岂止体育课?在我们学校,音乐、美术、信息及其它不参加期末统考的科目,一律提前半个月取消,为统考科目让路,这是多年来的“规矩”,也是我县中小学一贯的做法。相信这在范围内都是普遍现象。
这当然很不好,既违反了教育方针,与培养德智体美发展的四有人才目标相悖,也使学生长时间陷入备考的紧张焦虑状态,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长时间反复进行枯燥的强化训练,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从宏观上看,当然是应试教育大环境造成的,是唯分数论单一人才选拔机制这根藤上结的果,是高考指挥棒的威力向下传导的体现。
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学校对老师进行绩效考核时,只重结果不重过程;教师在组织教学时,未能将目标体系合理分解并逐步落实,而是寄希望于期末复习时毕其功于一役。
当然,期末考试前,引导学生对全期知识进行整理回顾、查漏补缺,也很有意义。不过,将所谓的“副课”全部取消,为“主课”让路的做法,就不太好了。
到了中考,更为极端,一些“副课”甚至不会出现在课表上,而且主课也提前半年结束,教室前面墙壁挂着“离中考还有X天”的牌,显示已进入中考冲刺阶段。
如果不改革教育顶层设计,人才选拔机制没有重大变化,这种现象就不可避免。
那么,作为学生,要增强期末复习效率,该怎么做呢?
一、根据自己各学科的强弱,合理安排复习时间。
二、利用思维导图重构各学科知识体系。
三、需要积累的知识,应反复诵读记忆;技能类知识,应通过多做题强化训练。
四、查漏补缺,有针对性地复习。
五、掌握的答题技巧和套路,特别是语文学科的主观题,可以背诵一些经典的“答案公式”,能有效增强卷面分数。
这些都是大而泛的方法论,具体到每个学生,当然有更适合自己的方法。
总而言之,考前的复习也有意义,“临阵磨枪,不快也光”嘛,是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