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遵义航天高中2018届高三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含答案及考点解析
高中 来源:网络 编辑:楠哥 2018-02-25 14:18:13

 以下是伊顿教育小编整理的贵州省遵义航天高中2018届高三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含答案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毎小题3分)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殷墟甲骨文是商代晚期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商王室及其他利用龟甲兽骨占卜吉凶时写刻的卜辞和与占卜有关的记事文字。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对中国学术界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甲骨文的发现证实了商王朝的存着。历,系统讲述商史的是司马迁的《史记•殷本纪》,但此书撰写的时代距商代较远,即使公认保留了较多商人语言的《尚书•盘庚》篇,其中亦多杂有西周时的词语,显然是被改造过的文章。因此,胡适曾主张古史作为研究对象,可“缩短二三千年,从诗三百篇做起”。从甲骨文的发现,将商人亲手书写、契刻的文字展现在学者面前,使商史与传说时代分离而进入历史时代。特别是1917年王国维写了《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考》,证明《史记•殷本纪》与《世本》所载殷王世系几乎皆可由卜辞资料印证,是基本可靠的。论文无可辩驳地证明《殷本纪》所载的商王朝是确实存在的。

  甲骨文的发现也使《史记》之类的历史文献中有关中国古史记载的可信性增强。因为这一发现促使史学家们想到,既然《殷本纪》中的商王世系基本可信,司马迁的《史记》也确如刘向、扬雄所言是一部“实录”,那么司马迁在《史记•夏本纪》中所记录的夏王朝与夏王世系恐怕也不是向壁虚构,特别是在20世纪20年代疑古思潮流行时期,甲骨文资料证实了《殷本纪》与《世本》的可靠程度,也使历史学家开始摆脱困惑,对古典文献的可靠性恢复了信心。

  甲骨文的发现同时引发了震撼中外学术界的殷墟发掘。“五四运动”促使中国的历史学界发生了两大变化:一是提倡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古史辩派对一切经不住史证的旧史学的无情批判,使人痛感中国古科学的考古资料的极端贫乏;二是历史唯物主义在史学界产生了巨大影响,1925年王国维在清华国学研究院讲授《古史新证》,力倡“二重证据法”,亦使中国历史学研究者开始往重地下出土的新材料。这些历史因素对近代考古学在中国的兴起具有催生作用。1928年秋,当时的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开始发掘殷墟,其较初的目的乃是继续寻找甲骨。而第二次发掘时,已从主要寻找甲骨变成了对整个遗址遗存的科学发掘。

  甲骨文的发现还大大加速了对传统的中国文字学的改造。汉代以后中国的文字学家崇尚许慎的《说文解字》,传统的文字学主要是《说文》学;但由于北宋以来金石学的发展,特别是对金文的研究,已不断地用商周古文字对《说文》的文字学进行补充。到了清代,对金石学的研究进一步深入,使《说文》的放心性受到了极大的冲击。甲骨文的发现提供了汉字的早期形式,其构成离小篆甚远,多有象形、会意文字,令当时学者眼界大开。《说文》以小篆为本解释字源的理论难以维持,自此中国文字学就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p#副标题#e#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殷墟甲骨文是商代后期王公占卜凶吉时写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它的发现对中国学术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B.在殷墟甲骨文发现之前,人们只能从有限的文献记载中了解到中国历存在过一个商王朝,然而这些文献却并非成于商代。

  C.1917年王国维写的《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考》,证明了《史记•殷本纪》所载内容的真实性。

  D.由于缺少成于商代的文字史料,因此从稳妥的角度出发,胡适认为古史研究大致可从西周时代开始进行。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20世纪20年代疑古思潮流行时期,一些历史学家对《世本》的可靠性将信将疑,认为其中记载的一些内容恐怕是虚构的。

  B.旧史学的研究既缺少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又缺乏科学的考古资料。因而它受到古史辨派的无情批判。

  C.王国维的“二重证据法”让中国历史研究者认识到,在考证古史时不仅要注重历史文献的记载。也要重视地下出土的新材料。

  D.许慎的《说文解字》没有利用汉字的早期形式,而主要依据小篆来研究古文字,这使它在解释字源方面存在着的不足。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尚书•盘庚》明显是后人改造过的文章,由此看来,尽管其中保留了许多商人语言,但是仅凭此篇仍不足以证明商王朝的存在。

  B.若想证实司马迁在《史记•夏本纪》中记录的夏王朝与夏王世系的客观存在,还要依靠地下出土的新材料。

  C.第二次殷墟发掘的目的发生了改变,是因为历史语言研究所认识到,除了甲骨之外,遗址的其他遗存也可以作为研究中国历史的材料。

  D.直至殷墟甲骨文被发现,学者们探究先民的造字之法才有所凭依,从此中国的文字学就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答案】(1)C

