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清朝晚期敢消灭太平天国,却不敢抵抗列强呢?
高中 来源:网络 编辑:楠哥 2018-12-27 11:01:58

  晚清时期,中国遭受了外国西方列强的不断侵略,顿时清政府不断签订卖国条约,割地赔款。国民陷入了空前的危机当中,在那时候,人心惶惶。在哪个时期,除了外忧还不够,内患爆发,太平天国起义,另当时的清政府措手不及。对于那段历史很多人不明白,为什么清朝晚期敢消灭太平天国,却不敢抵抗列强呢?下来小编说一下网友的观点:
为什么清朝晚期敢消灭太平天国,却不敢抵抗列强呢?

  两个例子:

  西汉,汉景帝时期的七王之乱发生前,汉朝边界常受匈奴侵犯。当时朝堂有两派。一派是窦婴为首的对外主战派,建议需要出兵。另一派晁错则是提出《削藩策》,觉得应该先把藩王们削掉,接着继续休养生息,增加中央政府权力的同时增强综合国力,至于抗击匈奴,较好先以和亲安抚为主。之后,汉景帝采纳了晁错的建议,为汉武帝边伐,提供了雄厚的资本。

  九一八发生后,日本来势汹汹。当时的中国,蒋介石代表的国民党,提出攘外必先安内,大肆剿共。之后,西安事变爆发,蒋介石被张学良监禁。国共合作,一致对外。由此可见,我莽莽华夏,面临内忧外患的情况不可谓不多。到底是“先攘外再安内”还是“先安内再攘外”,或者攘外安内同时进行,一直是每一任政府都绕不过的十字路口。

  清朝一样。

  晚清时期,太平天国起义爆发,一路摧枯拉朽。英法联军趁机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咸丰不买账,僧格林沁率部迎战。英法撤兵,之后卷土重来,火烧圆明园。咸丰逃亡避暑山庄,较后中国失败,与列强补充加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香港九龙割让英国。鲜明的内忧外患例子,但背后的真相并不是问题所提到的清政府对内狠对外怂,采用的不但不是“攘外必先安内”而是“不攘外但必先安内”的政策。其实,清政府采用的是一边攘外,一边又安内的策略。虽然,此策略较后并未奏效,但偏执的认为清政府不敢抵抗有待商榷。

  面临两种危机,我们可以质疑清政府解决方式的好坏,但态度,我们不应该全盘否定。这点,清末和明末面临同样的抉择。明末一边是李自成、张献忠等起义军,另一边是满族部队虎视眈眈。崇祯选择的也是双向进攻,结果我们都知道,李自成打进了北京城,崇祯煤山上吊,满族入主中原二百余年。后来,延禧攻略火了。大猪蹄子频频上热搜。咱们不可以说,明政府也是对外怂,对内狠吧。相反明朝还有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美誉。

  对于内忧外患同时发生,先解决内忧,还是先解决外患的问题。每个时代每个政府有不同的选择。以我个人看来,清政府在鸦片战争失败后,采用的“攘外必安内”算不幸中的万幸。因为当一个无法像近代国共短暂合作那样以和平的方式抵御外敌。且这个即便能合作,也无法抗衡外敌时。不计后果的攘外,只会让民族更加痛苦,失去更多土地。直白些,倘若颟顸落后的清政府对于每一次的侵略都不遗余力正面硬钢,其结果,便不是后来960万平方公里之多的中国国土了。香港回归时面临的难题,可能会到处发生。

  由此可以明白,为什么清朝晚期敢消灭太平天国,却不敢抵抗列强的真正原因了。清政府的腐败已经给中国历史留下了不可原谅的教训,也是警示着后人们在领土、国民权利上要有原则。

*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由秦学教育整理编辑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文章标签:
上一篇:高一发现自己的孩子迷恋手机,还能挽回吗? 下一篇:甲午海战的过程是什么?邓世昌为什么不撤退与日寇同归于尽?
预约领取试听课
我们为您准备了
  • 学业水平系统测评
  • 个性化针对教学计划
  • 线下逆袭试听课
  • 系列学科学习资料
确认预约
热门活动
补习学校
补习学校
考前冲刺
考前冲刺
艺考冲刺  不一样的艺考培训
艺考冲刺 不一样的艺考培训
个性化一对一  小班课辅导
个性化一对一 小班课辅导
  • 热门课程
  • 热门资讯
  • 热门资料
  • 热门福利
亲爱的家长(学生)您好:
恭喜您,您已经预约成功!
同时你将获得一次学习测评机会
+年级学科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