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上线后,一年级和初一学生怎么学?老师怎么教?
教育资讯 来源:网络 编辑:楠哥 2017-09-02 15:41:53

  新学期新问题,面对新教材上线后,一年级和初一学生怎么学?老师怎么教?为了能够很好的帮助到老师和同学对新教材的理解,这篇文章邀请到了为大家解析新教材。

新教材上线后,一年级和初一学生怎么学?老师怎么教?

  今天开始,中小学正式开学了。与以往不同的是,这学期开始,小学一年级语文、道德与法治,初中七年级的语文、历史、道德与法治均更换为新教材,使用部编本。

  8月28日上午,教育部召开发布会,介绍新编三科教材的有关情况,而这段时间,市教育局也在对市各中小学语文、历史、道德与法制等骨干教师进行了培训。

  所谓“部编版”教材就是由教育部直接组织编写的教材。

  新教材到底有什么主要变化呢? 昨日,伊顿教育教育邀请了我市三位老师对新教材进行了分析和指导。

  1

  小学语文:新教材先识字再学拼音

  今年新入学的小学一年级学生,将使用“教育部编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一年级“部编教材”有一个突出的亮点, 就是先识字再学拼音。

  教材内容的顺序调整,传递了拼音学习准确定位以及尊重儿童学习心理的教育理念。一方面 ,拼音只是识字的辅助性工具,拼音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更为、更为便捷地识字和学习普通话,因此,第一单元安排识字内容,就是为了强化识字的重要地位。另一方面 ,拼音作为抽象符号,对于刚从幼儿园走进小学的孩子而言,是具有很大难度的,新教材据此进行了调整,降低难度,教学进度大概往后挪一个多月,先做入学教育,开始识字教学( 5-6课),然后才学拼音。就是为了幼小衔接,放缓坡度,降低难度,减少学生学习的畏难情绪。

  此外,遵循“多认少写、识写分流”的原则,会认常用字300个,要求会写的100个字都是字形简单、构字能力强的独体字或合体字,但是更加重视笔画和笔顺的教学,强调学生正确书写习惯的养成。

  “和大人一起读” 

  小学的单元设计丰富,一般有思考练习题,单元课后还有《语文园地》(包括“识字加油站”“字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等,有的还有“展示台”“书写提示”)。此外,“和大人一起读”也是新教材的一个亮点 ,有像《小兔子乖乖》这样的儿歌,还有像《小松鼠找花生》这样的趣味故事。

  刘老师表示,增加“和大人一起读”这是为了拓展课外阅读、引发学生的读书兴趣,更好地培养学生自主阅读、持续阅读的良好习惯和学习能力。“学文如聚沙”,学生只有“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日积月累,多读多写,才能真正增强语文素养。同时也是强调亲子共读,让家人和孩子一起享受读书的乐趣,营造温馨浓郁的书香氛围,为孩子提供良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

  增加了古诗文的篇目

  部编教材增加了古诗文的篇目,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有古诗文 ,整个小学6个年级12册共选古诗文124篇,占选篇的30%,比原有人教版增加55篇,增幅达80%,平均每个年级20篇左右。中华传统文化基因是中国梦的魂与根,在儿童记忆的黄金时期,提供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可以更加充分地熏陶、感染、浸润儿童,从而更好地增强儿童的文化自信力。

  拼音学习要注意

  不要人为增加难度、进步要求

  一直以来,许多家长在对孩子拼音的学习上存在一些误区。去年为规范小学一年级拼音教学,市教研室曾出台一个《关于规范小学一年级拼音教学与评价的意见》,在该意见中明确规定,不要人为增加难度、进步要求,不应要求学生听写、默写、用拼音写句子或进行大量的抄默练习,更不要进行直呼音节、音节构成分析训练等。 同时,为了杜绝“幼儿园小学化”倾向,有效缓解学前儿童与家长对于拼音学习的过度焦虑,教师要特别关注拼音零起点和拼读出现障碍的学生,要“慢一步”“停一步”,放慢进度、降低要求,通过同伴互学、全班共学等方式,给予充分的学习时间和空间,增加全体学生都能达成拼音学习的目标。

  刘老师表示,拼音教学应准确把握,切实贯彻《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的目标要求,《课程标准》第一学段教学要求中提出:“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学习独立识字。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学会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

  降低难度 增加趣味性

  老师们在汉语拼音教学中,要注意两点,一是对汉语拼音的要求不宜过高,要明确拼音只是识字、学习普通话和查字典的工具 ;另外,要重视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