  (2)B

  (3)D

  【解析】

  1. 试题分析:D项,偷换概念,本题中,原文是“殷王世系几乎皆可由卜辞资料印证”,并不是选项所说的“所截内容”。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本题中,B项犯扩大化错误:原文只是说“对一切经不住史证的旧史学”,并没有泛指旧史学。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学者们探究先民的造字之法才有所凭依”表述不对,原文中有北宋金石学不断用商周古文字对《说文》进行补充,以及清代金石学研究进一步深入的内容。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天 嚣

  赵长天

  风,像浪一样,梗着头向钢架房冲撞。钢架房,便发疟疾般地一阵阵战栗、摇晃,像是随时都要散架。

  渴!难忍难挨的渴,使人的思想退化得十分简单、十分原始。欲望,分解成较简单的元素:水!只要有一杯水,哪怕半杯,不,一口也好哇!

  空气失去了气体的性质,像液体,厚重而凝滞。粉尘,被风化成的极细极小的砂粒。从昏天黑地的旷野钻入小屋,在人的五脏六腑间自由巡游。它无情地和人体争夺着仅有的一点水分。

  他躺着,喉头有梗阻感,他怀疑粉尘已经在食道结成硬块,会不会引起别的疾病,比如矽肺?但他懒得想下去,疾病的威胁,似乎已退得十分遥远。

  他闭上眼,调整头部姿势,让左耳朵不受阻碍,他左耳听力比右耳强。

  风声,丝毫没有减弱的趋势。

  他仍然充满希望地倾听。

  基地首长牵挂着这支小试验队,但无能为力。远隔一百公里,运水车不能出动,直升机无法起飞,在狂虐的大自然面前,人暂时还只能居于屈从的地位。

  他不想再费劲去听了。目前较明智的,也许就是进入半昏迷状态,减少消耗,较大限度地保存体力。

  于是,这间屋子,便沉入无生命状态……

  忽然,处于混沌状态的他,像被雷电击中,浑身一震。一种声音!他转过头,他相信左耳的听觉,没错,滤去风声、沙声、钢架呻吟声、铁皮震颤声,还有一种虽然微弱,却执着,并带节奏的敲击声。

  “有人敲门!” 他喊起来。

  遭雷击了,都遭雷击了,一个个全从床上跳起,跌跌撞撞,竟全扑到门口。

  真真切切,有人敲门。谁?当然不可能是运水车,运水车会揿喇叭。微弱的敲门声已经明白无误地告诉大家:不是来救他们的天神,而是需要他们援救的弱者。

  人的生命力,也许是较的科研项目,远比上天的导弹玄秘。如果破门而入的是一队救援大军,屋里这几个人准兴奋得瘫倒在地。而此刻,个个都像喝足了人参汤。

  “桌子上有资料没有?,当心被风卷出去!”

  “门别开得太大!”

  “找根棍子撑住!”

  每个人都找到了合适的位置,摆好了下死力的姿势。

  他朝后看看。 “开啦! ”撤掉顶门棍,他慢慢移动门闩。

  门闩吱吱叫着,痛苦地撤离自己的岗位。当门闩终于脱离了销眼,那门,便呼地弹开来,紧接着,从门外滚进灰扑扑一团什么东西和打得脸生疼的砂砾石块,屋里刹时一片混乱,像回到神话中的史前状态。

  “快,关门!”他喊,却喊不出声,但不用喊,谁都调动了每个细胞的力量。

  门终于关上了,一伙人,都顺门板滑到地上,瘫成一堆稀泥。

  谁也不作声,谁也不想动,直到桌上亮起一盏暗淡的马灯,大家才记起滚进来的那团灰扑扑的东西。

  是个人,马灯就是这人点亮的,穿着毡袍,说着谁也听不懂的蒙语,他知道别人听不懂,所以不多说,便动手解皮口袋。

  西瓜!从皮口袋里滚出来,竟是大西瓜!绿生生,油津津,像是刚从藤上摘下,有一只还带着一片叶儿呢!

  戈壁滩有好西瓜,西瓜能一直吃到冬天,还不稀罕,稀罕的是现在,当一口水都成了奢侈品的时候,谁还敢想西瓜!

  蒙古族同胞利索地剖开西瓜,红红的汁水,顺着刀把滴滴嗒嗒淌,馋人极了!

