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到了上学的年龄,家长们就会开始头疼给孩子选国际学校还是公立学校,选学校这件事确实是很重要的,现在对于公立学校和国际学校家长们的看法都不同。
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家长纠结自己的孩子是上公立学校,还是国际学校,有的甚至辗转两边。其实,没有人知道哪条路对,就较好。
过去的路已经无法回头,而未来的路,纠结与犹疑无益,不如就坦然地且行且寻找较适合自己的吧~
开学第一周,很多家长和孩子又都“上弦”了。 前天放学碰见儿子以前的一个同学妈妈,她说这学期孩子每天放学后都至少两门课外课,周末两天各三门,有两个晚上是游泳和英文课上完后,钢琴老师就在家等着孩子了。
即便是这样,那位妈妈也依然很焦虑,生怕孩子哪个环节不够好。她跟我们几个妈妈咨询,谁有好的书法老师介绍,儿子补习数学的老师也不满意,哦对了,听说打篮球长个儿,所以如果有好的篮球教练记得分享给她。
她跟我们讲了一下孩子每天的学习计划,听完我都觉得,这要是我妈,我早就离家出走了。孩子完全没有思考和放松时间,放学后的课业时间和负担,感觉上比学校还要重,每天都是漫长的整天。
我试着问她,你儿子对这种安排满意吗?她气哼哼地说,满意?当然不满意了,他不肯配合,每天都得逼着去。
经常有家长抱怨说,读公立学校的孩子累, 但这个孩子,恰恰是帝都较国际学校之一里的孩子。而他妈妈一直跟我们念叨说,想把他转到公立学校去,她说那里有老师严格要求,就不用自己再这样费心了
关于公立学校和国际学校,人们好像比较容易有认识上的误解。
有些读公立学校的家长可能会认为,读国际学校就是有钱人,校风攀比严重,孩子英文学得挺好,余下基本乏善可陈。整天不学无术,每天上学没什么压力,高高兴兴玩玩,以后家里给送到国外皆大欢喜。
有些读国际学校的家长可能会认为,公立学校教学刻板,规矩特别多,因为学生人数多所以老师没法因材施教,对孩子创造力可能会有扼杀,孩子每天作业山一样多,没什么时间发展兴趣爱好,将来还得苦哈哈地万人过独木桥参加高考。
我知道这样写可能会有人站出来反驳,但事实是,这是相当一部份人无论嘴上承认与否,心中都固有的一种认知。
如若不然,他们不会在看到自己国际学校的孩子看似懒散就说,我得给你转回公立好好管教一下;也不会在看到自己公立学校的孩子被学校要求稍多点就心生“要是能转去国际学校就好了”的念头。
其实,要我说,早就没有生产队了!上述观念,无论对国际学校,还是公立学校,都有着较大偏差。
事实上,我见过不少读公立学校的朋友家孩子,都对学校的教学赞不绝口,他们的孩子无论中文还是英文,都,有思想有性格,并且有很突出的艺术特长,也有不少早早就被父母送到国外。
而国际学校的孩子,繁忙程度真的与公立校不相上下,课外花的时间不输公立学校。我们去上的公文数学,国际学校孩子比例就相当不低,而思维数学、英文补习、中文补习,对国际学校来说,也实在是家常便饭。
我儿子从小到大,没有参与过公立体制中,如今你要问我的感想,我会回答:并没有觉得很好,所以如果再来一遍,我不确定会做出同样的选择,不过对于已经走过的路,也没有遗憾和后悔,仅此而已。暑假前一个机缘,我与一位以前在公立校,后来又转作与大量国际学校学生有关工作的老师,有了一次长谈。她的一个观点,让我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她说,很多家长都纠结,到底该让孩子上公立学校,还是国际学校(双语私立等都暂且归入国际学校类),其实要她说,真的读哪个都很好,但有一个前提,就是读什么学校,家长就按什么学校的心态要求自己和孩子。如此,结果都不会差。
我以为她说的心态,是指介于体制内体制外的优越感,然而她却说,没有那么功利与复杂,其实就是对你的选择负责,按照你所在的轨迹规则去要求孩子。
比如,她举例说,孩子读公立学校,老师可能要求上课背着手听课,提问要先垫着胳膊举手,晚上回家作业可能比较繁杂,一会要写很多字,一会有手抄报,一会还得微信打卡,有的家长就觉得有些受不了,觉得限制和约束了孩子。
其实孩子本身可能是没有什么负面情绪的,大家都如此,从众反而给很多孩子以安全感,但家长可能给孩子传递了很多不利的情绪。比如有的家长对孩子说,这什么老师啊?你们老师怎么那么事儿啊?这么多作业孩子哪儿受得了啊?