  注意这两点,就要降低拼音学习的难度,增加学习的趣味性。比如,新教材在拼音单元中,安排了音节词的拼读和儿歌诵读的结合,这是为了巩固所学的音节,也使拼音教学与韵文诵读结合,激发兴趣。注意拼音单元的生字、词只需会读、会认即可,不需要书写,也不需要进行具体的字形分析;儿歌的教学意在巩固拼音和激发学习的兴趣,教学时可采用多种形式的诵读,不要求学生理解和背诵。

  家长要明确阶段性学习任务

  汉语拼音是整个小学阶段的学习任务。因此,学习汉语拼音不要急于求成,应循序渐进、分步完成学习任务。

  一年级上学期汉语拼音集中学习为初学阶段,学习声母、韵母、音节拼读等内容,教师应围绕认读字母,拼读音节与用拼音识字等重点内容进行教学与指导。一年级识字、课文部分以及二年级一个学年是拼音的巩固阶段,教师应有计划、分阶段,随文进行梳理和巩固,指导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阅读和查字典,在拼音实践中逐步内化汉语拼音知识和拼读规则。第二、第三学段则是熟练运用阶段,教师应在学习生字词、朗读、查字典等学习过程中,通过不断复现、再认等方式,指导学生通过经常性的练习,不断提升拼音运用水平。

  加强音节拼读能力的训练

  小学阶段的拼音学习,不追求知识的系统性,不要求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不要求听写默写、直呼音节。拼音学习的功能定位主要是能够熟练地拼读音节,运用汉语拼音识字。因此,教学的着眼点应该聚焦音节拼读环节。教师可以利用课文插图等教学资源,创编易读易记的儿歌,指导学生掌握拼读方法,并设计灵活多样的拼读活动,让学生在玩一玩、做一做、说一说等游戏活动中练读拼音词、拼音句,增强学生实际的拼读音节能力。避免总是教师领读或始终让学生按音节表的顺序拼读等机械训练。

  拼音和识字教学双线并进

  汉语拼音的学习是为了更好地识字和学说普通话,并主要在识字与阅读过程中逐渐熟悉巩固。因此,要改变原先单纯、孤立地学习汉语拼音的状况,运用识字与汉语拼音的学习双线并进、同步进行的方式,多给学生提供接触音节的机会,并把音节放在的语境中,让学生凭借拼读音节来识字、诵读儿歌、阅读文本,在识字与阅读实践中复习巩固、熟练运用。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汉语拼音的书写重在正确,不要强求美观。拼音书写作业放在课堂上完成,不要布置书面家庭作业,更不要布置机械性抄写与默写等作业。

  不允许进行书面过关考试

  拼音单元学完之后,不允许进行书面过关考试,不允许进行出《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的考试。 要综合运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充分发挥评价的诊断、激励、指导功能,在平时的教学中,针对一年级学生的心理需要,应以表扬、鼓励等积极评价为主。在一年级第一学期结束时,创设生活化、游戏化的真实或拟真情境,采用拼音闯关、拼读竞赛、拼音游园会等儿童喜闻乐见的多样化形式,考查学生当场拼读音节、识读汉字、朗读儿歌等拼音运用能力,让学生体会学习汉语拼音的意义,进一步激发学习汉语拼音的兴趣。一年级上学期的拼音测试形式以口语测试为主,以等级制评价为主,同时可辅以激励性的评语,对学生从正面加以引导。教师应在接下来的阅读教学、识字写字教学中不断再现、巩固汉语拼音,根据学生拼读方面的问题和障碍有针对性的练习、纠正、评价。并在以后的书面检测中有效融入拼音内容的评价。

  刘春(市教育教学研究室小学语文教研员)

  2

  初中语文:扩大阅读量 名著进课堂

  是“部编教材”的实验区,去年就有学校开始试用,今年可以说是延用。今年初中八年级和七年级都将全部使用“部编教材”。

  部编教材强调读写的结合

  部编教材强调读写的结合,在学习课文的时候后面会有一道题目是写作。另外写作成为了专题单独存在,每个单元的后面都有写作的专题。而且写作的专题这个单元在干什么,这个单元在学什么。而且这个专题是在学生做的当中完成的,而不是在老师的说教当中完成。

  李老师说,以前有写作专题的时候,都是老师教给学生,这个单元学习什么,在写作当中你应该干什么等等,而现在不是,现在需要学生在写作实践和写作体验当中完成,就形成学生在写作单元中自然形成了“我应该这样做”,而不是老师教给学生的“你应该这样做”。

