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研究苏轼走红的话题成了近一段时间网上争议的焦点,《大数据帮你进一步认识苏轼》、《苏轼的旅游品牌价值》等“深沉”的选题为清华附小六年级小学生赢得了“较强小学生”的美誉。
和清华大学附属小学六年级的小朋友相比,的小学生也不弱! 他们计划用一个学期的时间“建造”一座动物园!
15日下午,40多位来自不同学校的小学生在家长的带领下来到动物园做前期考察。
不过嘛,这40多位小学生当然不是真的要在建设一个动物园,而是在实践中学习数学知识。
这是一次免费的公益性活动,活动的组织者是两位爱好数学教育的年轻人:糕团、小海,他们说:无论是一年级还是六年级的孩子,有计划地逛一遍动物园,可以学习或者复习小学数学一半以上的知识点。
亲,能告诉我你多重吗?
边认识动物,边学习数学
糕团和小海发现:现实生活中很多地方都涵盖了小学数学一半以上的知识点,但是涵盖数学知识点较多,又能吸引孩子兴趣的地方是:动物园。
“动物园几乎完全涵盖小学数学里的常识类知识点。”小海肯定地说。
在当天的活动现场,每一位小朋友都拿到两份材料。
第一份是“任务卡·动物园寻宝图”,第二份材料是“常用数学参考知识”。
#p#副标题#e#
常用数学参考知识图是抽象出来的数学知识和概念,诸如各种图形以及几何关系,单位常识等。寻宝图上有26个任务,小任务诸如:找到一个锐角、钝角、垂线、平行线;大任务诸如:估算猴山的占地面积等。
糕团说:“动物园的活动,实际上就属于项目课题研究学习,这种学习更接近于实际生活。以建设一座动物园为目标,认识动物园内的动物,学习相关数学知识,可以极大增强孩子的学习兴趣。
这个树皮的厚度大约是多少厘米?
例如:需要建设一座猴山,需要估算猴山的面积、体积。还需要知道猴子的重量,需要多少只猴子,猴子每天的食物量。需要铺设瓷砖的话,瓷砖是长方形还是正方形……这些都是小学数学的基础知识。只要告诉孩子你的任务是建设一座猴山,剩下的事情就是指导他查找资料,不会的地方孩子会自主学习。自主学习的动力远远大于被动的强制性学习。
在当天的现场,不少孩子表现出惊人的自我学习能力。
我找到了一个球体,先护住了!
一位在某国际学校二年级就读的孩子,根据已有条件抽象组合完成在学校里4年级才接触的立体几何知识,并在现场找到 。这名学生的母亲称,孩子在学校里,学习两套数学教材,英文版数学难度低于中文版。但是除此之外孩子还学习一门纯英文的探索课程,这门课就是老师向孩子提出问题,要求孩子自我学习后给出答案。孩子几乎每星期都要去一趟书城或者图书馆,为自己的课题寻找答案。
还有一位数学成绩很好的四年级学生,他对立方厘米、毫升、升、立方米的换算公式烂熟于心,但是无法准确估算出一口水的体积。相反一个二年级的孩子虽然没有学过体积的换算公式,但是他从一瓶水500毫升,喝下去一口之后,根据水杯的高度以及水面的高度,准确估算出了一口水的体积。
糕团和小海老师建议这位二年级孩子的家长大跨度提前给孩子讲授三四年级的数学知识。
孩子的数学学习缺乏趣味
小海老师是中科院物理的研究生 ,毕业之后他发现一个现象:提起数学,多数人会条件反射般地皱起眉头。
“仔细想想,这是一件有趣的事情。”小海老师说,“一方面,我们对中国的基础数学教育水平充满自信,嘲笑美国人连基本的加减法都要按计算器。可另一方面,我们强行坚持到毕业,瞬间就与数学反目成仇。我们是如此厌恶它,以至于不能再在地方看到数学公式,否则就会产生一种近乎生理的反胃感觉。在我有限的一生里,极少见到在这场悲剧中幸存的人。”
小海和他的朋友、数学系毕业的糕团在一起讨论后得出结论:
在数学学习方面,中国孩子缺乏至关重要的三项素质: 对数学的基本趣味,以及基于趣味的好奇心;对“学数学到底有什么用?”这个问题的基本感知;自发探索解决未知问题的意愿和能力。
估算一下猴山的面积有多 大
“我们可以轻易地把责任推给教育系统并批判一番,这很解气,可并没什么实际用处。他们俩不打算像大部分家长那样,用一句‘我们也没办法呀,大家都这样呀’来敷衍带过。于是尝试着要为孩子们做点什么。既对孩子的应试教育成绩有帮助,又能保全孩子本身的好奇心,同时培养他们探索未知的能力。”糕团说,“这固然很难,但只要有心,并非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数学学习的起点,乃至一切学习的起点,当是直观的现实体验。我们需要先让孩子们理解到,数学并非只是纸面上枯燥繁冗的测验。它以有趣的方式、真实地存在于这个世界,令我们的生活便捷美好。”
这次活动更是对家长的辅导
小海和糕团认为,这场活动与其说是鼓励孩子进行动物园探索,在生活中发现数学之美,不如说是对家长的一场洗脑式辅导。
首先是让家长认清楚小学数学的知识体系,其次是让家长思考思维数学在小学数学中的地位以及孩子所占用的时间投入产出比。
糕团在其微信朋友圈旗帜鲜明地亮出了自己的观点:现行小学数学教材并不是完全按照难易先后顺序编排。要让知识顺着人的认知水平走,而不是逼着人适应知识的人为分段。现在看似一个班级里学的孩子,课内知识掌握量也许差不多,但理解能力可能早就不在同一层级……既然现在那么多的孩子都在学着比教材难得多的思维数学,这套教材还按部就班地学习有何用?只要孩子对一个知识点已经理解,和这个知识点延续的后面的知识点就可以及时教授。
“在生活中很多家长在孩子两三岁的时候带孩子出来玩只要见到汉字就会教孩子识字。例如,看到‘中国’两个字就会教孩子读:‘中国’。但是很少有家长指着地上的砖头告诉孩子:这是长方形,这两条线是平行线,这两条线形成一个直角……
孩子上小学后,几乎每一位家长都唠叨过孩子‘这都半小时了,你作业还没做完!’但是没有一位家长会让孩子观察一下时钟,让孩子认知一下一小时是什么概念。孩子学习体积概念的时候,死记硬背毫升、升、立方米的换算关系,不如拿起一瓶水告诉他,这是500毫升,然后拎起一瓶可乐告诉他这是1升。”糕团说,“一次两次的活动,不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希望给家长带来略微有点不一样的视角。这些东西,牛娃的爸妈在生活里用,欧美在课堂上用,甚至城市的学校也会用。开放自助式的,把知识融入生活,越早启用,越受益。等到不得不应试拿分的年龄,就有点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