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是件很苦的事,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所谓快乐学习,仅是一个改良方向,一种美好愿望。技能与知识的获得,需要经历反复的训练、磨砺,而这个过程必定是痛苦的。
将游戏与社交活动糅入学习过程,能够减轻或掩盖学习的痛苦,但它的效用是短暂的。真正能激发持久学习动力的,除了生存压力,就只有明确而稳定的人生目标。
可是小孩子不会有这种人生目标,在父母的精心呵护下,也不会感受到生存的压力。因而面临学习的痛苦时,他们会本能地逃避。面对大人的要求时,会产生“我为什么要学习”的质疑。
面对这种质疑,家长们会感到不知所措,不知道标准答案是什么。有的家长回答很走心,从人生理想讲到人类命运,讲到责任和使命。但很显然,小孩子无法理解这些遥远而抽象的东西。有的家长回答很随意,甚至敷衍:“小孩子就该学习呀”、“不学习老师会打手心哟”“不学习将来就挣不到钱,娶不上老婆”……
这些回答,要么脱离实际,出孩子的理解认知范围,要么太功利、浅薄,不利于孩子良好道德品质的养成和人生目标的树立。都不妥当。
我小的时候,身体弱。母亲担忧我的未来,经常在我耳边念叨:“你肩不能扛,手不能提,若不好好读书找只铁饭碗,将来怎么活?”
其实我从小会读书,也时常萌生一些这样那样的“人生理想”。但母亲的话令我对未来产生了恐惧,觉得以后如果谋不到一只铁饭碗,也许我会活活饿死。
中考我考了个不错的分数,但深埋于内心的对未来的担忧,令我作出了“读师范,捧铁饭碗”的选择,早早便放弃了人生更多的可能,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我为什么要学习?”
如果父母草率作答,不但容易遭到反驳,比如“隔壁大哥哥不学习,做生意也赚了很多钱”、“爷爷不识字,为什么能娶奶奶”等等,还有可能导致孩子对未来充满恐惧,对老师和同学产生敌意。
那么,面对孩子的质疑,怎样的回答才是标准答案?
没有标准答案。但有三条思路可供参考:
1、学习和穿衣、吃饭、睡觉一样,是每个人需要要做的事。
2、只有通过学习掌握知识,将来才能做好自己喜欢的事。
3、你现在穿的衣服、吃的食物、用的玩具、住的房子,都是别人生产出来的。你享用了别人的劳动成果,也应该回馈社会。只有学习了知识,掌握了技能,以后才能参加社会生产劳动,为别人提供的产品和好的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