  写作单元就是对写作的一般要求和写作的专项要求相结合来完成,既有写作的一般要求,比如“热爱生活,热爱写作”。像叙人叙事的记叙文,这样就是专项要求,比如“写人要抓住特点”这就是专项要求。

  初一两个学期一共12次写作课,每个单元1次。分别是热爱生活热爱写作,学会记事,写人要抓住特点,思路要清晰,如何突出中心,发挥联想与想象,写出人物精神,学习抒情,抓住细节,怎样选材,文从字顺,语言简明。每次都突出一点,给予方法。举例来看,“怎样选材”这一次作文,集中要解决的就是选材问题,结合《阿长与山海经》的学习,思考材料与中心的关系,以及怎么详略处理,然后出作文题,提示作文方法。

  重建语文知识体系

  部编教材重建语文知识体系老师拿到手里后比较好用。他在单元组合的过程当中,采用“双线组织单元结构”,就是两条线组成一个单元,一条线是人文主题,另一条线是语文要素。他们用人文和语文要素两条线就组成这么一个单元。

  李老师说,在一个单元的阅读体系当中又有“三位一体”的特点,有教读课文、有自读课文、有课外阅读构成了阅读体系。在单元教学语文要素方面, 每个单元都有一种阅读方法,还提供一种阅读策略,所以老师教的时候,学生学的时候目标更集中,这样的收获比以前学习效率更高。初中语文部编教材强调“一课一得”,比如七年级上的第一个单元,阅读的方法就是朗读,强调朗读当中的停顿和重音。所以这一个单元学完后,学生朗读的停顿和重音就掌握了。在这一个单元当中,学习的策略就是强调品味精彩的语言,也就是在这个单元当中老师只教学生学习怎么样去品析精彩的语言。以前我们学习文章什么都学,较后学生是什么都没有得到,而现在在这一个单元里就教给学生一个阅读策略就是怎么去品味精彩的语言。那如何去品味呢?就是课文中优美的句子、精彩的修辞(比喻、拟人)可能就是这个单元学生品析语言的重点。比如,他是怎么使用比喻的、怎么使用拟人的,这种比喻和拟人的表达效果如何,这一个单元当中的每篇文章都进这样的阅读和学习。

  一个单元一般有4篇文章,2篇是教读课文,2篇是自读课程。而这种阅读方法和阅读策略的指导,在教读课文中完成后,学生就要根据所学到的方法和策略到自读课文当中去实践和体验自己学习的效果。

  “部编本”语文教科书如何体现知识体系和能力点?

  李老师表示:有5个“渠道”

  ▼▼▼

  第一,是教师教学用书,会给大家排列一个表,每个学段、单元,甚至每一课要学习哪些基本的知识,进行哪些需要的训练,都一目了然。

  第二,每个单元的导语(从中年级开始),对本单元学习的重点,包括知识点或能力点,亦有提示。

  第三,每一课的思考题和拓展题,必定有一两道题是按照相关的知识点或者能力点来设计的。

  第四,综合性学习、写作、名著选读等方面,全都有学习方法或者训练目标等提示,有的还比较具体。

  第五,初中每个单元都有一两块“补白”,努力练习课文和教学内容,用比较浅易和生动的语言来介绍语法修辞等语文知识。

  名著阅读进入课程

  初中语文“部编教材”,外形变大,原来苏教版的语文教材是32K开大小的,现在变成大开本。其次,每册书的选文量减少了,原来每册书是30篇课文,现在是24篇课文。李老师说,文章少了课本变薄了,并不是说学生的阅读量就减少了。“部编教材”主编温儒敏先生,提出一个宗旨“专治读书少”的习惯,让学生扩大阅读量,进行海量阅读,也就是说今后的语文要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

  李老师说,这个阅读量是从课外的名著阅读中来,不能只指望这一本书让孩子学好语文了,要开发大量的阅读教材。一个是扩大课外的阅读量,另外名著阅读课程化。名著阅读不再是学生课外的阅读读物了,是课内阅读的教材,名著阅读要进课堂进入课程。而且每学期都有两部需要读的名著,4部分享的名著,也就是说一个孩子一年就要读12部名著。语文的学习就是靠阅读,而这一年12部名著的阅读量,会让孩子的语文成绩有很大的增强。