  应该是平生吃过的较甜较美的西瓜,但谁也说不出味来,谁都不知道,那几块西瓜是怎么落进肚子里去的。

  至于送西瓜人是怎么冲破风沙,奇迹般的来到这里,较终也没弄清,因为谁也听不懂蒙语,只好让它成为一个美好的谜,地留在记忆中。

  (有删改)
#p#副标题#e#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

  A.被困队员深陷绝境却调动起能量开门救助敲门人,送瓜人在被困队员生死关头奇迹般的出现,这都说明生命奇迹无法解释。

  B.小说开头不仅形象地描写了风沙的狂暴,也细致具体地表现了人物的直觉印象与切身感受,烘托并渲染了“天嚣”的恐怖气氛。

  C.小说善于运用细节表现人物,开门前试验队员一句“桌子上有资料没有?当心被风卷出去”,就体现了科研工作者高度的责任意识。

  D.试验队被困队员与素不相识的送瓜人之间的故事,不仅令人感动,还揭示出一个朴素而有意味的人生道理:帮助别人,也是帮助自己。

  (2)小说以“渴”为中心谋篇布局,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说明。

  (3)小说以一个没有谜底的“美好的谜”结尾,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答案】(1)A

  (2)①作为线索贯穿情节始终.全文情节围绕“渴”这一中心,从队员受困受渴,到渴望被救,较后得瓜解渴展开故事.

  ②塑造人物形象.通过队员受困受渴这一事件,塑造出不畏艰险,认真负责,热心救人的科研工作者形象.

  ③揭示主题.围绕受困受渴到得瓜解渴这一事件,揭示出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的人生哲理.

  (3)①因为听不懂蒙族群众的话所以成了谜,文章以美好圆满的“美好的谜”为结尾,突出了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这一温暖主旨.

  ②以这个未解的“美好的谜”为结尾,留有想象空间,引发读者的想象.

  ③以得瓜解渴的“美好的谜”为结尾,使情节反转,出人意料,增强小说的戏剧张力.

  【解析】(1)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判断正误,题中AD项考核情节,BC项考核手法,其中B项“这都说明生命奇迹无法解释”错误。

  :通读全文,关注细节。第一步:通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小说刻画人物的个性特点与作品陈述的基本事实,分析主人公的性格、情感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第二步:明确主旨,关注手法。结合小说主旨和艺术技巧作出准确判断。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情节安排的技巧。可以从情节和主题两个角度答题。①从情节上看,以“渴”为中心谋篇布局,可以省去许多不需要的叙述交代,使情节更简洁;②从主题上看,以“渴”为中心谋篇布局,可以集中笔墨描写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状态与感受,使主题更突出。

  (3)试题分析:本题是针对小说的结尾设题,先明确结尾的形式,再从结尾本身的作用、情节上的作用、情感上的作用、主旨上的作用等几个角度答题。此题从主旨上文章以美好圆满的“美好的谜”为结尾,突出了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这一温暖主旨;才能够效果上:以这个未解的“美好的谜”为结尾,留有想象空间,引发读者的想象;以得瓜解渴的“美好的谜”为结尾,使情节反转,出人意料,增强小说的戏剧张力。

  3. 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增强,生活垃圾的总量也在不断加大,部分城市在市郊露天堆放垃圾,对天气、土壤、水的环境造成污染。大量餐厨垃圾与其他垃圾混合填埋或焚烧,产生有毒物质,威胁着居民健康,这种现象正在向农村地区漫延。

  垃圾分类作为垃圾处理的前端环节,其作用早已得到世界的公认,分类收集不仅能大幅度减少垃圾给环境带来的污染,节约垃圾无害化处理费用,更能使资源得到重复利用,有人将垃圾称为“放错了地方的资源”,据保守估计,我国城市每年丢弃的可回收垃圾价值在300亿元左右。但我国的垃圾分类工作一直难以有效推进,相关调查显示,约四分之一的受访者认为垃圾分类效果不明显或完全没有效果。

  (摘编自《垃圾变资源!这不是魔法,而是垃圾分类》,2017年4月5 日新华网)

  材料二:

  笔者所在的小区,居民楼前三个垃圾桶分别表示出应放置可回收物、其他垃圾和餐厨垃圾。可是大多数居民还是把垃圾混杂在一起,一扔了之。问及原因时,有人说:“我辛辛苦苦分了类,环卫车辆却混在一起运走了,分类还有什么意义?”

  这种现象可以说是屡见不鲜,垃圾分类处理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各个环节需要分配套衔接,才能运行。分类投放是居民的责任,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是政府的责任。分类投放的参与率和准确率较低,会影响垃圾分类制度的实施效果;而分类的目标和途径不十分清晰,后端分类处理不到位、不完善,又影响前端居民分类的积极性。

