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一两句经典古诗名句,的诗人苏轼所作,原诗的题目叫做《题西林壁》。一些人好奇苏轼所说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到底是谁?有的人认为就是苏轼本人,有人说是他的好朋友,还有的人为是来庐山游玩的游客。了解一首诗,不但要看诗的全文,还需要知道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什么,才能正确的赏析整首诗的意思,只有当你全文理解了苏轼的《题西林壁》,就会知道谁不识庐山真面目?
一、问题: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试问,是谁不识庐山真面目?
答:这两句诗出自苏轼的《题西林壁》这首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苏轼被贬赶赴汝州,经过庐山时,游玩庐山所作。“不识庐山真面目”这句诗词的主语:
1、按照诗词的字面意思解释是苏轼本人和同游的好友,也可泛指庐山的游客。
2、按照古人作诗“借景抒情”的风格,结合创作背景来说,这句诗的主语也可以指当时的统治者。
二、回答解说
《题西林壁》全文如下: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诗词解释:初上山之时,站在远处看庐山,从正面看是山岭,不是很高,但是换个视角,比如从侧面看,看到的就是险峻的高峰。进入到庐山里面,眼前所见是各不相同的。看不全庐山的全部面貌,是因为在庐山之中,视野有限。
1、诗词字面意思解说答案:自古庐山以险、秀、奇、雄著称,从不同的角度看庐山,会得到不同的视觉效果,就是诗人所说的“横看成岭侧成峰”,当我们乘坐飞机从庐山上空经过时,看到的庐山绵延起伏,也很难看到全貌,何况当时苏轼那个时代只是徒步上山,视线所见有限,所以作者来了一句感慨,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2、按照诗词创作背景解释答案:苏轼所生活的朝代,当时是宋神宗时期,王安石主导变法,成为“王安石变法”,主张用发展生产力来实现国富兵强,挽救大宋的政治危机,苏轼主张采纳新法的合理成分,主张讲究实施的策略,这个政治主张被当朝旧势力所不容,所以一度被贬,诗人借景抒情,说整个朝廷就像庐山一样,当局者迷,看不清实际情况,只知道循规蹈矩的推行旧制度,沉溺于安逸的生活,不思进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