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来讲讲中等职业教育的的发展情况,对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做一个简单的介绍,回顾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同时就中等职业教育的与课程设置怎样?也做一个简单的介绍,以下是关于咱们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和与课程设置情况的说明。
中等职业技术教育
20世纪30年代,面对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比例严重失调以及职教事业远远落后于社会需求的问题,国民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法规法令,从资金、人员、设备诸方面加强职业教育。如:规定职业教育以不收费为原则,一般还可解决衣食或发给生活津贴;职业教育的经费分配需要达到中等教育总经费的35%;再如:颁布《各省市职业学校职业学科师资登记检定及训练办法大纲》;拨发生产教育费专款,以供添置教学实习设备等。由于政府重视并且在范围内大规模地推进,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得到了较大的发展。这一时期,地区也相继建立了一些初级和高级职业学校,显现出较好的发展势头。
1.发展概况
中等教育方面:1927年春,省立第一工业学校和省立农业学校的中学部并入第四中山大学区立中学,两校就此停办。1929年3月,中央女子法政学校在中正街西八府塘建立。不久,教育部令其改为首都女子法政讲习所。1931年,国民政府通令各省在普通中学添设职业科。于是,国立中央大学实验学校开设农科、工科和商科。次年,国立中央高级护士职业学校在建立,附设在中山东路黄埔路中央医院内。1933年,又建立了中央助产学校,较初附设于中央医院内,第二年迁到石鼓路。该校在1936年更名为国立中央高级助产职业学校。上述两所学校均直属国民政府教育部和卫生部。1937年秋,在中央门外郭家山建立国立中央工业职业学校。至抗战爆发前,共有中等职业技术学校4所(包括私立医院高级护士学校)。
职业中学教育方面:1928年秋,第四中山大学区立中学改名为省立中学,该校高中部设有商科3个班(校址在门帘桥)。1936年,成立了市立职业学校,分为高级和初级两类。初级分家事科、土木工程科、染织科,学制均为3年。高级有3年制会计科,1年制打字速记班。该校于沦陷后停办。
技工教育方面:民国以前,传统的技工培养方式是以师带徒,即师傅通过言传身教让徒弟掌握业务技能。民国成立以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学徒制已无法满足机器生产对劳动者的数量和质量的更高要求,于是,具有社会性和政府行为的技工学校应运而生。1928年,特别市教育局在第二工厂设立了工友夜校。次年,市教育局和社会局依据《国民政府工商部工人教育计划纲要》,制订了《市设施工人补习教育办法》。该法规定:“凡本市工厂商店及各机关,职工总数在30人以上者,均应设立补习学校,补习职工技术上应有之智能,补习童工与学徒之义务教育。凡工厂商店不满30人以上者,须督促职工往附近民众学校或补习学校肄业。”为了救助失业青年,市教育局还设立了市职业补习学校,要求凡有小学文化程度,身体健康者均可报考。这所学校设有印刷、织帽、织袜和皮鞋4科,学生在学校里用四分之三的时间工作,四分之一的时间学习。
30年代初,在国民政府各部直接指导下,市筹备设立劳工教育,分为职业补习学校、工人子弟学校、民众学校等。1933年,有铁道部设立的职工学校、浦口职工学校和兵工厂设立的艺徒补习班,3所学校均为夜校,共有学生582人。同年2月,市教育局和社会局派人前往各厂调查情况。经过调查,应有19家工厂或商店开设补习学校。但是,多数厂、店借口校址无着或人数太少,并未筹办。为了解决此类补习学校过少的问题,社会局随后在大行宫东街东区实验小学和评事街西区实验小学内增设两所补习学校。
2.与课程设置
当时,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包括普通中学附设职业科)的设置情况大致如下:医护类设有护士、助产士、药剂科等;工业类设有机械、土木、化学、机电、建筑、航电、染织等;农业类设有畜牧、森林、园林等;商业类设有会计、簿记、银行、打字、家事等。
职业学校的门类较多,大体上可分为农业、工业、医学、海事、家事、艺术7类,而每类下面又可细分为更多的科别,如农业、工业类就包括几十个科别。不同学科的课程设置大相径庭,因而职业学校的课程设置差异很大。为了增加职业学校的教学质量,教育部于1934年开始规划各科课程标准,并颁布《职业学校各科课程教材大纲设备概要汇编》。职业学校的课程除各科目外,还有党义(后改为公民)、军训、体育等科目。后来,国民政府教育部在《职业学校规程》中明确规定:职业学校的课程包括三大部分,普通基本学科占20%,职业学科占30%,实习课占50%。商业等科可酌情减少实习时间。
的工人补习学校、商人补习学校、女子技艺补习学校和传习所,在工种的设置方面主要有:技工、簿记、统计、广告、中英文打字、速记、家务、缝纫、烹饪、编物、汽车驾驶等。
由上可见,各职业学校的设立,能够切合当时的社会需要和地区的实际,在程度上满足了社会对工、商、农业技术人才的数量需求,某种程度上缓和了中学毕业生的失业矛盾。在教学方面,除了让学生学习理论知识外,特别重视技术的实地训练,这是可取的。随着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的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无论是在数量还是在质量上都有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