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大学对于一个人的影响,不仅是环境的影响,更加重要的是不同的大学拥有的资源不同,就决定了不同学校的毕业生起点是不同的。
1、不同的大学之间的差距正在扩大
现在不论是在那个省份,只要自己的智力正常,学习态度没有太多的问题,想要考上一个本科院校都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但是,即便都是本科院校,不同的本科院校之间的差别还是比较大的。这种差距主要表现就是在教学设施和师资力量上。
就从不同的院校教师招聘条件就可以看出来,一些以上的院校在招聘教师的时候普遍要求学校或者海归毕业,并且方向要对口。
而一些普通院校在招聘时候,一般仅仅要求博士毕业,甚至有的教师紧缺只要硕士毕业就可以。
虽然,海归和学校毕业的博士并都是的教师,但是在大概率上来看,学校毕业的博士不论是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整体上都要好过于一般院校。
除了教师资源的不同之外,普通院校和院校的差距就在教学资源上,特别是办学资金上。
教育就是一种投资,而投资是需要资金的。很多普通院校即便是有发展机会,可能就是缺少资金上的支持,较后一些的理念只能不了了之。
目前,公立高校的资金来源主要是依靠政府的财政拨款和各种贷款。
而在大学扩招的背景下,教育财政拨款相对于学校的需求来说肯定是有限的,那么教育管理部门肯定会将有限的资源有限来发展比较好的学校。
2、用人单位对于人才的定义正在发生变化
目前,很多用人单位在招聘时候都要求/院校毕业,在某种程度上来说用人单位就是一种歧视。
按照正常的逻辑来说,凡是歧视肯定是有代价的。比如说你可能会错失一些毕业于普通院校,但是很有能力的人。但是,用人单位的这种歧视并没有减弱的趋势,甚至歧视越来越明目张胆。
其实,较为主要的原因不是用人单位歧视,而是大学的扩招。
大学的扩招,让人才的供给过了了需求。之前,就有用人单位说,虽然在普通院校也有的学生,但是、院校毕业的学生都用不完,为什么还要花时间和人力去普通院校招聘呢?
也就是说,在一些用人单位看来,好的大学是一个免检产品,普通的大学勉强算是一个合格的产品。
更加直接一点,如果不是大学的扩招,可能很多二本、三本院校的毕业生在之前就是落榜生。
社会贴标签的这种观念,就直接造成了普通院校的学生和学校学生之间的差距,并且这种差距在你没有做出成就之前是很难摆脱的。
3、是一种习惯
王小波曾说过一句很歹毒的话,人与人的差距会大于人与猪的差距。
随着接触的人群的不同,越来越发觉就是这样,人与人的差距要乎我们的想象。
那些能考生学校的学生,要么是在智力水平上,要么是在行为习惯上,要比一般的人要有优势。
并且这些学校毕业的学生,从小学到高中家长和父母对于他们的期望一般都比较高,因此他们也会更加严格的要求自己。
那些学校的学生一般就会更加的自信,更加的不服输,在做事情时候态度也会更加端正。
而有这些品质的学生进入企业以后,更加容易获得老板的青睐和关注,进而用人单位在招聘时候会更加倾向于招聘学校的学生。
就因为有了老师和前辈们的努力,那些学校的毕业生在找工作时候才会变得更加容易。
这种校友资源在一个人的职业发展之中,可以说是重要的。
在现代社会,你有多主要是看你身边的人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