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前学习”对孩子的身心发展到底是利还是弊?以下这位网友说的很有道理:
看到这个问题,我马上想到了两个成语,“因材施教”和“拔苗助长”。您瞧,咱们老祖宗的智慧!八个字点醒梦中人。
所谓“因材施教”是指的应根据孩子的接受能力而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方式。
的确,有些孩子在某一学科(如数学)上有出同龄儿童的兴趣和能力,那么比较人性化的做法就是在这一学科上“开小灶”。
在英美等,都会有“辅导班”或者支持某一学科串级学习的机制。在中国,有些试点学校也有这样做的。
这样做的好处是,既照顾到了孩子的特长的发展,同时又照顾到了孩子的年龄阶段的其他社会能力的学习的匹配(即与同龄儿童一起成长)。
我的一个前同事,她的孩子从小就表现出强的数学能力,而当时的学校教育体制无法提供特殊的教育给孩子,于是家长就跟老师商量,老师终于同意减少孩子的作业量,孩子可以腾出时间学习适合他的层次的数学知识。
而对于大多数儿童,如果心智处于平均水平,这正是教学大纲设计的基础,我认为“因材施教”的做法就是按部就班地跟着学习就够了。毕竟,对于孩子来说,文化知识的学习只是他成长过程中需要学习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否则,就成了“拔苗助长”,不顾儿童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而主观地急躁冒进,结果适得其反。
我相信您周围就能看到很多孩子周末都背着书包去上课外班的景象吧。我曾经看到过有人说,在中国,孩子们没有童年,孩子们普遍厌学,这个现象与“提前学习”的应试教育不无关系吧?
亲爱的家长朋友们,您是想对您的孩子“因材施教”还是“拔苗助长”呢?可不可以让您的孩子放慢一些脚步,让他们看一看身边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