的态度去合作,南工大无疑是南大在较好的合作选择。另外南工大作为化工强校,在这个化工大省中有很强的校友力量,加上几位身居部委要职的校友和校长黄维(前学生领袖)的人脉、眼界和执行力,所以短短几年间,获得了很多的发展资源。而此次合作,必定触及到高等教育发展模式的变动,涉及到诸多的利益纠纷,确实需要有足够的政治能量来推动这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