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家长们的“花式秀娃”技巧真的是不管恭维,家长们的同学聚会还敢去吗。同学聚会早已不是回忆当年种种时光,已经被现在工作压力,家庭压力覆盖,或者是关于孩子的话题。说道关于孩子的,总有一些往日同学打不住的炫耀自己的孩子,这些是不是让你们都好反感。明明是大家坐在一起回忆往日趣事,聊聊现在生活,可是却被炫耀孩子完结了这场同学聚会,有些家长说以后的同学会就不用参加了,让那些晒娃的去就行了。接下来我们看看这些家长同学聚会是怎样炫耀孩子的。
一场普通的同学聚会,往往会变成这样的对话:
A说:
这点工资全投资在孩子身上啦。
她每周要学两次舞蹈、一次钢琴。
为了让她练习,家里还给她买了台上万的钢琴。
不过好在孩子总算学出点样子。
上周幼儿园来了个电视台节目组的,
说要挑选每班两个小朋友去跳舞,
偏偏把我闺女选上啦。
我们也没想到她在老师眼里还很有资质,
她的钢琴老师也说这孩子韵律感强。
B听了,有些不甘示弱:
我们倒没有带着孩子学这学那,
我们就是每天晚上给孩子讲讲故事。
可没想到吧,这孩子不到五岁,
竟然一边听我们讲故事一边认得了好多汉字。
他现在甚至能自己阅读一些简单的故事,
专注力也不错,自己看书一般能看半小时呢。
#p#副标题#e#
C当即说道:
哈,那倒跟我们家孩子比较像,
都是语言方面比较好。
我们三岁时能背的唐诗就有七八十首。
现在她上小学二年级,在班上当语文课代表。
不过我们对她要求也挺严,
爱好语文可以,但绝不能偏科。
所以她目前的每次考试,还算门门。
聚会变成了各家的“花式秀娃”。大家从才艺、天赋,夸到懂事、独立……似乎还不过瘾,有个妈妈当场拉起孩子,说:“来,给大家表演一支你较近刚学的舞蹈。”
可是在场的人真的会为别人家孩子的而感到开心吗?未必。
也会有私下焦虑的家长:
D爸爸说:
“你们家的孩子现在也报什么培训班了吗?
#p#副标题#e#
效果怎么样?
我儿子眼看就要上小学了,
还就只会各种淘气捣蛋,
给他试过两次体验课,根本不好好学,
注意力完全不集中,还不够惹老师生气的!”
2
可是,在D眼里“只会捣蛋”的孩子,就逊于A、B、C家的孩子吗?
未必。
小男孩更贪玩、淘气,是普遍的天性。他们只是在用“发散性玩”的方式,来探索和认知这个世界。
他们通过“破坏”来锻炼自己的手眼协调、他们“自说自话”形成自己的思维能力,他们不断“试错”才发现什么是对的方式。
#p#副标题#e#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都有属于自己独特的生命发展轨迹。
拿别人家孩子“能唱很多歌”和自己家孩子“五音不全”比,拿别人家孩子“会说流利的英文介绍”和自己家孩子“ABC还认不清”比,其实真的没有需要。不过是小学课文《田忌赛马》里,拿别人家的强项和自己家的短项比。
再者说了,作为“过来人”,我们真的觉得模范生就等同于未来社会的精英?“好学生”必然把更多精力聚焦在书本和课业上,而看上去没那么好的学生,
却可能无形间把精力投射在了情商、财商、玩商的增强,或创造力、空间思维、审美情趣的培养上……说不定哪一项,就能让他未来在多元化的世界里,真正大放异彩。
所以,你今天对孩子不遗余力地夸耀,都有可能成为明天打脸的巴掌。
3
父母炫耀孩子,对孩子究竟意味着什么?
大多数孩子对自己的认知,来自于身边人对自己的评价。父母在公开场合经常炫耀孩子,得到的多半是一种“礼貌认同”。可孩子当真了啊!他们认为自己就应是、闪亮和高人一等的。
有些孩子,甚至深陷于父母用“表扬的话”所编织的那个美丽世界里。父母越表扬,就等于一次次加固了他们自我想象的围墙。他们更害怕批评,也更敏感、更脆弱。一旦遭遇小的挫败,对他们却是巨大打击。
#p#副标题#e#
还有一类孩子,他们在不断“被夸”中产生一种惯性,进步的驱动就是为了满足别人的夸耀。他们在父母的期待里不断追赶,以至于忘了问问自己究竟要什么。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多半也更在意别人的看法,为了赢得别人的肯定,而压抑真实的内心。
夸耀的父母逞一时之快,可对孩子却可能是另一种伤害。
4
聪明的父母,既能看到别人孩子的优劣,更善于发现自己孩子的闪光点,他们依据孩子的天性,帮他找到真正适合的成长路线;他们以自己的“平常心”,身体力行地告诉孩子,胜(优)不必骄、败(弱)不必馁,你只管不断踏实努力,去做更好的自己。
聪明的父母,从不炫耀孩子。
是因为明白孩子的生活从来是过给他自己的,编剧是他、导演是他、主演也是他。而不是早早就把孩子推向和他人比较的无尽深渊里。
好的家庭永远告诉孩子,生活不是过给别人看的,也不用太在意别人的看法,多关注自己就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