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写雪、雪景的诗有很多,但是我较喜欢的一首还是白居易的《夜雪》。一句“夜深知雪重”在全诗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夜雪》整首诗的意境给人的感觉是很直白的,诗人白居易近乎白描的写夜晚的雪景。不过从艺术手法上分析,白居易的这首《夜雪》看似简单,但其实并不平凡,夜雪诗全文如下,整首诗意境深度赏析。
笔者想给大家分享一首小诗,白居易的《夜雪》。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这首小诗文字浅白,相信每个人都看得懂,笔者想分享的是怎样去体会这首诗的意境。
入境
笔者认为,一首诗的意境,其实别人是不能分享给你的,别人可以引导你进入诗的意境,但想体会意境,还是要读者自己“入境”。
什么是“入境”?就是把自己的思绪完全融入诗的情景里面,想象自己就是作者,在那个环境下看到的、感受到的微妙的东西。
这首诗是白居易被谪江州时写的,他母亲去世,政治上又被打压,一个人在江州,心情自然苦闷寂寥。要体会诗境,首先要理解作者的遭遇和心情,把自己的情绪代入其中。
诗人写的景物,往往是心情的反映,而这种反映,根据不同的诗人的性情,有的表达得痛快直接,有的表达得很幽微,像白居易此诗,就很幽微。几句白描的句子,如果读者的感觉不够敏锐细腻,几乎看不出作者隐藏的思绪。
身临其境地感受诗境
全诗似乎全是纯景物白描,没有一个字写自己的情绪,现在我们代入其境,去想象一下诗人当时的感觉。
被贬谪的心情自然不好了,来到江州这个没有亲人朋友的地方,寒冬到来,晚上一个人睡觉,本身就有点孤单凄凉的意味。设想你人生遭遇重大挫折,孤身流落异乡,寒夜独眠,没有人问寒暖,是不是也是这种感觉?
然后半夜感觉巨寒,被冷醒了,枕头被子都是冰冷的,这觉不能睡了。睁开眼一看,大半夜的,窗户竟然一片明亮,这才知道,是下大雪了。
夜已深,我静静地躺在床上,四周一片幽寂,窗户泛着冷光,整个世界好像只剩下自己一个人,我知道这场雪肯定下得很大,因为窗外偶尔响起“劈劈啪啪”的清脆的声音,那是竹子被厚重的雪压折的断裂声。
夜深了,浑身寒意,躺在床上睡不着,万籁俱寂,只是偶尔听到一两声竹子折断的声音,设身处地地体会一下,当时诗人的心境是何等孤寂!这种感觉,言语其实表达不了,读者得要进入那个环境,自己用心去感受,才能体会得到。
再从艺术性去分析一下这首小诗
这首小诗貌似平淡的白描,似乎没有明显的艺术技巧,但的作品,就是雕琢无痕的。
小诗容易写得平淡,但“已讶”、“复见”两词,令诗意一开始就打破平淡,顿生曲折。“已”、“复”是递进的,也就是诗人的感觉的递进,这种递进却自然,因为先因衾枕冷而醒,醒后才见窗户明。
但是窗户明,诗人没有写是什么原因导致半夜窗户明啊,我们看下一句,夜深知雪重,“雪”字出来了,为上句作了交待:原来是雪光。这个“夜深知雪重”的作用不止于为上句作交待,而且还为下一句作了铺垫:因为雪重,所以压断竹了。这第三句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注意这一句是有一点跳跃的。诗贵精炼,不必每句都交待清楚,否则就啰嗦了。
所以从艺术手法上看,这首小诗有递进,有跳跃,有承接,简单而不平淡,表达情绪的手法自然而微妙,能于平凡中见不凡,诗人的诗心和手段值得我们细细欣赏学习。
从意境上看,诗人居住的地方有竹,竹在古代文人精神中是正直、高风亮节的象征,大雪之夜,天地一片白茫茫,泛着明亮清冷的光,竹叶上压首厚厚的雪,这个景象,充满了孤寂清冷和高洁的意味,表现了诗人在被政敌打压的情况下仍保持正直自守的高尚情操。
较后,还是想说,诗的意境,别人是不能分享给你的,自己“入境”去体会吧。无论欣赏还是创作,细腻敏锐的诗心,都是很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