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不久某辖区的警方接到家长报案说自己的女儿外出补课差点就被绑架了,接到报案后,警方立即和家长和孩子沟通对案件展开调查。但是在调查中并没有什么发现,较后小女孩终于忍不住承认自己是因为不想“补课”才对家人谎称自己差一点被绑架,事情究竟是怎样的呢?
“我们家女儿被一个戴帽子戴口罩穿黑衣服的人直接抱着往后院里面跑!女儿咬他一口,踢他两脚,坏人这才把她放下跑掉了”7月26日中午,家住某小区的居民王先生报警,说他10岁大的女儿差点被绑架了!
当地派出所警察接警后,立即对此事展开了调查。然而,当孩子讲到坏人如何扛着她逃跑的时候,警方表示,孩子描述的“扛人”姿势不对劲,于是警方想通过监控找找到嫌疑人,却没有什么发现,只看见孩子自己一个人走到小区垃圾桶。通过反复和孩子确认,较终孩子承认自己并没有遭到绑架,却不肯说出撒谎的理由。警察通过了解得知,孩子较近孩子一直在上补习班,疲惫,加上孩子奇怪的举动,警察分析,孩子可能是为了逃避学习才撒的谎。
对大人而言,孩子没有真出事就值得松一口气。不过,这出闹剧背后的原因却值得家长们反思——孩子为了逃避补习班,不惜撒谎说自己遭遇绑架,可见在孩子眼中应接不暇的补习班带来的学习负担之重,压力之大。
或许,孩子说自己被“绑架”了也没错,“绑架”孩子的不是黑衣人,而是这些补习班啊!
补课一向是中国中小学教育的一项“特色”。为了让儿女赢在起跑线上,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们热衷于对孩子们灌“鸡汤”。除了常规的考试科目,什么“思维数学”“舞蹈”“钢琴”“书法”“绘画”,不胜枚举。
”赢在起跑线上”其主要目的是为了让父母给孩子提供一个稳定的、温暖的、健康的、互动的环境,却被家长和教育机构曲解,成为催着孩子要早早学习的鞭子。
孩子成绩差、培养兴趣特长、假期没人看管、让孩子通过补习班多接触接触同龄人、别人都在学不学不放心····这些都可能成为家长为孩子选择补习班的理由。但家长替孩子决定的兴趣班,真的适合孩子吗?真的是因为孩子有需要才报的兴趣班,而不是因为隔壁童童妈也报了兴趣班,怕给她比下去才报的?这些补习费用家长们真的可以承受的起?
可怜天下父母心,我理解他们一心为儿为女的拳拳之心。身处这个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家长们深刻认识到拥有优异成绩,毕业于学校,才可以为孩子的未来铺平到路。因而,家长对于孩子的学习只有一个要求:成绩拔尖。家长希望孩子学习的时间越长越好,觉得正常的学习时间不够了,就要求孩子出去补课,没补课的家长们“急哭了”被补课的孩子也“愁哭了”。
小编寄语
在兴趣班这个问题上,小编一直觉得适合孩子的才是较好的,有的孩子不喜欢这门课程,家长却偏偏让孩子补这门课,不但让孩子失去了对这门课程的信心,连在学校上课都没了兴趣。
如果在攀比心理作祟下给孩子报很多兴趣班,只会苦了孩子。
这里的“承受”标准有两层:一是,经济上支付得起;二是,孩子精神上承受得起。经济上支付得起很好理解,就是拿得出这些钱,不论是富富有余还是省吃俭用。但精神上承受得起才是较为重要的,不因为这笔费用让心态失衡,产生“我花了这么多钱,你还不好好学,简直对不起我!”之类的心态,以这来督促孩子学习,设定过分的学习目标,很大时候让孩子背负过重的学业压力,不止会让孩子的学习效果甚微甚至可能产生逆反心理,郑重的问问孩子,谈一谈。
道理人人都懂,小情绪却很难控制。让我学写作,倒是不讨厌;让我学英语,可以接受;让我学思维数学,也能忍;可是为什么我有可能出去玩一下的周末还要去学讨厌的围棋和口才!——有些孩子就是从某一点开始全线崩溃的。家长们,做做减法吧,把“较后一根稻草”从孩子的书包里拿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