  增加传统文化的篇目

  “部编教材”增加传统文化的篇目,就是古诗文的量和古诗文的篇目在增加。李老师说,我们进行过这样一个统计,小学一年级开始就有古诗文,整个小学6个年级12册共选古诗文124篇,占选篇的30%,比原有人教版增加55篇,平均每个年级20篇左右。初中古诗文也是选124篇,占选篇的51.7%,比原来的人教版也有增强,平均每个年级40篇左右。体裁更加多样,从《诗经》到清代的诗文,从古风、民歌、律诗、绝句,到词曲,从诸子散文到历史散文,从两汉论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小品,均有收录。革命传统教育的篇目也占有较大的比重,小学选了40篇,初中29篇。鲁迅的作品也选有《故乡》《阿长与山海经》等9篇。

   李文利(市教育教学研究室初中语文教研员)

  3

  历史:史料更加多样化 趣味性增加

  今年历史教材的变化还是很大的,和《语文》一样,《历史》教材也进一步加强了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涉及历史文化名人40多位,科技文化著作有30多部。教材系统介绍了中华民族近代斗争史,突出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建立和不断发展的历史,分别介绍了40多位老一辈革命家,以及为中华民族解放事业而英勇献身的革命英雄。

  同时教材还注重加强民族团结教育、主权和海洋意识教育、国际理解教育,以史实为依托讲述西藏、新疆、台湾及附属岛屿钓鱼岛、南海诸岛等作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历史渊源。

  从内容上看有三个特点第一 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将正确的价值判断融入到历史的叙述和阐述当中,所以体现出来思想性和科学性的统一。这也是历史比较明确的表述,尤其是强化了正确的价值观。第二 ,对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他的领导作用叙述的比较,强化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历史必然。第三 ,他比较注重引导学生更好的去理解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的发展格局,特别注重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

  编写体系也有了调整,用点线结合的方式来编写。完全按照历史发展的阶段和顺序,以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把重要的历史事实串联起来。

  在图和文字的表述上,新教材更加图文并茂,史料会更加的多样化。 所以说这本书看起来会比较好看,趣味性也在增加。教材是老师教的一个工具,学生读起来可能有困难,但是这个新教材好的体现出教本和学本好的结合。比如,栏目的设置:前面的导言,有很多的图片,问题的思考,材料的研读、课后的活动、知识的拓展。

  内容总量上来讲,比以前有稍微的减少,有一部分内容删掉了,但是也增加了一部分。这增加的部分就让历史的发展更完整了。

  这个新版历史教材是根据《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标准》(2011版)编写的,强化了学科的能力,学生的素养。比如史料的解读、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这些素养都会在初中的教学当中体现。不单纯是记忆史实、初中是要了解基本的历史知识、历史概念。但是它又不仅仅是这样,还要求学生去理解哪一段历史,还要知道怎么去解释某一种历史现象,能够学会分析一种历史问题,从而能够更好的认识今天的世界,解决现实当中的问题。对能力的要求有所增强,死记硬背的东西有相应的减少。

  4

  小学《道德与法制》引导孩子热爱生活

  我市左兆军老师参与了“道德与法治”低年级部分的编制

  从2016年起,将义务教育小学和初中起始年级《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思想品德》教材名称统一更改为《道德与法治》。新学期开学后,在中小学单独设置“道德与法治”课程,统一使用部编教材。

   绘本式表达让学生更易产生学习的兴趣 

  《道德与法治》低年级部分的编制工作,由五位教师参与编制,市教育教学研究室教研员左兆军老师就是其中的一位。左老师表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依据与儿童生活的紧密程度,按照自我—家庭—学校—社区(家乡)——世界的顺序,由近及远地设计了我的健康成长、我的家庭生活、我们的学校生活、我们的社区与公共生活、我们的生活、我们共同的世界等六大领域。初中教材将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国情等知识领域融合起来,囊括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公民意识教育、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法治教育、主权意识教育、国情国策教育、国际交往教育等。

  每册有相对集中的教育主题

  “在小学阶段《道德与法治》着重于让学生感知生活中的法,身边的法,培育学生的观念,规则意识,诚信观念和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左老师表示,部编教材每一册都设置了相对集中的教育主题,如一年级上册的主题为“适应新生活”。一年级是孩子学校生活的开始,由此,学生的整体生活空间发生了重大转变:由原来的以家庭和社区(周边邻里)为主,转变为学校、家庭、邻里。学校生活空间由此进入到学生的生活世界,并对其整体的生活世界产生空间与意义上的巨大的影响。引导学生适应自己生活的巨大变化,是学生面临的较大的生活问题,因而,也是本册《道德与法制》课程的教育主题。

