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实行新高考的省份是越来越多了,在新高考3+3模式实施之后,出现了一个严重的情况,那就是很多部分学科的老师出现了师资紧张的现象。但是也有一些学科老师却清闲了许多,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有网友认为这样因为这些省份对于新高考的来临的准备工作没有做好。
物理遇冷
物理遇冷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无论是第一批进行改革的和上海,还是正在改革中的北京、天津等省,均不同程度的出现了物理遇冷的状况。在2017年的第一届新高考中,、上海两地的考生中选择物理学科的考生不到三成。这就必然造成物理教师大量闲置,供大于求。
物理遇冷的弊端
在很多教育看来,物理学科的遇冷是拜新高考改革所赐,觉得没有高考改革的话,就不会出现这种问题。大量的考生选择逃避物理,正在把中国的高科技带上绝路,正在让中国未来的科技人才出现断层。
文理分科与文理不分科
或许在文理分科的时代里,考生要是想学理科就需要学物理,而且还要学好物理。重理轻文的时代里,各地的中学基本上都狠抓理科,物理学科自然也就成为了较炙手可热的理科学科。话又说回来了,重视理科这么多年,如今有几个地方是真的靠高新科技来支撑经济的呢?上至北上广这样的城市,下至中西部的小县城,房地产几乎都是经济发展中的一个大头。产业升级喊了十多年了,依旧没有明显的感觉到中国制造转变为中国创造。
中国创造还有多远?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就算众多的考生选择了物理,又能指望他们当中多少人将来埋头苦读钻研科技呢?如果说拒绝高考改革的目的就是为了强迫众多物理不好的学生需要学物理,那么大可以把物理设置为必选学科。不过就目前的形势来看,“宁炒一座房,胜读十年书”的时代不过去,再多的学生选择物理也不可能从根本上推动高新产业的发展。所以物理的遇冷表面上看是高考改革带来的弊端,但是不从根源上去思考问题,把社会问题的板子全部打在教育上,是避重就轻,较终不仅不会提升教育水平,反而会产生更多的社会问题。
上海新高考考生选课状况
除了物理遇冷之外,生物、化学、地理等学科成为了考生选择的热门学科。特别是生物和地理学科,在新高考改革后火爆异常,很多地方的师资都出现了紧张的情况。生物和地理为何成为炙手可热的学科呢?原因有两方面。
培养“战略人才”的地理学科
一方面,多数地区的初中阶段视生物和地理学科如同儿戏,让这两个学科成为了高中阶段的基础差学科。虽然义务教育阶段有生物和地理的课程,但是由于绝大多数地区中考是没有生物和地理学科的,所以重视程度很低,甚至不如体育。到了高中阶段,语、数、英是谁都跑不掉的学科,物理和化学对初中的基础要求还是大的,政治和历史教材和初中虽然有很大的改变,但是也有的联系,只有生物和地理两门课程不一样。反正大家初中都没怎么学,基础都是差不多的。既然高中是一场马拉松,何需要选择过去没学好的学科呢?那样不是让自己在起跑线上落后的更多吗?生物和地理成为热门也就不奇怪了。
生物学科
另一方面,生物和地理学科的实际应用性很强。生物学科中多少涉及了很多动物和人体方面的知识点,通过学习生物了解一些养生之道,健康常识。地理学科更是大大拓宽了人们的知识面,对于大家出门旅游,识记道路,各种生活中的常识有很大的帮助。说实在的,如果不是搞科研的,物理和化学上的很多知识点一旦毕业了很快就会慢慢遗忘,实际应用性真的很差。
新高考
所以说高考改革后,相应学科的遇冷,相应学科的吃香,说到底还是社会大环境决定的,异想天开的认为高考不改革就能阻止学生的选择,就能增加高科技的发展,实在是掩耳盗铃。如果要想解决目前的这些问题,根本上要加快产业升级的节奏,促使中国制造早日迈入中国创造。不过眼下,在社会大环境没有改变的情况下,部分学科师资出现闲置,部分学科师资突然紧张都是正常现象,没需要不负责任的把口水都喷到改革本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