有的家长甚至会去要求老师应该怎样,或者帮孩子写作业,也或者就明确跟老师说,这个我觉得没需要,所以我们不做。这些情况,“临床上”都不少见。
当然绝不是说孩子就应该逆来顺受,家长的“纵容”也不必然就教坏了孩子,但对于学年比较低的孩子,他没有这个辨别能力,家长传递给他的信息, 就直接影响了他反馈给老师的情绪,有可能导致他在学校顶撞老师或对教学要求比较抗拒和消极。如果老师稍微严苛些,孩子还特别容易委屈。
试想,如果你是老师,按时完成作业,配合度高的学生和家长,和经常跟你挑刺,这不写那不行的,你会更趋向对谁更好?
老师也是有七情六欲的正常人,纵使再有爱心和耐心,也是有限度的。惹不起躲得起,对孩子提要求并加以约束,远比放羊困难多了,所以大不了就是不管你呗。
因此,这位老师建议说,既然选择了公立校,不如从头就跟孩子一起本着积极心态去接受并适应学校的要求和规则,这对孩子来说并不是坏事。
孩子每天正能量地去面对学校生活,给老师的也会是积极的反馈,无论是资源上还是老师的态度上,孩子都会走得比较顺利。对老师和孩子来说,这都是一种相互的良性刺激。
况且,公立校的很多规则和要求,其实还是符合我们主流国情认知的。很多国际学校未必会有的要求,也切切实实能看到孩子的不同。
比如这位老师说,公立学校从一年级书写数量和老师的要求都比国际学校高,所以同年级的孩子,公立学校普遍书写更工整方正,更有的孩子一二年级蝇头小楷就写得好了,中文基础也相对扎实。
而国际学校因为中文要求没那么高,所以孩子们“画”的中国字,辨识度还是相当高的。
同样的,她又举了个国际学校的例子。她说有一个读国际校的孩子让她印象深刻,那个孩子一直唯唯诺诺,不敢表达自己的情绪,英文和中文都不太好,在她身上完全看不到读国际学校的影子。
后来跟她妈妈沟通过几次,老师就知道是什么原因了。这位妈妈是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典型。孩子虽在国际学校,她却完全按照公立学校的标准要求孩子。
她买了全套公立学校教材和辅导材料,每天按照小区一位公立学校邻居家的进度和作业基础上,再增加她认为需要的内容给自己孩子。只要发现孩子英文比中文好一点的势头,她就加大中文量,说不能偏科。
纯英文教学的国际学校,孩子的外语通常都会比中文好,孩子更愿意读英文原版书,看中文会比较抵触。
我不认为这是好事,中国孩子当然应该学好自己的母语。但这是现实,也是选择国际学校前家长们应该具备的提前认知。
所以很多家长选择给孩子适当的中文补习,我们没有补习,但会陪孩子进行大量中文阅读,前提是在他能够接受,并不会产生厌倦情绪的前提下。
但这位妈妈,要孩子读国际学校,又要她的中文需要比英文好,既要英文赶上外国人,又要中文比纯中文教学的学校还好,可想而知孩子压力得有多大。
国际学校假期特别多,同学们通常都出去度假或者参加各种营,但这位小姑娘每个假期都过着比上学还累的强化补课生活。她妈妈说不能松懈,因为人家公立学校的孩子都这样过假期。
远的不说,就这个暑假,我的朋友圈里刷屏式的海外夏令营生活,半数以上都是读公立学校的孩子,不知道是我和她谁看到了假的朋友圈。
如此一来,孩子的很多想法都不敢或者不屑表达了,甚至,老实说,她可能渐渐都不再愿意思考,反正思考也没用,照做就是了。这样的家长,放到公立学校她一样不会满意。
总有人在选择公立还是国际学校这件事上,有绵延数年的纠结。其实我想说,无论选择哪个,都是你,或者说你们整个家庭彼时权衡一切条件后,能做出的较适合的综合选择。
经济条件当然是不得不考虑的一环,但早已不是较重要的一环。有太多太多例子,说也说不完。
例子一:有钱我就上公立