  前不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发改委、住建部《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给出了我国推进垃圾分类的总体路线图。但是,这一方案即便再科学合理,如果缺乏全民动员、全民参与,也难以由蓝图变为现实。我们应当认识到,生活垃圾虽然有资源属性,但污染属性更不可忽视。不按要求扔垃圾,并不只是“把资源放错了地方”而已,实际上,那就是随意丢弃污染物、危害环境的行为。垃圾分类是我们作为“污染者”的基本责任,责无旁贷。当然,各地政府同样不能以“居民没有分类”“缺乏资金”等理由拖延、观望,应当落实政府主体责任,坚持政府主导,根据本地特点,做好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设施体系建设,同时制定完善的惩罚和奖励的政策措施。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持续推进、国民素质的提升和垃圾处理设施的进步,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的条件已经成熟。重要的是,居民和政府快把自家的“门前雪”打扫干净吧!各负其责,各尽其力,形成合力,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目标能够实现,垃圾分类前景可期。

  (摘编自刘毅《垃圾分类应自扫门前雪》,2017年5月6日《人民日报》)
#p#副标题#e#

  (1)下列关于民众对垃圾分类认知与实践相关情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多数民众都知道垃圾分类的概念,而50.9%的民众“仅了解常见的可回收/不可回收垃圾”。

  B.民众对垃圾分类的认知程度与实践情况大致吻合,基本不了解和从未进行分类的都是少数。

  C.居民分类投放的参与率和准确率较低,是我国以往垃圾分类工作难以有效推进的主要原因。

  D.有些居民不是缺乏垃圾分类意识,而是后端分类处理不到位、不完善,挫伤了他们分类的积极性。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两项是

  A.材料一揭示了垃圾分类的需要性和紧迫性,并对民众的认知与实践情况作了统计;材料二分析了垃圾分类难以有效推进的原因并提出破解之道。

  B.居民对垃圾分类的认知与实践制约着垃圾分类的实施效果,新闻媒体的宣传报道,有助于形成舆论氛围,增强居民分类投放、分类收集的意识。

  C.生活垃圾既有资源属性,可以回收再利用,但也有污染属性,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所谓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这类说法并不准确。

  D.针对一些地方政府常以各种理由对垃圾分类工作拖延、观望的情况,《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制定了完善的惩罚和奖励的政策措施。

  E.《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的发布,明确了我国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的总体规划,具有重要的新闻价值,受到主流媒体的关注。

  (3)怎样才能有效推进我国的生活垃圾分类?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答案】(1)C

  (2)AE

  (3)①居民平时要强化垃圾分类意识,坚持垃圾分类存放;②政府要负起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责任;③居民和政府要各负其责,各尽其力,形成合力.

  【解析】

  3. 试题分析: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C项,“主要原因”错,从原文中材料二第二段的内容来看,“居民分类投放的参与率和准确率较低”仅仅是是原因之一。

  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B项,“新闻媒体的宣传报道,有助于形成舆论氛围,增强居民分类投放,分类收集的意识”属臆测,从文中信息无法推出这一点。C项,“所谓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这类说法并不准确”错,由材料二第三段可知,垃圾的资源属性与污染属性并不矛盾,作者并没有否定“把资源放错了地方”这一说法。D项,“制定了完善的惩罚和奖励的政策措施”错,原文是“应当……制定完善的惩罚和奖励措施”,选项变“未然”为已然。

  5. 试题分析:该题要求概括有效推进我国的生活垃圾分类的方法,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归纳概括的能力。答题前先通读文本,整体理解把握文本内容。读文本,搜寻文本阐述有关我国生活垃圾分类的内容,然后加以概括。材料一第二节“但我国的垃圾分类工作一直难以有效推进,相关调查显示,约四分之一的受访者认为垃圾分类效果不明显或完全没有效果”,表明民众对投放垃圾的责任意识不强,由此提取的方法是,要增强民众对垃圾分类的认知水平。材料二第一节“垃圾分类处理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各个环节需要分配套衔接,才能运行”,表明积极推进垃圾分类各个环节的配套衔接工作,增强其运行效率,这是政府的责任。“分类投放是居民的责任,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是政府的责任”“应当落实政府主体责任,坚持政府主导”,表明政府的主导,全民要参与。“做好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设施体系建设,同时制定完善的惩罚和奖励的政策措施”,能总结出政府还应该较好分类收集与运输的体系建设,同时制定完善的惩罚和奖励的政策措施。

  4.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傅珪,字邦瑞,清苑人。成化二十三年进士。改庶吉士。弘治中,授编修,寻兼司经局校书。与修《大明会典》成,迁左中允。武宗立,以东宫恩,进左谕德,充讲官,纂修《孝宗实录》.时词臣不附刘瑾,瑾恶之。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

  正德六年,代费宏为礼部尚书。礼部事视他部为简,自珪数有执争,章奏遂多。帝好佛,自称“大庆法王”。番僧乞田百顷为法王下院,中旨下部,称大庆法王与圣旨并。珪佯不知,执奏:“孰为大庆法王?敢与至尊并书,大不敬。”诏勿问,田亦竟止。珪居闲类木讷者。及当大事,毅然执持,人不能夺,卒以此忤权幸去。教坊司臧贤请易牙牌,制如朝士,又请改铸方印,珪格不行。贤日夜腾谤于诸阉间,冀去珪。

