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2017-2018学年下学期高一开学检测语文试卷答案:
1.A (①体悟:强调在实践中的感受、感悟,领悟侧重于理论性的体会; ②流淌:液体流动。展现:明显地表现出。根据语境应选“流淌”; ③振聋发聩 用来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 醍醐灌顶:佛教指灌输智慧,使人彻底觉悟。比喻听了高明的意见使人受到很大启发。根据语境应选“振聋发聩”)
2. D(A. 成分残缺,后一分句缺少主语,可以去掉“面对”;B. 语序不当,应为“安全范围不仅取决于本土治理,还取决于主权所不及的海洋和贸易区域的秩序”; C. 结构混乱,应把“,形成较终方案”改为“形成的”。)
3.【答案】A 综合来看,几个句子的中心议题是“这真是大自然的神秘原则,造物主的微妙工夫!”答题时既要抓住前后的衔接词、照应词排序,又要注意横线间的标点符号,注意层次。从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看,明显是(2)和(5)排在一起,且(2)在(5)之前,这样排除答案B项和D项。而(5)如果处于末句,则语句没有说完。所以(5)不能在该语段的较后,这样排除C项,答案只有A项正确。
4.【答案】D 紫云,比喻,因岩石的倒影如天上的云。
5.【答案】D ( A把轻浮的人走向毁灭的过程比喻成飞蛾扑火;B.把学者的长处比喻成麝香:C.把工作中的协调一致的方法比喻成弹钢琴;D.轮船和扁舟同类事物,此句仅是比较后的夸张。)
6.【答案】B【解析】顾,顾及。
7.【答案】D【解析】“先妣”指已去世的母亲。
8.(1)【答案】妹妹回家省亲,就理直气壮地直言分辨(区分)是非,开解调和她们的矛盾。“归”“侃侃”“处”“调”各1分,句意1分.)
(2)【答案】待奉婆婆,教导子侄,让他们不致荒废学业,家庭因此没有败落。(“奉”“姑”“诸子”各1分,句意1分。)
9.【答案】安静严肃,丈夫气概,做事专心,能识大体,清贫自守。(每点1分。其他答案合理亦可。照抄“静穆专一”不给分。)
#p#副标题#e#
【附:译文】
唉!自从我妹妹亡故之后,我母亲没有侍奉的人了!
我共有兄弟六人,妹妹二人,亡妹年长。我家前前后后进门的妯娌,有的相处得不好以致有隔阂,我母亲常常忧虑不安。妹妹回家省亲,总是理直气壮地直言分辨妯娌们的是非,调解她们之间的矛盾。妯娌们全都低头接受,没有抵触,于是我母亲十分高兴。起先,我先父(侍御公)和母亲住在京都的邸舍,我和三弟跟从(住在那里),大哥携带嫂嫂在远方做官,只有妹妹留在家里,四弟、五弟、六弟、小妹跟着她过日子。那些洗衣、洗菜、做饭、缝补的事情,以及其他家内的事情,都亲身担当,没有不办理妥当的。嫁到张家以后,第二年,她公公卧病在床,妹妹照管他的饮食,和妹夫一起备办药物,都得当有度。公公病情紧急,妹妹将盂置于开水中,等候温热了侍奉他喝药,孩子整天哭,也顾不上。
我兄弟几人上学,家中常常亏欠,只能到处借贷。妹妹的公公因为我妹妹贤能,又看中我兄弟几个,不等我家去求借,就供给我家。我兄弟几人结婚、做官的花费,张家的资助居多。等到妹妹的公公逝世之后,我家兄弟分家,妹夫本来就孝顺,愿意奉养我母亲分担我的压力,母亲也说:“你弟弟弟媳侍奉我小心周到,能照顾好我。”当时贼人(太平军)大肆骚扰,妹夫凭另外一支以青巾裹头的军队被朝廷特别起用,跟从侍御公、袁忠愍公在淮陕西北讨贼,常常不在家居住。后来又跟从曾文正公到南昌,又配合主力军作战的部队将领与我在吴中会师,妹妹整肃操持家庭,在覆亡纷乱中,侍奉婆婆,教导子侄,让他们不致荒废学业,家庭因为这没有败落。吴中平定,我接母亲过来奉养,妹妹侍奉前来。我的继房不熟悉婆婆的起居,很担心不称母亲的心意,妹妹在一旁指导她,于是婆媳相处得十分融洽。
所以妹妹去世,我哭得特别伤心。妹妹生平安静严肃做事专心,在家总是默默不语不苟言笑。我常夸妹妹安静正直有大丈夫风范。谁料,刚刚四十岁就辞世了呢。唉,伤心啊!妹妹是在同治丁卯二月六日去世的。丈夫的名字叫绍棠,字又堂,就是和我一起在平吴中的那位将领,后来他累积功劳被封为都督。我曾说:“妹夫当初和我在吴中会师,我本来还猜忌在兵荒马乱中妹妹应该会阻止他前来的。”妹妹说:“大哥正在难中,不能坐视不管,哪怕牺牲自己也应前往救助,况且死生是命啊。”等到吴中平定,妹夫总领军队了。有一支降军,馈赠他千金,妹夫推辞了。降将心理不安,让随从秘密地将钱献给我妹妹,妹妹也推辞了。那位降将又私下亲自坚决请求收下,妹妹表情严厉地推辞,始终没有接受。
