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高考作文都会引发广大人民群众的讨论,作文是很重要的,如果理解错意思就会跑题,在这上面失分是非常可惜的,小编建议大家多了解一下高考作文的立意,轻松掌握重点,这样高考的时候写作文就不会那么紧张了。所以给大家分享一些高考作文立意专家的解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说文解字》云:“德者,得也。德,外得于人,内得于己也。”这就是说品德对个体、 他人和社会都具有重要价值、意义。
伏尔泰曾说:“在任何地点,在任何时代,为公益作出最大牺牲而无所得的人,都是人们称为最道德的人。”
感动中国 2022 年度人物陆鸿是残疾人创业的代表,他的企业有四分之三的员工是残疾人,2022 年营业额高达1300万元。疫情期间,员工隔离在家,独自坚守的陆鸿依然给员工发工资。
作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德”与“得”引起你怎样的感悟与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文题解析】:
材料中的“德”指的是好的品行、道德,“得”是指收获、益处。材料一“德者,得也。德,外得于人,内得于己也”,表明了“德”与“得”的同一关系,强调品德对于自己、他人和社会都具有积极意义。材料二中伏尔泰认为最道德的人将会作出最大牺牲且无所得,表明了
“德”与“得”的对立关系,即追求高尚的道德品质会损害自己的利益。材料三以陆鸿为实例, 证明了帮助他人也能让我们有所收获,因德而有所得。
因此,在构思和行文时应考虑“德”与“得”之间的辩证关系。“德”与“得”可以内在 统一,也可能会产生冲突,作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在面对“德”与“得”的问题时,应着重思考如何以“德”来实现个人的“得”,达到“德”与“得”的内在统一;或者谈求“德”是否真的会让我们无所得,倡导舍得求德的价值追求。
【参考立意】
1. 厚德而后得。
2. 以德求得,因德舍得。
3. 以德谋得,以得促德。
4. 德可得人,亦可自得。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1835年8月12日,就读于特里尔中学的马克思完成了他的中学毕业考试作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当时,马克思只有17岁,在这样一个充满梦想和希望的季节,他对自己的人生、未来进行了深入的思考、规划和设计: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
这是一则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材料由两句话构成。第一句话指出马克思的中学毕业考试作文是《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第二句话分析了17岁的马克思对自己人生和未来的思考与规划:选择职业的依据是人类的幸福和自身的完美。
可见,材料的话题是:青年人选择职业和规划人生的依据。材料选用马克思选择职业的指针为学生提供了择业观、价值观的参考,用意十分鲜明,旨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价值观。“自身的完美”,说明职业生涯关系到个人的命运与前途,是自我发展与自我实现的重要内容。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也就是规划自己的人生方向,规划自己未来的发展之路。它需要综合各方面的条件和因素,比如个人的兴趣、特长、性格、愿望和抱负等,以期逐渐提升和完善自我,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人类的幸福”,说明职业规划不应该只囿于个人的小圈子,还应该考虑家庭、社会和国家甚至人类的需要,要有以天下为己任的胸怀,要承担起时代赋予的使命。人类的幸福和自身的完美二者是辩证统一的,青年人在职业规划的选择与思考中,既要利己,又要利他,既要能完善自己、突破障碍、使自己能在职业中成长成熟从而拥有收获,也要心系国家、民族、天下黎明苍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所学所长,在职业中竭尽所能,贡献个人力量,助力民族甚至人类的发展。总之,青年选择职业,不仅应帮助个人探索兴趣与潜能,享受出彩完美的人生,更应为民族、为人类行稳致远提供源源不竭的动力。
参考立意:
1.择我所爱,许身家国。
2.择业中要将“小我”与“大我”统一起来。
3.青年择业,心系时代。
4.担青年之责,开职业之花。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人认为,当代青年需具备“批判意识”,质疑、否定,冲破藩篱,打破陈规是青年人的符号。“批判意识”有助于个人理性提升,促进社会进步。
有人认为,当代青年应培养“建设心态”,青年作为新锐力量,能够不回避问题,并为问题的解决提出自己的方案,更有利于个人的发展和社会的改善。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
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材料提到了两种观点,一种观点是当代青年应具备“批判意识”,“批判”意味着不墨守陈规、人云亦云,而是敢于质疑、勇于冲破藩篱,如此才能提升自我,促进社会向前发展。另一种观点为当代青年应具备“建设心态”,所谓“建设心态”,即要求当代青年不只做“思想上的巨人”,不能坐而论道,而是要具有主人翁的意识,积极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的浪潮中,躬身实践。
材料围绕着“批判意识”和“建设心态”展开,意在启示我们,作为新时代青年,应兼具“批判意识”和“建设心态”,二者兼而有之,方能成长为栋梁之才。
写作时,可采用递进式的论证结构,从“批判意识”和“建设心态”的内涵,二者的内在联系及各自的意义作用,如何践行“批判意识”和“建设心态”等角度展开具体论证。