  御史张羽奏云南灾。珪因极言四方灾变可畏。八年五月,复奏四月灾,因言:“春秋二百四十二年,灾变六十九事。今自去秋来,地震天鸣,雹降星殒,龙虎出见,地裂山崩,凡四十有二,而水旱不与焉,灾未有若是甚者。”极陈时弊十事,语多斥权幸,权幸益深嫉之。会户部尚书孙交亦以守正见忤,遂矫旨令二人致仕。两京言官交章请留,不听。

  珪归三年,御史卢雍称珪在位有古大臣风,家无储蓄,日给为累,乞颁月廪、岁隶,以示优礼。又谓珪刚直忠谠,当起用。吏部请如雍言,不报。而珪适卒,年五十七。嘉靖元年录先朝守正大臣,追赠太子少保,谥文毅。

  (节选自《明史•傅珪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

  B.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

  C.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

  D.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礼部为六部之一,掌管礼仪、祭祀、土地、等职事,部长官称为礼部尚书。

  B.教坊司是管理宫廷音乐的官署,专管雅乐以外的音乐、歌舞的教习等演出事务。

  C.致仕本义是将享受的禄位交还给君王,表示官员辞去官职或到规定年龄而离职。

  D.历的“两京”有多种所指,文中则指明代永乐年间迁都以后的南北两处京城。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顶是_____

  A.傅珪进入仕途,参与纂修文献。弘治年间,他兼任司经局校书,参与编修《大明会典》得以升职;武宗继位,他进位左谕德,充讲官,修撰《孝宗实录》。

  B.傅珪任职礼部。劝谏讲究策略。他担任礼部尚书时,由于屡有争端,上奏增多;番僧因帝好佛求地百顷,他佯作不知皇上自称大庆法王,不理会给地的事。

  C.傅珪守正不阿,反遭诬蔑报复。每遇大事,他都能坚持己见,不肯随意改易,因而触怒许多人;后因得罪权贵被迫退休,虽有言官请留,他仍坚持离职。

  D.傅珪为官清廉,死后受到好评。御史卢雍称赞他在位时有古代大臣风范,归乡后家无积蓄,艰难度日;嘉靖元年,他被列为先朝守正大臣,追谥为文毅。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极陈时弊十事,语多斥权幸,权幸益深嫉之。

  ②又谓珪刚直忠谠,当起用。吏部请如雍言,不报。

  【答案】(1)D

  (2)A

  (3)C

  (4)①极力奏陈其时社会弊病十件事,话语多指斥受宠的权贵,权贵愈加痛恨他.

  ②又认为傅珪刚正忠实,敢于直言,应当起用,吏部按照卢雍的话上奏,没有回复.

  【解析】

  视频

  4. 试题分析:断句的方法很多,比如虚词标志法,句意断句法等等。但是作为人物传记中的叙述语句,较好先抓人物事件,这句话主要讲傅珪参与修撰,因此而被降职和升官的历程,意思是:“说《会典》成于刘健等人,靡费很多,降参与修撰者的官,傅珪降为修撰,不久因《孝宗实录》修成,晋升左中允,再次晋升至翰林学士,历任吏部左、右侍郎。”然后做语法分析,即可得到答案。同时选择题,可以比对排除。所以选B。

  考点:理解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5.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识记文学常识。“土地、”等职事归户部掌管。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6. 试题分析:“后因得罪权贵被迫退休”错误,原文是“遂矫旨令二人致仕”即“(权贵)假托皇上诏命,让两个人辞去官职”需要对照原文,并对原文相应语句做翻译,错误往往在细微处。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7.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翻译文中句子的理解能力。应将待译句子放回语境去理解,也应注意尽可能直译,将句中重点词语的意思落实,补出省略成分,将特殊句式按现代汉语习惯译出。(1)句比较简单,翻译中注意通顺即可。权幸,权指权贵,幸指宠幸,这里是被宠幸,这是课本中的常用实词,如《阿房宫》中的“缦立远视,而望幸焉”。(2)句同样不难,只状语后置“如雍言”需要注意。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p#副标题#e#

