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距2018年高考仅剩
167 days;20 hours
不要慌,伊顿教育小编在
大家好,我是毕业于成都石室蜀都中学的林嵩,现就读于第一的农业与生物科技学院——中国农业大学农生学院;虽然有些遗憾的是我并非是能够考入清华北大的那么的学生,但之所以有幸收到伊顿教育的邀请,是因为我高中时的改变:三年前年级第一、预计连考三本都有问题的我,较终以年级前十的高考成绩考入理想中的双中国农业大学旗舰。感谢伊顿教育提供的平台,使我可以通过分享经验心得,让更多的同学或多或少地有一些收获与启发。
高考各科成绩公布过后,各科都是让我比较满意的,但如果说有什么让我觉得十分骄傲的单科成绩的话,我会说的并不是之前器重的理综,而是高考140分的英语。
我在私立外国语学校完成的小学学业,后来也是直升了该校初中;从小学到初中,学校一直对英语教学比较重视,但是因为我个人的原因,从五年级开始,英语水平就有下滑趋势,逐渐地从中上滑到了中下。
到了高中,学校的学习环境变得更加自由宽松;校方其实是希望我们能够自己安排时间,把握自己的学习生活,然而我却没有理解到这份用意,只是单纯觉得:真爽、真。不仅上课心不在焉,连仅有的一点少得可怜的英语作业也常常不做。英语单科的分数,也从本来就不高的一百多分变成了危险的八十多分。
英语学习方面有一句话:英语不同于其它学科,英语需要积累,需要天长日久的练习才能够有效果。这句话其实也没错,但是当时的我却对此产生了误解——第一个误解是觉得英语既然是一门要不断积累才有效果的课,那么花费那么多时间精力去积累,以期获得一点点分数上的提升或许有些不值,还不如把时间花在其它科上面。
这个误解导致了我的英语几乎没有练习,成绩下滑严重;而其它我觉得“性价比”较高而将原本该花在英语上面的时间花在其上的课也并没有什么好转。第二个误解是觉得既然要长久积累才可以进步,那么也同样需要“长久不积累”才会导致退步;事实上,根据我个人之后的实践经验来看,进步和退步都不需要长久的积累或是不积累。
时光飞逝,而人又醒悟得太慢。高一时的英语已经暴露出较为严重的问题,但是我却并没有重视——因为数学的情况好像更紧迫。高二时的学习重心仍然放在数学上,再加上没有足够的觉悟,在娱乐休闲方面十分放纵自己,所以就一直没怎么管英语,英语成绩也就一直在八十分左右起伏。
到了高三,数学方面已有了一些成果,而总是拖后腿的英语则逐渐引起我的重视。我参考了一位学姐的做法:每天一篇完型。不过考虑到那位学姐是坚持了这个做法好几年,而留给我的时间却不多了,于是我将“一篇”改为了“三篇及以上”;接下来的日子里,几乎每天晚上都会熬夜坚持这个做法,这样的做法持续了一个多月,英语可以考到一百多,甚至一百一十多了。
但是一百多的英语是不够的,我计划加大每天的练习量,然而一个事实摆在我面前——身体上难以支持了。流鼻血、头晕头痛,即使不延长熬夜时间也难以持续,可是提升英语成绩的任务又是那么迫切。
我冒了一个险:不做英语老师布置的作业,将时间用到自己的计划上。
这真的是在冒险,因为这样意味着会失去课堂;我之所以这样做,也是有考虑:第一个,课堂与老师布置的作业是适合班上大多数人的——重视词性和听力,而我认为自己面临的情况与大多数人有差别。第二个,高三时的课以复习为主,并没有太多新概念,可以尝试在已知的领域独立探索自己的发展方式。
于是我某种程度上“脱离”了出去,时间便了许多,逐渐地,每天可以达到4—6篇阅读完型练习,甚至有时候一高兴就练了十篇,而熬夜时间却减少了。英语老师虽然不喜欢我这样,但是仍然会宽容而耐心地解答我的一些问题,这也是一种幸运吧。在这样的选择下,我有时间逐渐探索出适合自己的英语提升方法,单科成绩也逐渐爬到了一百二以上。
同时,在英语阅读题方面我个人总结了一种的阅读方法,我个人将之命名为“沙漠风暴”,也写了两句“操作说明”:适速通读明大意,精细拆点深究理。对于一篇阅读,先是以较度看完,将一些词连接起来构成文章大意,然后开始做题,当遇到对细节提问的问题时,再根据大意找到文章当中的目标段落,进行精细的阅读、推敲、思考。
比如,拿到一篇文章,我会先一目十行地看完,得出一个故事梗概:杰克出门买东西(第一段),他觉得康乃馨不好(第二段),然后又不喜欢玫瑰(第三段),较后他选择了西红柿(第四段);然后类似于问“杰克出门干嘛”和“杰克买了什么”的问题就可以直接填上,但是当“杰克为什么没有买玫瑰”这种问题出现时,就需要回去“精细拆点”了,不过因为之前了解了文章大意,自己已经知道答案大概在哪一段,这为查找目标语句节约了一些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