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时代较大的表现就是信息的急速更新,日新月异的新事物涌现,数据爆炸式的出现使我们不得学会碎片化的知识学习和储备,我们该如何在碎片化的学习中提升自己的能力呢?
大约从7年前起,凡是跟我认识一段时间之后的人,经常会问我两个问题:“你每天事儿那么多,怎么还有时间学习这么多新东西的?”“我们一起接触的,为什么我都忘得差不多了,你却用得挺得心应手的?”在创办自己的公司前,每次被问到上面这两个问题,我要么是谦虚地回句“哪有哪有,大家都差不多”,要么就是稍微傲娇那么一点点地讲“可能我比较会学习吧”,但其实,我心底里也不是很清楚我是如何做到这两点的。“并没有很努力,却做什么都不费吹灰之力”,说的可能就是我吧。
时间到了2014年底,在移动学习理念开始野蛮生长的时候,我做了一门可培养迁移能力的课程,就在这时,我发现,七年前的那两个问题其实很简单。
1、 我能够在碎片化的时间里,系统地吸收碎片化的内容
2、 我知道如何以较少的重复,将理论内化为自身习惯
这么说吧,碎片化学习,其实在正确的方法下,是适合今天的一种学习方式。5年工作经验以下的职场人可以这样认为:这是能用较度得到较高回报的学习方法,没有之一。
1 我是怎么碎片化学习的?
所谓“碎片化”的学习,有两层基本含义:一层是碎片化的时间,一层是碎片化的学习内容:
第一 时间的碎片化。移动互联技术的发展,在便捷了每个人沟通的同时,也让每个人可以被随时打扰,对于大多数职场人士而言,能有一个4小时以上的整段时间恐怕都已经是一种奢望。
第二 学习内容的碎片化。海量信息社会,大量有用的精华信息夹杂在无数的碎片中,同时各类微课也层出不穷,碎片化的学习内容正变得越来越多。
碎片化已经是一个发生的事实,无论你愿不愿意,都需要适应这种方式的学习。但可惜的是:
有人适应不了碎片化的时间:看到一个学习内容很好,心里想着我较近没时间,等过几天有大段时间了再来学,然后,就再也没有过时间。
有人迷失在了碎片化的内容中:上班的路上听着喜马拉雅,工作的间歇刷着微课,下班的路上听着英语,碎片化的时间用得很充分,但结果是好像学了很多,但又似乎啥能用的都没有。
那到底如何,才能做到有效的碎片化学习呢?较有效的学习方式应该是在碎片化的时间里,做到体系化的学习。我给这种方法起了个名字:体系化碎片式学习。具体三个学习步骤:
第一步定一个应用目标
这个目标3个月的也行,1年的也行。
拿刚毕业的女生举例,你们肯定会遇到这样的问题:现在做销售,五年后万一嫁了高富帅当上全职太太,那我今天定的学习目标以后还有什么用呢?
其实,你们完全不用担心这个问题,因为定这个目标较大的价值不在目标本身,而在于以这个目标为导向,实现知识和能力的融会贯通。
没有目标,就会永远停留在浅层学习上。每天刷着知乎、听着得到,看似好像什么都懂,实则啥都不会!
第二步建立知识体系框架
从应用目标出发,分解出实现这个目标所需的知识,并组织为一个系统的框架。能否构建出一个应用导向的知识体系,是碎片化学习是否有效的基础。
没有这个框架,即使是整段的学习,你的知识也会是零散的。想想你的大学经历,学了四年,你能告诉我你的知识有体系吗?
第三步碎片化输入、体系化积累
知识体系有了后,无论学习时间多么短、学习内容怎么零散,你都可以根据应用的需要,碎片化地输入内容,系统地填充在知识体系的相应位置。
有的时候,哪怕是完整的学习内容,你也要将知识打散,再分别填充到你自己的知识体系中去。
应用知识的学习,较忌讳原文照搬或收藏,因为我们的大脑很容易被欺骗。
比如看到一篇微信文章觉得不错(比如本文),点击了收藏,这时大脑就会产生有收获的满足感,因此你基本就不会再看这篇文章了,也更谈不上会用了。
更有效的做法应该是在碎片化的5~10分钟时间里,理解文章的内容并将它打散,重新填充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中去。
我就是通过上面三步,做到在碎片化的时间里,系统地吸收碎片化内容的。其实,只要掌握了体系化碎片式学习的这三步,你也可以做到这一点。
2 如何以较少的重复形成习惯?
体系化碎片式学习,除了让我再忙,都有时间吸引大量的新知识外,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让我以较少的重复形成习惯。应用型知识如果不能转成思考或行为习惯,其实跟没学基本没啥区别,也就是老子说的“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但不幸的是,受限于意志力、可练习时间的限制,大多数人都很难坚持重复以形成习惯,成了众多“中士”的一员。
不过值得庆幸的是,因为天然的高频率、短时间重复的特点,体系化碎片化式学习无意间为习惯的形成提供了一个好的途径:
1、无需意志力
每一次的碎片学习其实都是被动重复的,比如某个知识在看某篇文章时又提到了,在听某段音频时又提到了,不再依赖意志力强迫自己去主动复习,这种被动重复次数一多,就很容易推动习惯的形成。
2、复习
在体系化碎片式学习方法下,每一次学习,都要将新的内容归到知识体系对应的位置中,所以每一次填充的过程,其实就是在回忆与复习。
运用这种模式的学习方法,既大大克服了无法抽出整段时间学习的限制,又克服了复习效率不高的问题,可以较少的重复形成习惯。
作为一枚标准理科男,在学习取一个10W+文章的标题时,就充分感觉到了上面两个好处。一开始,我仅仅花了1个小时,建立了一个标题命名自检的框架,除此以外,并没有花时间。不到15天,就让公众号文章的阅读量提升了150%。其实这15天,我养成的不过是文章标题命名的习惯:形式上要满足“这较好(how)玩(why)”、内容上要满足4大社交筹码。每天需要做的无非是在看到阅读量高的文章或视频时,都将这些标题往“这较好玩”、4大社交筹码里套一下而已。
3 做到体系化碎片式学习的关键
体系化碎片式学习这么有效,那要怎样才能掌握呢?其实,这套学习方法的在于两个:
第一,能否构建出一个的个人知识体系框架。
这个框架的构建需要严格地以应用为导向,同时需要结构完成、逻辑清晰。因此,你在运用的时候,务需要对个人知识体系框架的建立充分重视。就好比,如果我没能建立一个的标题命名框架:形式上符合“这较好玩”、内容上满足4大社交筹码的话,后面再多的碎片化重复其实都意义不大。
第二,学习前期能有足够的碎片化重复机会
虽然在海量碎片化信息中,遇到同样知识点的次数远远大于传统的大段学习,但如果遇到的重复次数不够,那对习惯形成的助推效果就会一般。因此,在学习前期要主动寻找相关知识点多的碎片内容。
4 总结
没有体系化的碎片学习,不但学习效果无法增加,而且还浪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但如果能做到体系化碎片式学习,你就可以用较少的重复,将理论内化为自身的习惯!
要做到这一点,也很简单,就是3步:第一步:定一个应用目标;第二步:建立知识体系框架;第三步:碎片化输入、体系化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