我们以前幼儿园有个土豪同学,每天司机开宾利接送孩子上下学,爸妈接送孩子更是各种豪车不重样地换着开,家里住着豪宅,保姆好几个。但一年级时候,那家爸爸就坚持公立好,妈妈都给国际学校面试过了,还是拗不过爸爸送去公立,读得好好的。
我们家长聚会时,那位爸爸说,他坚持孩子要参加完高考再出国,他认为没有中考、高考的历练,孩子根本不懂得刻苦。
例子二:创造条件上国际
课外课的一位妈妈跟我讲,他们班有一家人,平时生活很俭省,但父母坚持认为国际学校好,所以他们把城里房子卖了,妈妈带孩子在郊区的国际学校附近租房上学,爸爸在城里上班地方附近租房赚钱。
那位妈妈对此并不讳言,她说以他们的积蓄和收入,负担不了这所国际学校的费用,但卖掉房子,孩子念到毕业乃至留学基本都够了,长远看,她认为这笔投资是值得的,因此毅然决然过着一家同城分居的打拼生活。目前,孩子学习十分不错,爸爸妈妈也对现状挺满意,觉得挺有奔头。
可见,这两个家庭做出的选择,都不直接与经济基础挂钩, 你可以说不是谁家都有价值几百万的房子可卖,但是否也可以说,有几个有价值几百万房子的家长,能做出卖房子上学的决定呢?
这两年身边有不少朋友带着孩子去泰国和韩国念书了,空气、食品安全和教育质量,同比都要好不少。而相比起去欧美,无论是花费还是手续难易度,都更低。
去这些生活,一般的中产家庭差不多都负担得起,但真正能去的还是少数,单单是全家一起走还是留下爸爸赚钱这一条,就拦住了大部分人。
所以关于孩子上学这件事,一切的一切,都不过是权衡过后,对自己家庭较适合的选择。 这个选择应该是考量过孩子的性格特点,考量过学校距离远近所导致的接送难易度,考量过支持现下选择所需要的一切辅助条件等等之后,慎重作出,并能够踏实执行的。真的不必纠结。
上周我帮一个在国际学校教五年级的外教朋友翻译一些资料,她跟我抱怨说,有的家长真是没脑子,给孩子转学跟一拍脑袋说今晚吃什么一样简单。
她的班里这学期从公立校转来3个孩子,其中一个孩子父母规划特别清晰,就是让孩子先在公立校学好中文,然后转国际校,所以孩子一直保持着规律的英文学习。 她虽然英文没有中文好,但转来后适应良好。
另外2个孩子就完全是天书型,家长因为朋友或其他机缘看到别人家孩子在国际学校英文挺好,就把孩子转来了。孩子们日常沟通英文勉强能说几句,但五年级的课全英文对他们来说,难度太大了,根本听不懂。
我在教室外面贴的作业里看到那两个孩子写的小随笔,我儿子在一旁扫了一眼说,What they wrote doesn't make sense.(他们写的根本讲不通)。
外教跟我说,这两个孩子现在只能安排去从二年级的课补起,每次老师跟他们说话,他们都很礼貌地点头说yes,你也无从知道他们是不是真的听懂了,老师都觉得于心不忍。
我问她这是个例还是普遍现象,她说这种情况每年都有,家长的心态极大影响孩子,在哪个体制下都不满,总想换,换来换去就把孩子换蒙了。
她说如果家长没有一个清晰的规划和比较持续性的想法,不帮助孩子提前为即将发生的事做好准备,那么投入的这些钱打了水漂不说,孩子的前途,也给耽误了。
所以,无论现在孩子就读的,或即将就读的是哪种学校,都踏踏实实地欣然欣赏之,并适应之就好。
如果因为各种原因想要做出改变,也要清楚改变的原因来自于自己的清晰认知与评判,千万不要人云亦云,看别人怎样,或是想当然地怎样。
如同围城的理论,在哪种学校都不可能百分百满意,而且学校都有差生和学霸,也都有阳光向上和心理扭曲的孩子。
没有人知道哪条路对,就较好。过去的路无法回头来过,而未来的路,纠结与犹疑无益,不如就坦然地且行且寻找较适合自己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