  绘本式表达让学生更易产生学习的兴趣

  一年级上在单元间逻辑上,生活叙事的时间逻辑排列+生活领域的空间布局;上学-学校生活-家庭生活-温暖的生活;学校-家庭-社会。以一年级上第一单元《我是小学生啦》为例,本单元针对儿童开始上学所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分别对儿童的学生身份认同、建立新的同侪社交群体、熟悉和了解新生活中与自己有密切关系的成人群体、认识与熟悉自己的求学之路这四个方面对儿童进行引导,帮助儿童以积极的心态顺利开启上学生活

  第一单元“我是小学生啦”主要针对学生学校生活开始这一重大事件,引导学生以积极的心态适应学校生活这一新的生活形式,这里的空间逻辑是从家庭到学校,隐含着孩子身份的重大转变,包括对自己角色的认同与适应(开学第整天),对集体生活中的新人物的认识与交往:与自己朝夕相处的新伙伴的认识、交往(拉拉手,交朋友),与学校老师及其他园工认识与交往(我认识您了); 对从家庭到学校这一自己将走过六年的充满关爱、也会有潜在的安全问题的路程的熟悉与适应(上学路上)这样的顺序安排,既符合学生从家到学校的生活叙事逻辑,也符合学生首先关注人的认知心理。

  第二单元“学校生活真快乐”主要引导学生适应学校这一新的生活空间及其中重要的生活事件展开,主要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认识与了解自己的新校园,增进对校园及学校生活的亲近感(我们的校园);感受与了解学校生活的制度化特点(校园里的号令),为很好地进入制度化生活打下基础;了解学校生活的两个主体生活形式:“上课”与“课间十分钟”,课堂上能够自主参与学习,课间能够积极愉快地玩耍,这里的逻辑是由学校生活的空间,到学校生活的内容,并特别关照了两种较基本的学校生活形式。

  第三单元“家庭中的安全”主要引导学生的家庭生活,特别是有学校生活介入后的家庭生活的变化:家庭生活由原来的自然状态进入一个反思的状态,学校生活加入后的家庭生活安排,主要设计了对孩子来说较重要的四个家庭生活主题:玩、饮食、安全、作息时间安排,引导孩子由一个自然的家庭生活状态,进入到一个自觉、文明、安全、自主治理的家庭生活状态的启蒙。

  第四单元“天气虽冷有温暖”,引导学生了解季节变化对自己生活的影响,能够积极适应变化,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美丽的冬天),快乐健康地生活(健康过冬天)。

  在这一个单元中,学生生活还有一个重要的生活事件,也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大事件:新年。这里安排了两课内容“快乐过新年”、“新年的礼物”,引导学生了解元旦和新年这样的节日, 能够在老师的帮助下举行班级规模的集体联欢活动,认识新年的不同风俗,了解其文化内涵,初步体会新年对生活的文化意义;总结一年的成长经历,感受成长的快乐,并对成长中的帮助者心怀感激,对未来充满美好希望与期待。

  另外,同一教育主题在不同册教材也有不同的教育定位和逻辑上升,绘本式表达的教材语言能让学生更容易产生学习的兴趣。

  课程性质 也发生了变化

  课程统一更改为“道德与法治”后,2011版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也进行了适当的修改。比如课程性质方面,原来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而启用新课标后,课程性质也发生了变化,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一门以小学低年级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具有良好品德与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

  其课程结构框架的三条轴线是:儿童与自我、儿童与社会、儿童与自然。四个方面是: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积极地生活;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动手动脑、有创意地生活。左老师表示,三条轴线和四个方面交织构成了儿童生活的基本层面。

  教材中另一个明显的变化是新增很多“探究与分享”版块,老师会挑选一些有价值的问题课前布置,给同学时间查找资料、课前思考,以期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生命教育由之前的一课增加到了一个单元,内容设置上层层递进,从探问生命到如何珍爱生命再到如何让生命更有意义。

*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由秦学教育整理编辑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文章标签:
上一篇:为增强师范院校教育,北京师范大学率先表态 下一篇:教育较新关键词:弹性离校、社会培训机构管理淘宝模式等
预约领取试听课
我们为您准备了
  • 学业水平系统测评
  • 个性化针对教学计划
  • 线下逆袭试听课
  • 系列学科学习资料
确认预约
热门活动
补习学校
补习学校
考前冲刺
考前冲刺
艺考冲刺  不一样的艺考培训
艺考冲刺 不一样的艺考培训
个性化一对一  小班课辅导
个性化一对一 小班课辅导
  • 热门课程
  • 热门资讯
  • 热门资料
  • 热门福利
亲爱的家长(学生)您好:
恭喜您,您已经预约成功!
同时你将获得一次学习测评机会
+年级学科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