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独生子女很多,所以每个小孩都习惯了成为众人的中心,在外面也会和家里一样,让人围着自己转,教宗任性。大家也许会说,小孩子嘛,童年得自由自在的。但是这样的自由真的对吗?大家听小编来分析
规则之内的自由探索
小娃大约刚满五周岁的时候,苏州的朋友带着他六岁半的儿子来新加坡游学,晚餐四个人在外面吃。
小男童把桌上几乎每一样菜都用手抓来舔一下,好吃的就放自己碗里,不对胃口的就丢回菜盆里或者要求爸爸替自己吃掉,完全不用公共的勺子舀菜,各种蘸酱都弄的一塌糊涂滴的到处是,不同的食物被他捏的碎碎的零星撒在桌面上……可以说完全没有餐桌礼仪。
对比小娃规矩而的自己吃饭喝水,不在餐桌上蹿下跳,吃完饭自己去问服务员她能不能得到一个蓝色的气球。朋友很感慨为何儿子与小娃差距如此之大,是不是女童天性比较乖的缘故?
我们是认识十几年彼此熟悉的朋友,不需要见外。
所以我直截了当地跟他说,其实你心里明白这与儿童的男女性别无关的,并且这也不怪你儿子,而是应该怪你自己。朋友虚弱地辩解说在家吃饭就是要自由随意,才有家庭温暖。
我的想法略有不同。
家庭温暖不需要以这样的代价和方式获得。如果孩子在家就是这样吃饭的,不尊重其他的就餐者,怎么能期望在公共场合他就会自动有餐桌礼仪?
孩子太小了,不可能分得清什么场合怎么做。
尊重的前提下才有真正的爱和温暖。
为何父母有这个义务去吃掉孩子不喜欢吃不想吃的东西?又不是垃圾桶。亲子之间的亲昵哪里需要这样展示。
有规矩和自由随意并不是对立的。这世界上的自由都不可能是自由,而是规则范围内的自由。
到了年龄,孩子只体会自由而不知道规则为何物,行为的边界没有得到明确的划定,他们就很难分清自己的对错,很容易就变成人们眼里的“熊孩子”。
这一部分,有赖于家庭教育一点一点细节上的教导,往深里说,这就是教养的一部分。
稍微危言耸听一点的,那就是你自己不教好孩子,总有整天社会会替你教训孩子的。
当然,规则的建立需要匹配儿童的年龄,认知能力,发育水平。规则的制定也需要的平衡,一下子太多规则不要说孩子记不住,也容易管的太严,使孩子失去了儿童应有的活力和灵性。
0-2岁半左右的小娃,还真的不需要遵守什么规则,只要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毁坏周围环境设置,就由着她自由探索。这一点当时需要跟菲律宾阿姨反复沟通,因为从她工作的角度看她会巴不得整天到晚抱着,比自由探索出差错的机会少多了。
独自玩耍的时候确保她周围环境安全,跟其他小朋友一起的时候确保她不伤害他人,虽然她个性颇温和不太打闹,但她长的比同龄孩子高,要是争抢什么玩具之类的,别的同龄孩子恐怕会吃亏,还是要注意的。
那个时候我们周末特意带着她坐公共交通到处逛,让她多接触平时在家周围见不到的场景和人物,她睁着大眼睛好奇的到处看,公共场所里完全没有喧哗之类的可能。
2岁半到3岁
2岁半到3岁的时候,开始有意识的给她建立一些简单的规则,从较基本的吃饭问题上着手。因为这是她每天都需要重复几次的过程,很重要的生活内容,容易让她入心去意识到规则的存在。规则也从少到多,从简单的时间观念到繁复一些的餐桌礼仪慢慢的加强。
较简单的是吃饭时间,那时候她已经开始在蒙特梭利学校上学了,早晚餐在家吃午餐在学校吃妈妈准备好的午餐盒饭。每天每顿都固定时间吃,不能因为要下楼玩耍要读书要看贝贝熊而耽误,你不想吃饭或者吃少了也行,过时不候,饿着等下一顿。
餐前不可以吃零食,儿童的胃很浅,吃了零食哪里还有胃口吃主食呢,时间长了必定影响合适的营养吸收。
有时候需要忍耐家里其他人对我作为母亲,居然让那么小的孩子饿肚子谴责的眼光。但这是值得的。小娃从未因为积食或者乱吃东西生病,她的食量,进食时间,食物品种多样化的搭配,都合理而均衡。
这样简单的坚持规则,也让小人儿明白妈妈和她一起订立好后就需要较终说到做到的。为何说较终呢?毕竟是孩子,会有反复,常常会刁钻古怪想方设法要冲刺规则,试探一下底线何在,那就宽容待之并且坚持规则。
我会问她想吃什么,倾听了解她这一顿为何吃得少,这样的做法好不好吃,让她参与制定规矩的过程和讨论也是内化的过程,有助于她自律的去遵守
更加繁复的餐桌礼仪包括:
自己不喜欢吃的不能丢给爸爸妈妈和阿姨,把食物夹到自己碗里前要想想自己真的能吃完么?否则岂不是很浪费食物。
咳嗽打喷嚏要先盖住嘴巴以免影响他人。
只吃自己伸手范围内能夹到的东西。
舀菜要有规矩不能乱翻只挑走自己爱吃的,因为家里其他人也要吃的……等等。
3岁十个月前她吃好些的有机蔬菜,我也会做个样子从那个碗里夹几筷子,不让她以为自己在家里餐桌上占有特殊的重要位置。
3岁之后
3岁后开始加入很多需要在公共场所遵守的规则,比如不能大声喧哗,不可以抠鼻子抠脚丫子,公共交通工具内不能吃东西喝东西,垃圾要分类丢到不同的桶里……
许多规则都是在3-6岁的时间里面一步一步的加强,而不是一朝一夕之间完成的,学龄前儿童的行为规矩还真的需要家长付出许多心力去引导,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在小娃的例子上,蒙特梭利幼儿园关于优雅和有礼的教育也起很大的作用,这一点绝不能否认。
安全
有些是关于安全的规则,比如不能闯红灯,坐车需要绑安全带。再不舒服不愿意也得遵守。
自身形象
有些是关于自身形象的规则,比如公共场所需要穿戴整齐,哪怕玩水一高兴也绝不能过度裸露。穿裙子爬高爬低要有四角底裤。头发乱糟糟的不能出门去……
尊重他人
有些是关于尊重他人的规则,比如要待人有礼,很多 magic word 比如请,谢谢常说,哪怕是对父母和菲律宾阿姨。不能随意打扰他人,无论是小朋友在专心做 work 还是家里妈妈在电脑上工作。
行为
有些是关于行为的规则,不能有粗鲁野蛮的行为,比如打人骂人。别人的东西不能拿,想看想玩需要事先 ask for permission(征求许可)。在队列中要耐心排队,不可以随意插队。
勇气
有些是关于勇气的规则,比如做错事要勇敢面对,该道歉就道歉。如果他人冒犯你也要有勇气说不,去制止。
在规则之下的自由探索,才符合社会的标准,也是一个人安身立命根本的修身方式。小小的孩子不懂得这些道理,因此需要家长从细节处耐心的持之以恒的引导。
我们爱孩子,但不溺爱。我们给孩子探索的自由,也制定明确的规则界定他们的行为,这样的小树苗才不会长歪掉。每一个规则的制定和遵守,都有爱和鼓励作为支撑以内化为自律,而不是强制。
规则与自由的统一和协调,才是父母给予孩子有智慧的爱,负责任的爱,能滋养他们一生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