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骨疗毒这个成语的由来是《三国演义》,在《三国》中有一段故事说的是华佗给关羽刮骨疗毒。这段历史情节,恰好小编有在电视剧中看到的过,但是感觉主人公关羽有毅力,现在人进行类似这样的手术都需要要打麻药,要不然会晕过去。但是关羽竟然硬生生的抗过去,可见其确实异同于常人。我来解释一些刮骨疗毒这个成语的意思,顺便来重温一下《三国》中的那段历史。
刮骨疗毒,guā gǔ liáo dú,特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华佗为,后来也用刮骨疗毒比喻意志坚强的人。但是很多人不明白刮骨疗毒的意思,那么,刮骨疗毒怎么解释?刮骨疗毒,比喻意志坚强的人。也有意志坚强的意思。
刮骨疗毒的意思
[ guā gǔ liáo dú ]
三国 蜀 将 关羽 左臂为流矢所中,镞之毒入于骨,医者为其破臂刮骨去毒。事见《三国志·蜀志·关羽传》。后称为“刮骨疗毒”。
历史典故
《三国志》原文:羽尝为流矢所中,贯其左臂,后创虽愈,每至阴雨,骨常疼痛。医曰:“矢镞有毒,毒入于骨,当破臂作创,刮骨去毒,然后此患乃除耳。”羽便伸臂令医劈之。时羽适请诸将饮食相对,臂血流离,盈于盘器,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
译文:关羽曾经被乱箭所射中,贯穿了他的左臂,后来伤口虽然痊愈,(但是)每到阴雨天,骨头常常疼痛。医生说:“箭头有毒,毒已深入骨髓里,应当剖开手臂打开伤口,刮骨头除去毒素,这个隐患才可以除去。”关羽便伸出手臂让医生剖开它。当时关羽正在和诸位将领围坐在一起喝酒,手臂鲜血淋漓,都漫出盛血的盘子了,但是关羽却割肉喝酒,谈笑如常。
启示:写出了关羽豪迈的大丈夫的帅气、光彩风度,勇敢无畏,同时也说明了三国时期医术高明。
创作背景:罗贯中之所以将医生写成是华佗,大概因为华佗是当时的名医且擅长外科手术,治箭伤理更不成问题。如此“有根有据”,加之作者的生花妙笔,把故事写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何人不信“刮骨疗毒”的真实性呢?
其实,古代有“刮骨”经历的勇将远非关羽一人。据《北史》载:长孙子彦坠马折臂,肘上骨起寸余,乃命开肉锯骨,流血数升,言戏自若,人以为“逾于关羽”。《宋史》记载:赵匡胤在北周时攻入寿春,“城中发连弩射之,矢大如椽,牙将张琼以身蔽之,矢中琼髀,镞甲着骨不出。琼饮酒一大厄,令人破骨出之,流血数升,神色自若。”南宋名将韩世忠也曾有“中毒矢入骨,亦用强弩括之”的经历。至明代,这样的例子也屡屡见载于史书中,不胜枚举。
历史真相:《三国志·关羽传》写关公“尝(曾)为流矢所中,贯其左臂”,伤的是“左臂”,而不是“右臂”。以后虽然有医者“刮骨去毒”,但《志》记全文85字并无一字说医者为谁。
学完这个成语,我们不得不佩服关羽的英勇坚强。刮骨疗毒这个成语的意思、读音,以及出处现在都应该有所了解吧。其实我觉得这个成语故事可以作为坚强、又勇气的作文素材使用,你们参考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