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数学学习的开始和结束都伴随着等式填空题,这可以说是一年级小孩子一块需要啃掉的硬骨头。等式填空题考查的是“等式的性质”,可是要给孩子讲清楚这块的知识点真的很难。但我今天要将这部分难点讲清楚,让我们的学生们以后不在害怕碰到等式填空题,而是的解决这类题型。
第一次接触这种题,在小学一年级上册:
9-()=6
很多老师会用实物法来讲解这类题,也取到了不错的效果。
但是看过教材发现,这样的题出现在数的组成(分与合)——它可使孩子理解整体与部分、部分与部分之间的关系。
所以我们从数的组成开始,
比如
我们可得到减法算式:
10-6=4,10-4=6
这个过程在学习数的组成中要反复演练,让数的组成成为加减运算的基础,使数的组成学习与加减运算结合起来。
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看到它们:数的组成中的整体是10和部分是4、6,转化加减运算。
逆推一下:存在加减运算必定能转化为数的组成找到整体和部分,从而进行求()的运算。
在咱们的问题中,可得到
可知道,
所以可以括号:整体-部分1=9-6=3
比如到了一年级下册:53+()=71
转化为数的组成的图示:
所以括号内是:71-53=18
较好再代入检验一下是否正确:53+(18)恰好等于71。
一年级的孩子还没有学习等式的性质和移项,所以我们会选择这种方式来解答。
如果孩子对数的组成和加减运算间的关系掌握得十分透彻了,就可以看到算式分清整体和部分直接上手算就可以了。
再举一例:68-()=45
整体:68
部分:()和45
所以括号内:68-45=23(为了增强正确率,建议代入检验一下)。
还有比如:()-12=36
整体:()
部分:12,36
所以括号内:12+36=48(代入原式检验)
啃下这块等式填空题怎么做?的硬骨头,教材的编写已经为我们安排得妥妥的,这更坚定了我让孩子从课本出发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