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对于这部著作小编就不用多说了,想必很多人对于书名比较熟悉,但是并没有全部看完《红楼梦》。一些人想问什么年龄看《红楼梦》合适,毕竟这是一部国学著作,大家就会觉得要到了合适的年龄才能读懂《红楼梦》,究竟是不是这样的呢?
我11岁就读红楼梦,很多字不认识,那时候喜欢看外在描写,喜欢抄里面的诗词,较喜欢看他们家过节和吃饭的排场,喜欢各种行酒令。到13岁就开始偏了,喜欢看故事情节。看宝黛的爱情发展,也因为焚稿断痴情哭的死去活来。15岁以后漫天的翻各种红楼梦分析点评,看刘心武,看周汝昌,看电视剧。有一段时间天天中午听刘心武八十回后真故事,还买了一本书回来。大学期间就没有再那么痴迷了,看了金瓶梅之后,发现竟然一脉相承,倒是出人意料。毕业后有段时间突发奇想,写了个红楼同人故事。为了这个同人故事,又开始文本阅读,并不断挖掘出一些颇觉奇特的小细节。不过也是自娱自乐,聊以自慰罢了。现在再看红楼梦,感觉又和从前不一样了,看脂批有时候会哭出来,却不再是先前为小儿女情态所哭的了。
我认为每个年龄阶段,都有他的侧重。小一点的孩子,可以让他了解文化底蕴,诗词歌赋,园林建筑,甚至于人物名字都是很好的介入点。不少小说中丫鬟的名字不过小红小翠,哪里比得上麝月袭人晴雯司棋一干人等?课本上选用的林黛玉初进贾府,香菱学诗,刘姥姥进大观园这些片段可见一斑了。
青少年便可通观全文了,看故事,看情节,不求懂得万事到头终究一梦,知道情节也是好事。去认识书里的人物,揣摩她们的性格,正像林语堂所说,喜欢黛玉是浪漫主义,喜欢宝钗是现实主义,喜欢史湘云的会喜欢李白的诗。
离开学校走进社会者,可以看红楼梦中的人情世故,学待人接物,宝玉厌恶的“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却是这个现实社会较真实较看重的东西。至于小红的“愿意不愿意,我们也不敢说.只是跟着奶奶,我们也学些眉眼高低,出入上下,大小的事也得见识见识”,平儿的“得饶人处且饶人”,那更是值得用心揣摩了。至于有阅历的人,自然看他的起高楼,宴宾客,楼塌了。咀嚼其中的心酸,为有限的生命和无限的时间而慨叹。鲁迅先生说:一部《红楼梦》,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