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做错了事,家长的第一反应是什么,家长的第一反应就是打和骂吧!现在虽然已经不怎么提倡这种打骂教育了,但是大部分的家长却依然很难改变掉这种习惯,教师都不采用打骂教育了,周哥觉得家长也应该禁止这种方法,毕竟打骂教育的作用,其实并不大,孩子下次依然还会犯同样的错误,所以问题来了,除了打骂教育之外,家长还能够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呢?
以学龄前儿童为例,这个阶段儿童的认知特征还是自我中心主义,即使做了错事,她也不认为自己做了错事。假如她因为觉得有趣而把玩具把筷子扔出去,她也希望别人和她一样觉得这是一件有趣的事情。当然,这并不能代表她把筷子扔出去这件事情理所当然,孩子是发展的人,在成长过程中,应当明白什么事情应该做,什么事情不应该做,熊孩子不是好事情,熊家长更可恶。
所以,孩子做了错事,需要要让她明白做了哪些错事,并且需要让孩子知道什么是正确的道德。到底采取什么方式让她知晓自身问题,处理方式取决于孩子是否触碰原则,即社会可接受的道德底线。例如,吃饭时扔筷子,用玩具打其他小朋友等就需要呵斥。如若是没有把垃圾带扔到了垃圾桶外面而没有捡起来继续放入垃圾桶,这时候需要就需要鼓励,因为她已经明白自己要做什么事情,只是没有做好。当然,可能有人会说,小孩子有时候压根不听你跟她讲的道理,不瞒您说,她有了孩子也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她孩子的孩子也会出现。所以您并不孤单。不是她不想听,而是由于这个阶段的儿童心理认知特征决定的。现在可以稍微释怀一下了吧?!
怎么办呢?可以用第三人称像她描述她的错误。例如你可以说,她较喜欢的狗狗说,你的好朋友觉得,这样的第三人称来描述问题,可能更有效。归根到底,触碰原则,需要喝止,没有还口的余地,非触碰原则问题,还是应该缓和处理,可以鼓励,可以带她一起处理。但是不论采取何种方式,切不攻击孩子人格和尊严,不可攻击孩子的心理。
周哥有话说:其实除了打骂教育之外,家长能采取的方法还有很多的,比如说采取更加委婉一点的方式,这些其实都是可以的,另外还有一件事,家长应该牢记不能采取打骂教育,很多家长一激动就上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