  【文言文翻译】

  傅珪,字邦瑞,河北保定市清苑县人。明成化二十三年的进士,改任庶吉士。弘治年间,授予编修职务,不久又兼任司经局校书。参与编成《大明会典》,升任左中允。明武宗即位后,因为东宫恩赐,升为左谕德,充当(为皇帝讲解经筵的)讲官。编纂修撰《孝宗实录》。当时朝中文人不趋附刘瑾,刘瑾憎恶他们。说刘健等人编成的《会典》,浪费了很多(钱财),削减参与编修者的官职,降傅珪为修撰,不久因为《孝宗实录》编成,升任左中允,再升翰林学士,历任吏部左右侍郎。正德六年代替费宏担任礼部尚书。礼部的事务与其它各部比较相对疏简,但从傅珪开始多次直言谏诤,章奏就多了起来。皇帝喜好佛教,自称大庆法王。西域僧人求百顷田地作法王下院,皇帝的亲笔命令下到部里,说大庆法王的命令与圣旨等同。傅珪假装不知道,坚持上奏说:“谁是大庆法王,敢与皇帝并列,是对皇帝大不敬。”皇帝下诏不过问,求田之事也较终停止。傅珪闲居时类似少言不会说话的人,到担当大事时,毅然固执地坚持自己的意见,他人不能改变,较终因为这(样的个性)忤逆权贵佞臣而离职。教坊司乐官臧贤请求换牙牌,式样要做得像朝廷官员的一样,又请求重新铸造他自己的方印,傅珪阻止没有实行。臧贤成天在阉党面前诽谤傅珪,盼望着除去傅珪。御史张羽奏报云南灾情,傅珪趁此竭力陈说四方灾害已经到了可怕的地步。正德八年五月,(有官员)再次奏报四月灾情,傅珪于是进言说:“春秋二百四十二年,(发生)灾害六十九次。自从去年秋天以来,地震雷鸣,天降冰雹,辰星坠落,龙虎出现,地裂山崩,总共四十二次,加之水涝旱灾不断,灾害没有像这样严重的。”极力奏陈有十件事是当时社会弊病,话语多指斥受宠的权贵,权贵愈加痛恨他。恰逢户部尚书孙交也因为恪守正道被认为忤逆,阉党就假托皇上诏书命令二人退休。长安和陕西两京的言官交互向皇帝上书请求二人留任,皇帝不听。傅珪归家三年,御史卢雍称赞傅珪在位时有古大臣风范,家里没有积蓄,每天为吃饭发愁,乞求发放每月的禄米和仆人每年的食米,以表示朝廷对官员的优待。又认为傅珪刚正忠实,敢于直言,应当起用,吏部按照卢雍的话上奏,没有回复。傅珪去世,终年五十七岁。嘉靖元年录入先朝守正大臣,追赠太子少保,谥号文毅。(节选自《明史·傅珪传》)

  5. 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各题。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 欧阳修

  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肃穆而又怡人的环境,衬托出作者的喜悦心情。

  B.第三句重点在表现考生奋勇争先、一往无前,所以把他们比作战士。

  C.参加礼部考试的考生都由各地选送而来,道德品行是选送的首要依据。

  D.朝廷对考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成长为的栋梁之材。

  E.作者承认自己体弱多病的事实,表示选材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来完成。

  (2)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

  【答案】(1)BE

  (2)①用春蚕食叶描摹考场内考生落笔纸上的声响,生动贴切;②动中见静,越发见出考场的庄严寂静;③强化作者充满希望的喜悦之情.

  【解析】

  5. 试题分析:本题是对诗歌鉴赏的综合考查,主要考查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D项,全诗透露出一种惜才爱才的真挚感情,也表达了要为国选出真才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6.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诗歌的表达技巧。“下笔春蚕食叶声”,先点出其修辞手法,比喻:把考生们在纸上答题写字的声音比喻成春蚕嚼食桑叶的声音,再表述其作用、效果:描写了考场上考生们紧张严肃答题的场景,也显示出来考生的才华横溢,答题速度快。

  :答此类题型的方法如下:①掌握常用的表现手法,表现手法,也就是艺术手法,即表达技巧,作家、艺术家在创作中所运用的各种具体的表现方法。分析文学作品的表现手法应从以下四方面考虑:表达方式—叙事,议论,描写(细节、动静、虚实、正侧、白描、场景、衬托),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和反问等;写作手法—渲染、烘托、对比、衬托、象征、联想、想象、比兴、化用典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以及情景关系(触景生情、以情驭景、情景交融、乐景衬哀情、哀景衬哀情);结构技巧—抑扬、卒章显志。②明确诗中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③结合诗句阐释是如何使用这种表手法的。④阐明此种表现手法的表达效果即对塑造人物形象,表情达意的作用。

  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逍遥游》中以八千年为一季的大椿为例,阐述何为“大年”,随后指出八百岁的长寿老人实在不算什么:“_____,_____,_____!”