论证过程中,可采用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如可以引用亚里士多德“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名言,并列举亚里士多德不盲从其老师柏拉图的种种观点,而是批判发展继承,最终成为“百科全书式”的思想家,以此论证“批判意识”的重要性。也可以列举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一代又一代青年秉持着“功成必定有我”的信念投身社会建设,如“铁人”王进喜,“最美扶贫干部”黄文秀等,以此论证青年应具有“建设心态”。
在论据的选取上,可以列举哥白尼批判性地提出日心说,开辟科学新纪元;也可以引用毛泽东主席“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的名言,论证“批判意识”和“建设心态”的关系;还可立足于当下,选取社会热点话题,如“鹦鹉学舌主义”“佛系人生”“躺平”等现象,指出其危害,使文章更具有现实意义。
参考立意:
1.扬批判精神,持建设心态。
2.于批判中发展创新,于建设中走向复兴。
3.以批判意识求独立,以脚踏实地谋发展。
4.批判与发展并行,青年不负使命。
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2022年热播剧《人世间》中,周秉义和郝冬梅是一对患难与共、相濡以沫的恩爱夫妻。为了解决两地分居的问题,周秉义瞒着妻子向部里打了调回吉春市的报告。与此同时,郝冬梅决定牺牲自己的事业,辞去了医院的工作,准备去北京找周秉义。周秉义调令下来之后,第一时间打电话给郝冬梅,准备给她一个惊喜,没想到郝冬梅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彻底崩溃了,两人之间也因为这件事产生隔阂。
人际交往中,此类令人遗憾的现象并不少见。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
这是一道记叙类材料作文题。
材料取自热播剧《人世间》,一对恩爱夫妻为了给对方惊喜,没有进行及时有效沟通,导致两个人产生隔阂。透过现象看本质,可以采用常见的由果溯因法进行追问:明明是一对恩爱夫妻,且都是为对方考虑,但最终却为何会令人遗憾?由“周秉义瞒着妻子向部里打了调回吉春市的报告”和“与此同时,郝冬梅决定牺牲自己的事业,辞去了医院的工作,准备去北京找周秉义”可知,二人之间缺乏有效沟通,所以让这件本该是“好事”变成了“憾事”,由此可知,生活中要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可以从“为什么”的角度思考,如从情感角度明确及时有效沟通对亲情、友情、爱情、师生情等等的好处;还可以从“怎么办”的角度思考,如从人与人之间、企业与企业、国家与国家之间如何进行及时有效沟通展开。
写作要求部分,“人际交往中,此类令人遗憾的现象并不少见”引导考生由材料联系人际交往中的类似现象,内容指向如何进行有效沟通;“你”是写作者的身份,即当代青年;“结合材料”表明不可脱离材料的含义行文;“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考生必须写出自己的独特思考。
行文构思上,可以采用“引+评+点”的方式开篇,即引材料,对材料进行评价,点出自己的观点;主体部分围绕“为何要有效沟通或怎么样进行有效沟通”展开,论述有效沟通的价值以及有效沟通的方式;接着要联系“新时代青年”在这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的责任使命担当意识,最后是对未来的展望,并发出号召。
参考立意:
1.有效沟通方能消除误会。
2.沟通是达到和谐状态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
3.沟通是连接心灵的桥梁。
4.沟通从心开始。
5.心与心沟通,情与情的交融。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5、北京时间2月13日,在ATP(职业网球联合会)达拉斯站的男单决赛中,中国选手吴易禺在先丢一盘的情况下连扳两盘,逆转战胜对手。吴易禺就此成为第一位夺得ATP巡回赛冠军的中国男子球员,他的世界排名来到第58位,创造了中国男选手的最高排名。
回溯吴易禺的网球生涯,18岁时包揽美国网球公开赛青少年组男单和男双冠军,进入职业网坛后,他受到训练和伤病困扰,一度暂停比赛,个人排名也遭遇断崖式下滑。但他始终坚信自己能做到更好:“为了所热爱的事情,你一定要坚忍不拔全力以赴。”他曾在个人社交媒体感叹:“若没有这些阴影,谁会知道我站在光里!”
复兴中学团委将组织以“热爱·坚韧·突破”为主题的征文活动,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
审读材料时,要抓住关键句“为了所热爱的事情,你一定要坚忍不拔全力以赴”“若没有这些阴影,谁会知道我站在光里”来把握命题指向。材料先指出了中国男子网球选手吴易昺在比赛中取得的辉煌成就,然后又补叙了他曾经因受到来自训练和伤病困扰,而出现成绩断崖式下滑,材料重点强调了,面对伤病和成绩下滑这些困难,吴易昺没有放弃,没有投降,而是以坚忍不拔的毅力,全力以赴地去奔赴自己所热爱的网球运动,最终走出阴影,走向胜利。“为了所热爱的事情,你一定要坚忍不拔全力以赴”正表明了他面对困难时意志的坚韧和对所热爱事业的执著;“若没有这些阴影,谁会知道我站在光里”则告诉人们,不要畏惧困难,曾经的困难,会让人变得更坚强,曾经为战胜困难而付出的努力会让自己取得更大的突破,会让自己取得的成就更显辉煌。
题干创设的写作情境是参与复兴中学团委将组织的以“热爱 坚韧 突破”为主题的征文活动。要注意显性要求,即结合材料以“热爱 坚韧 突破”为主题写一篇文章,要与所供材料相结合,围绕着“热爱”“坚韧”“突破”三个关键词来构思文章;还要注意两个隐性要求:“复兴中学”指引大家应该把思考放在民族复兴的大背景中去展开,“团委”指引大家要从青年人的角度展开思考。
写作时,在主体部分可以把重心放在对“热爱”“坚韧”“突破”三者之间的关系的辨析上:“热爱”是原动力,只有对事业充满热爱,才会为之而不惧困难、不懈奋斗;“坚韧”是把“热爱”转化“突破”的保证,只有百折不挠、坚忍不拔,才能克服为所热爱的事业而努力的工程中碰到的各种艰难险阻;而“热爱”和“坚韧”是取得成绩突破、事业成功的重要条件。在辨明三者关系的基础上,呼吁广大青年,在个人事业和祖国建设事业中,要心怀热情,意志坚韧,为实现个人事业的突破和祖国建设的突飞猛进而努力。只有对所从事的事业充满热爱,并为之而付出坚忍不拔的努力,才能取得大突破。
立意提示:
1.怀坚忍不拔之意志,取创新突破之业绩。
2.热爱与坚韧兼具,何愁突破之实现?
3.与困难交手,会让我们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