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教学模式存在很多种,很多学校对于学生的分班情况也是实行优胜劣汰。对于学校实行的“走班制”教学不知道家长们是怎么看的,对于“分层走班”存在哪些问题家长们清楚吗?未来“走班制”教学会是必然趋势吗?
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实施分层走班教学,分层推进教学改革试验,从根本上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分层走班制教学”,真能“走”出实效?
传统分班,一般是根据学生入学测试的水平,毕业的学校,性别等将学生分入不同层次的班级(比如实验班、普通班等)相同层次的班级中生源水平较为接近。
而传统意义上所谓的“走班”就是设置A、B两个层次,采取捆绑式,每两个班进行捆绑,根据期初考试,第一次月考成绩按既定的计算公式,统计得出成绩,一部分学生上A班,一部分学生上B班,主要跑主科,其他课程均在原来班级上课。对于“走班”制度,家长褒贬不一。
“
分层走班教学的初衷本是面向全体学生,为的是增强学生的整体素质,在优生更优的情况下,不使中、差生变差。
实施“因材施教”,有针对性的教学,增强教学效率。分层后也并非是一成不变,据称每学期考核,根据每位同学的考核结果,进行层次升降,这样可以形成一个竞争激励机制。
但这种将成绩好的和成绩差的学生划分到不同的班级体中去组织教学,划分的衡量标准就是考试成绩,很大程度上学校的教师配备也会向好班倾斜。目前树人中学就已经实施了“走班教学”,是否接受“走班教学”的选择权并不在学生手里,而是采取“学校选,学生学”的分层方法,这其实有点变相开设快慢班的嫌疑,有悖教育公平的原则和法规。
”
在实施分层走班之后也会加重孩子的课业负担,学生两极分化严重,这一制度影响的大部分是中间的那一拨,拔尖的还是拔尖,跟不上的也不会突然就跟上。在心理层面上来说,也会让孩子产生等级差别歧视和差生自我定位的心理暗示,使一部分学生产生优越感,而另外一部分学生会产生巨大的失落感。从而让心智尚未成熟的孩子产生额外的精神压力。
另外孩子为了配合走班的教学制度,还需不停的更换教师,更换新的学习伙伴,并且要在十分钟的下课时间内完成教室转场并解决个人需求问题,对孩子来说这些都是挑战。
不止孩子如此教书育人的老师也是如此,老师偶尔也会迷茫,班级都没有了,要去上课的班级,还需要仔细看看课表,在路上遇到个孩子上课总迟到,都找不到他的班主任,另外班级里面没有统一的座位表,其实在学生流动性很大的情况下,班主任和任课老师想要、、准确地把握学生情况以及有针对性地因材施教难度不小啊!
以上这些都还只是“分层走班”暴露出来的部分问题。
但是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走班制”教学已然成为大势所趋,但是否真的能像说的那样,能兼顾大多数学生,更加科学有效的平衡教育资源,增加教学质量,相信只有孩子们较清楚了。
较后小编还是希望“分层走班”能真正地“走”出实效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