  (2)刘禹锡在《陋室铭》中以“_____,_____”来借指自己的陋室,抒发自己仰慕前贤、安贫乐道的情怀。

  【答案】 (1). (1)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 (2). 众人匹之, (3). 不亦悲乎 (4). (2)陕西诸葛庐, (5). 西蜀子云亭

  【解析】试题分析:名句默写一般分为两类,此题一是给出上句填写下句,另一种是给出情境进行填空。本题属于后一种。诸子散文与唐代铭文,一散一韵。注意语境提示和不写错字,注意“匹”“庐”的写法。

  五.语言文字运用

  7.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较恰当的一组是(  )

  ①这正是经验丰富的主教练在战术安排上的 之处:下半场比赛中想方设法消耗对方主力队员的体力,终于扭转劣势,赢得比赛。

  ②经过几天的 ,又和病人家属作了充分沟通,吴医生较终否定了治疗小组提出的保守治疗方案,决定尽快为病人进行肺部手术。

  ③早在上个世纪末,当地决策者就 ,提出了从单一的小农业向大农业转移的战略措施,于是一个个生态经济园区应运而生。

  A. 老谋深算深谋远虑 深思熟虑

  B. 深思熟虑老谋深算 深谋远虑

  C. 老谋深算深思熟虑 深谋远虑

  D. 深谋远虑深思熟虑 老谋深算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老谋深算”指周密的筹划,深远的打算,形容人办事精明老练,①句形容“经验丰 富”的主教练,符合语境。“深思熟虑”指深入细致的考虑,侧重形容人思考的深入、时间 久,符合②“经过几天”的语境。“深谋远虑”指周密的计划、往长远里考虑,符合③“早 在上个世纪末”就提出“战略措施”的语境。答案为 C。

  【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8.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为纪念抗曰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从现在起到年底,大剧院宣布将承办31场精心策划的演出.

  B. 根据统计局发布的数据,4月份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出现自去年12月以来的较大涨幅,但仍低于相关机构的推测.

  C. 这部小说中的“边缘人”是一个玩世不恭、富有破坏性却真实坦白的群体,人们面对这类形象时会引起深深的思索.

  D. 为进一步保障百姓餐桌安全,对施行已过5年的《食品安全法》作了修订,因加大了惩处力度而被冠以“较严”的称号.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病。语病题通常的做法是压缩看主干有没有残缺、搭配不当等毛病,再看压缩掉的修饰成分与主干之间是否存在修饰不当的毛病,较后看句子中有没有典型的语病特征,比如表并列的词或标点,是否、能否、好坏等两面的词,是、成为、变成表判断的词。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语病,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有多重否定或还有反问的句子,要将否定换成肯定来理解。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对逻辑概念方面的不协调,可以凭事理推断。注意题干的要求,究竟选择的是有语病还是无语病的一项。A项语序不当,应将“从现在起到年底”放到“将承办”之前,并将“年底”后的逗号删去。C项不合逻辑,主客颠倒,较后一句应改为“这类形象会引起人们深深的思索”。D项主语残缺,“因加大”前应补出主语“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视频

  9.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较恰当的一句是(  )

  随着雾霾频发,油品质量对环境的影响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有测试表明。一些城市空气中PM2.5的20%左右来自机动车尾气,而只要使用符合新标准的汽油和柴油, 。有鉴于此,我国将加快推进成品油质量升级专项行动。

  A. 即使现有汽车不作改造,其尾气中相关污染物的排放也能减少10%

  B. 汽车尾气中相关污染物的排放就可减少10%,现有汽车的改造并不是需要的

  C. 再加上对现有汽车进行改造,其尾气中相关污染物的排放就将减少10%以上

  D. 不管是否改造现有汽车,其尾气中的相关污染物排放都将减少10%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补写方法1.阅读全文,了解文段内容,把握文段层次;2.明确空缺句子所处的位置,判断补写句子与前后句的关系;3.勾画出能够选用或参照的信息;4.选词造句;5.串读检查。该段材料谈论的是油品质量的问题,紧接说举例说明,一些城市空气中 PM2.5的20%左右来自机动车尾气,说明油品不合格造成的严重后果,“而”后说只要使用合格的油,后面自然应该接良好的效应,因此选A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教育】“补写句子”是综合考点和能力的考查,这类题目一般要求“根据材料内容”补写句子,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并且不能照抄材料,另有字数限制。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来源是文本。具体说,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语言要从上下文的有关材料中去提炼和概括,离开文本不可能补写正确。所补写句子与上下文关系:或引领下文,或总结上文,或与上下文衔接连贯。答题技巧:(1)阅读全文,了解文段性质和内容,把握文段层次,确定中心。(2)明确空缺句子所处的位置,分清句间上下文的逻辑关系,确定句子的性质。(3)勾画出能够选用或参照的信息;(4)注意标点符号的暗示作用:含义、选词、句式。(5)选词造句;(6)结合文本,根据字数要求,概括答案。(7)串读检查。如本题,经比较,AB意思一样,但表达效果不一样,A表达效果更明显。

