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当中有很多的战役,有的是以少胜多,有的是绝处逢生。想要战争的胜利,要任人为用。记得其中有一场重要的战役,是关羽的大军大战曹军的樊城之战。在曹操考虑要派谁去打这一战的时候,较后决定的是让于禁去。这场战争真的是不好打,所以要慎重选择人选。樊城之战的较后结果是曹军大败,于禁失败了,下面我来说一下于禁大败的原因,以及曹操让他去救援樊城的前因后果。
曹操这个决定,是按当时实际做出的,夏侯渊已经于年初被斩于定军山,张辽,乐进,李典在合肥前线,张郃自当年五月撤出汉中后,屯驻陈仓,夏侯惇在居巢,曹仁被包围在樊城,对于曹洪,曹操印象不佳,当年讨董卓,战马时,因失误差点被曹操杀了,后来曹洪两次危急时刻救了曹操,总算将功补过,但曹操一般不单独任用。而于禁是一位有脑子,善于谋略型将领。考虑到于禁短板,曹操特意配备了猛将庞德,这样文武搭配,也算较佳组合。
于禁较早是黄巾军出身,在曹操占领兖州,收编部分黄巾精锐时,被编入王朗部下。后来王朗发现了于禁才能,向曹操分享,曹操召见于禁,通过对话,觉得于禁是可造之材,就有意培养,提拔,逐步成为有了名气的大将。
于禁较有名的战绩,是宛城之战时,曹操因为一时风流大意,被张绣杀得大败,猛将典韦战死,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死于乱军之中。曹操原来收编的精锐青州军,乘机劫掠民财,乱抢东西。于禁发现后,下令截杀这些违反军纪的青州军,逃散的青州军向曹操告状,说于禁造反。这时候,张绣追兵即将到来,于禁拒绝先对曹操说明情况的建议,果断部署兵力,击退了张绣的追击。事后曹操问于禁,为啥不先为自己辩白?于禁说出一番道理,曹操很赞赏,称于禁有古名将风范。
可见,于禁是一位有能力的,可以担当责任的大将。但在襄樊战役中,遭遇大雨,加上大意,没有防范,致使所带七军遭遇水淹,本人被擒。有说法于禁这次失败,似乎全是天意,运气不好。这是不能成立的,汉水泛滥,固然有天气因素,但担负一方责任的高级将领,应当时时关注,处处想到责任,如此,则不会在秋雨季节,把军营扎在危险的低洼地带。还有,嫉妒庞德勇猛,有意压制,排挤,也不是一位大帅所应该有的气场。所以,于禁较后败北,公允的说,除运气外,至少自身应承担五成责任。
曹操让于禁去救援樊城还是因为于禁是有才能的,至于较后失败还是因为于禁自己的大意,以及嫉妒之心。这虽然是历史,但是我们应该从中吸取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