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职业教育的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有利政策制度环境和社会市场环境,职业教育发展也取得了历史性的进展。但是不能回避的是,职业教育吸引力仍与普通教育有着重大差距,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选起来不要的状况没有实质性好转,相当多的职业院校仍然没有走出靠征集志愿补录、低分数甚至无门槛仍招不满计划、招不到优秀生源的现实困境。
解决上述问题,关键在于职业教育自身要破除落后观念主动进行改革,以全面增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性为重点,构建面向未来需要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针对当前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主要短板,即上有天花板限高、下无根基不稳、中间断头路难通,已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进行改革创新:
一是重建初等职业教育,把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根基夯实。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要能真正“顶天立地”,必须从初等职业教育入手把基础打牢做稳。我国过去一个时期曾经设有初级职业技术学校,后来由于毕业生就业出路问题取消了,因此现行职业教育体系和普通教育体系中都没有初等职业教育。系统的初等职业教育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基石,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建议重建初等职业教育,应从国家层面做好顶层设计规划,对目标、大纲、教材等关键环节统筹考虑,而实施层面不要再建新校铺摊子,而是走职普融通的路子,即在现有小学、初中学校普遍开设职业认知课、生活技能课,结合劳动教育,通过行业参观、职业体验、模仿制作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从小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动手能力、工匠精神,为未来职业选择、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同时也有利于从娃娃抓起,消除对职业教育的偏见,在孩子们心中树立职业教育的良好形象。
二是优化中等职业教育办学定位,把职普融通的断头路修通。当前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最大的痛点也是最关键的环节是中等职业教育的定位问题。中等职业学校分为中专、职高、技校三种类型,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为百姓子女提供了大量就学就业机会,为经济社会发展输送了大批实用人才,已成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基本力量。但是随着产业升级换代社会变迁发展,尤其是人民群众对有利于子女未来持续发展教育需求的增长,以就业为目标的中等职业学校多数处于招不到生、就不了业、叫好不叫座状态,进而也影响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必须要看到广大家长强烈反对初中后职普五五分流的合理因素,要从中东部地区多数中职学校毕业生目前主要出路已经转为升学的现实情况出发,重新调整中等职业学校的布局。地方区域仍有中等职业教育层次就业岗位需求的,可以保留部分以就业为目标的技校、职高。对于已经没有就业需要的地方,建议从办学定位着手对中职学校进行全面改革,由以就业为目标设置专业、课程、教学内容,改革成为宽口径、对应高校专业大类设置专业,课程和教学内容以为高等职业教育提供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服务为主,同时做好四个强化即强化文化知识培养、强化科学素养教育、强化职业道德养成、强化工匠精神塑造,为培养新时代高水平职业人才打下坚实基础。党的二十大报告指明了“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的方向,这不仅仅指的是普通高中,也包括中等职业学校。中等职业学校加快整体定位改革的同时,应立足市场需求加强办学特色建设,有条件的地方应支持中职学校建设成为综合高中、科技高中、艺术高中、外语高中,打造一批新型的高水平职业学校。
三是拓展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格局,把限制学生持续发展的天花板打破。2021年全国专科高职招生552.6万,而本科高职招生只有4.14万人。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积极满足产业升级对高层次职业人才的迫切需要,应加快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发展,同时适时开展研究生层次职业教育试点。如何落实中央提出的本科等高层次职业教育稳步发展的要求,我认为应该少建新校,更多地利用现有高等教育资源,在稳定高等教育总体规模基础上,积极调整高等教育类型结构,鼓励应用型普通本科高校、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单位参与高层次职业人才培养,从而使职业教育得到充分发展。在这点上,必须扭转一个狭窄观念,即只有校名带职业的才是职业院校,只有职业院校才能办职业教育。上世纪90年代末,我国一批著名大学和多数地方高校都举办了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爱上、单位爱用,效果非常好,对提高职业教育的美誉度起到了重要作用。后来为了扩大本科招生,多数本科高校不再举办专科层次职业教育。在本科总体规模、办学质量已经稳定的情况下,建议支持有意愿的应用型本科院校举办职业教育本科,从而全面优化高等教育结构,更好地服务现代化强国建设。
2023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落实这一要求,应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早日建成层次完整、内在贯通、外联顺畅的开放体系,建成让不同禀赋不同志趣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多元成长的育人体系,从而让“每个孩子的人生都能出彩”的梦想成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