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上海新高考?
网友一:2017年被称为新高考改革元年,在高考前、上海试点城市的家长还有考生都是茫然的,不知道新的高考规则较终会对自己造成什么样的影响!等到高考结束,今年的探路者给后来人提供了很多借鉴的经验!
选课的大部分学生的选考科目是文科、理科交叉选择。全省选择选择传统文科的由40%下降到10%,传统理科的学生由60%下降到17%。
物理快要被放弃
物理在几门选科中属于比较难的一科,这个是考生的共识,如果不是某些高校规定自己只招收高考报考物理的考生,那么我想某省今年报考物理的人数就不会骤降了,而是几乎没有!
比喻
前几天在网上看到了一个比喻,感觉很贴切:
都在要求减负,以前是学习加减乘除,每天做200道题。
为了减负,教育领导想到了一个好点子:以后学生可以自己选择学习内容:比如只学加减。
既然只学加减,为了竞争过其他高校,那么老师就说,以后每天做300道题了!
现在好了,都认为变得了!
功利
其实也是很正常的,高考本身就是一个选拔性的考试,既然是选拔性的,那么肯定就是以分数为准,谁会去啃硬骨头呢?
30万的考生,哪怕这个人在30万人里面物理拍到前8万名,但是他在8万人里面垫底,肯定也不会选择物理啊!
网友二:新的高考政策改革今年增加了山东,北京等省市,之前试点的和上海无疑是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尤其是在当前全员创业,全民创新的形式下。
新的高考改革政策更加注重了学生个性化的发展,给了学生更多的发展可能,其实也是在某一专科领悟提升了培养的提前量,毕竟做学问搞科研不是那么容易通过四年大学再加研究生就研究出来成果的,现在出来的成果更多的是靠一些的人员,他们理解领悟力强,在短短的时间内能够做出成绩,而这部分人本身也有很多从大学之前更早的时候打下了基础。而新的高考改革政策就给了更多的人在某些更加的领悟更多的培养时间,更加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和因材施教的理念。有了从高中甚至延伸到的初中和小学阶段重点性的培养某些专长,在进去大学的相关才能是更加对口的学员,也能更容易出现新的研究等成绩。
因此对于新的高考改革政策,举双手赞成。政策是死的,人是活的,怎么理解和应对也能体现出人们的心态,到底上学是为了培养人才还是混合文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