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传》想必很多人都看过,其中的贵妃年氏因为其哥哥年羹尧的战功,所以在后宫的势力大,连皇后都要敬她三分。不过后来年羹尧恃宠而骄,皇帝是不允许他在这样发展下去的,于是在年羹尧给皇帝写的奏章中因为写错成语“朝乾夕惕”,而被皇帝赐死了。那究竟朝乾夕惕是什么意思呢,年羹尧究竟将这个成语写成了什么,断送了自己的前程和性命。
成语出处
“朝乾夕惕”较早出自《易经》。《易经·乾卦·九二爻辞》:“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1、“乾”是易经里经常出现的字,有很多意思,大体可以代表“阳、光明、君父”等等意思。“君子终日乾乾”可以理解为君子整天都做光明正大的事情。
2、“夕(晚上)惕(警惕)若(如同)厉(危险处境)”,可以理解为君子晚上则时刻警惕反省,就如同面临危险处境一般。
3、“无咎”,则是指如果君子做到了“朝乾而夕惕若厉”,那么就不会有麻烦了。
4、由此而来,“朝乾夕惕”逐渐演化为一个成语,意思就是:白天光明正大(进一步引申为获得皇上恩宠褒奖)、晚上则时刻反省自己的君子行为。
因成语写错被赐死?
清中期名将年羹尧,在功成名就后逐渐失宠,原因有很多,这里只谈谈较终“写错成语”的事件。
公元1725年,出现了“日月合璧、五星联珠”的所谓“祥瑞”,年羹尧和其他臣子一样,上贺表给雍正。但年羹尧的贺表字迹潦草,并把“朝乾夕惕”四字颠倒写成了“夕惕朝乾”。已经对年羹尧极其不满的雍正,于是大怒,指责年羹尧是故意把字颠倒“归之于朕耳”,认为其“显露不敬之意”。
自此,年羹尧彻底失宠,被解除川陕总督职务、交出抚远大将军印,调任将军。不久,群臣陆续揭发其罪状,较终年羹尧被赐自裁。
其实,仅从语文角度看,“朝乾”与“夕惕”是完全并列的关系,这样的成语有很多,比如“披星戴月”、“早起晚归”、“悲欢离合”、“长吁短叹”、“物美价廉”、“明争暗斗”等等——两者谁在前、谁在后,并不导致意义的太大变化。
但是!如果别有心意的“挑刺”,则可以把“夕惕朝乾”理解成“晚上警惕,以应付白天要面对的皇上”,带有时间顺序和逻辑关系的理解这个成语,当然,这实在是过于刻意和苛刻的曲解了。
年羹尧之死,当然不是“写错成语”导致的,这只不过是一个“导火索”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