10(1).首句秋雨初晴,秋空如洗,青山红树显得分外明丽,营造出清新明丽的意境,给旅人带来愉悦;接着因路转陡,内心难免有怀疑无路可走的担忧;忽然看到临水人家,内心惊喜;然后写宁静安详的烟村给词人带来的一种有所依托的温暖和慰藉;同时,眼前如画的烟村,也触发了词人一缕思乡之情。
10(2).这一句“只恐”写欲防范而不能,似未然而实不期然而然,“凄凉”形容一掬“乡心”的况味处此境地,“心”不由已,写出乡思之惆怅,点明了题旨;又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承接上片写景,点出旅愁乡思的主题;领起下文,抒写独宿孤馆,乡思盈怀的孤寂之情。
12.①引出本文的写作对象梨花;②都借梨花传达出无限的愁思,奠定了全喜而又忧伤的情感基调,总领全文;③与下文难怪古人写梨花都会有油然而生的惆怅相呼应;④与结尾让人的情感在欣喜地同时又感到悲伤首尾呼应,浑然一体,结构完整;⑤点题;⑥点出了梨花的文化内涵,增添文章的文学意蕴。(每点1分,写出4点就。)
13.①运用比喻、比拟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突出了梨花的特点;②运用衬托的手法,用浅浅的红衬托出梨花的纯白;③按照花期的时间顺序进行描写;④从视觉嗅觉等多角度描写了梨花的情态,颜色和味道;⑤突出了梨花的白是一种真正的纯净的白的特征。(每点2分,写出三点就)
14.①写出了在罗马街边栽种的果树散布的果香有特殊的美感。②与上文国内城市中没有挂果的树形成鲜明对比;③借以流露对国内城市缺少摇着满枝果实的树的遗憾之情;④委婉地表达了对国人道德水准危机和人性脆弱的担忧之情。(每点1分)
15.①苍老的树干能绽放娇美的梨花,让人感叹造物主的神奇;②枝干的苍老衬托出梨花的娇美,令人愉悦;③娇美的梨花美得脆弱,令人感伤;④由花及人,使人联想到生命历经沧桑与艰辛,依然可以绽放出美丽;⑤美好的一切可能脆弱易逝,需要懂得深深地珍惜。(意思相近即可,每点1分,写出5点)
16.(6分)华人这一次没有得到诺贝尔奖,国人积久的愿望没有实现(原因1分),心理很不舒服(心里失望)(心理状态2分),就认为诺奖评选有潜规则,喜欢“锦上添花”,压制新人,(或怨天尤人或喜旧厌新)(想法1分)以此获取短暂的心理平衡(或为自己开脱)(2分)。
17.(6分)酸葡萄心理可以获得一时的心理平衡,或许可以转嫁中国科学界的声誉危机,(2分)但不利于审视自己的研究状况,(1分)不利于改进自己的研究,缩小和诺奖成果的差距。(1分)对中国科学研究的发展与提升是极为有害的。(2分)
18.(6分)对科学研究和评奖要有科学的态度,克服浮躁心理,酸葡萄心理,保持与世俗的距离;在研究项目上杜绝急功近利的功利主义思想,踏实进行科学创新研究和科学价值高的项目研究;建立起真正的科学自信,失败了不气馁;了解并熟悉国际规则,遵循规则进行研究,克服中国科研领域的弊端。(每项2分,答对3项得6分;其它合理的答案酌情给分。)
19. 写作提示:“于无声处”出自于鲁迅的诗歌,原句为“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意思是在社会沉寂无声的时候,自己浮想联翩,心系,透过变幻的风云似乎听到了惊雷之声,看到了民族的希望。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有诗说“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是在无声之处体会到了另一种深深的情感。这就告诉我们,“无声”不等于“无有”,而是蕴涵者无穷无尽的事物、情感,可以观、可以感、可以品、可以思,“无声”有时是可以胜过“有声”的。
既然如此,我们就完全可以“精鹜八极,神游万里”,把世间的一切纳入到“无声”之中去,联想的天地是无限广阔的。我们可以在“无声”中思考宇宙、人生,也可以在“无声”的事物里感知真情、体悟哲理,更可以在“无声”的体味之后,发出有声的呼唤甚至呐喊。例如明月无声,可以勾起海峡两岸团圆情,也可以激发探索宇宙奥秘的雄心(嫦蛾一号);又如夕阳下的虎门古炮,可以触发我们的民族情感,激发我们中华崛起的壮志;再如雷锋雕像无声,可以启发我们对人生的思考,增强我们的思想境界和人生价值;历史无声,可以作我们的镜子,悟透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如此等等,不一而足,题材是极其丰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