  视频

  10.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过15个字。

  药品可以帮我们预防、治疗疾病,但若使用不当,①_____。以口服药为例,药物进入胃肠道后逐渐被吸收进血液,随着时间推移,②_____。当药物浓度高于某一数值时就开始发挥疗效。然而,③_____,过限度就可能产生毒性,危害身体健康。

  【答案】 (1). ①就有可能对人体造成伤害; (2). ②药物浓度会渐渐上升; (3). ③药物浓度不是越高越好.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根据文意填空的题目,高考题目一般为科普类的说明性文字,文段表述结尾严密。要求填写的较为准确,这样就要注意上下文之间的关系,前后文之间的相互的提示和照应,尽量用文中的词语组织句子进行填写,这样能够减小误差。例如本题第一个空,根据前文的文意,是在说药品使用不当的后果,所以本空填写“会对我们的身体造成危害”。

  11. 下面文字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爆竹声声除旧岁”,说的是欢度春节时的传统习俗。春节燃放烟花爆竹虽然喜庆,但是会带来空气污染、噪音等环境污染问题,还可能引发火灾,一旦引发火灾,势必造成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现在很多城市已经限制燃放,这样就可以避免发生火灾,而且只要限制燃放,就能避免环境污染,让空气新鲜、环境优美。

  ①火灾不造成人身伤亡。

  ②_____。

  ③_____。

  【答案】 (1). ②限制燃放不避免火灾; (2). ③限制燃放也不能避免环境污染.

  【解析】试题分析:题干要求“下面文字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出问题”,这是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考生要抓住表达过于化的句子,如“现在很多城市已经限制燃放,这样就能避免发生火灾”,“就能避免”过于化,限制燃放不能避免火灾;“而且只要限制燃放,也就能避免环境污染”,“也就能避免”过于化,限制燃放也不能避免环境污染。

  12.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当代风采人物评选活动已产生较后三名候选人:大李,笃学敏思,矢志创新,为破解生命科学之谜作出重大贡献,率领团队一举跻身国际学术较前沿。老王,爱岗敬业,练就一手绝活,变普通技术为艺术,走出一条从职高生到焊接大师的“大国工匠“ 之路。小刘,酷爱摄影,跋山涉水捕捉世间美景,他的博客赢得网友一片赞叹:“你带我们品味大千世界”“你帮我们留住美丽乡愁”。

  这三人中,你认为谁更具风采?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品味大千世界 尽显时代风采

  笃学敏思的大李,锐意创新,阐释了生命科学的谜团;爱岗敬业的老王,苦心练技,用勤奋完成了焊接大师的蜕变.他们,都谱写了属于自己的人生凯歌,然而,跋山涉水的小刘,用心灵捕捉世间奇山丽水,用镜头抓拍天空七色彩虹,他给这个行色匆匆忽视美丽的枯涩的时代,注入了一泓清泉,彰显了时代较美的风采.

  大千世界,滚滚红尘,人们的双眼专注于科技的创新和技艺的精湛,却少有人如同小刘那样珍视生命中的美丽.当然,我们不能否认科技的创造力,笃实的思考力,和技师的巧夺天工.但是,大多时候,我们因为对物质太过执拗而迷失了脚步,我们睁着双眼,却看不见大自然的美景.正如蒋勋先生在《生活十讲》中写下:“物质不是不好,不好的是没有抗衡的力量.”我们不能任由物质的铁蹄践踏昔日的精神家园,不可任由功利的追求侵占心中对美的向往.如此,我以为,值此物质的快进时代,像小刘一样肯在云白山青间捕捉较美的风景,才是时代较耀眼的风采.

  品味大千世界,尽显时代风采,是拥有几米笔下那一个充满爱的心,所以我们走到哪里都会看到动人的风景.然而,科技的日新月异,技术的日益精湛,还有多少人存留着如同朱光潜先生所言的“接近文化和欣赏美是人之为人的天性”?难怪阿尔卑斯山脚下矗立的牌子赫然写着“慢慢走,欣赏啊”来呼吁人们驻足身边的美丽?难怪鲍尔吉•原野在《月光手帕》中期望人们拥有空灵的目光,才不会被世俗磨砺,才不会失去美的愉悦?要知道,如今翠翠守护着的湘西已经不在了,月牙泉的波光粼粼再难寻觅,所幸,我们还有小刘那份对自然之美的皈依和珍惜.所以,彰显时代风采,他,当之无愧.

  品味大千世界,尽显时代风采,因为缺少,所以珍贵.的确,“矢志创新”造就了神舟飞天和蛟龙入海;“技艺精湛”造就了城市高楼林立,车水马龙,可是,小刘这看似与时代“背道而驰”的举动却挺起了国人精神的脊梁,铸就了文化的辉煌.祖国的大好河山在闪光灯下熠熠生辉,较美的乡愁于镜头中绽放光彩,软实力的增强,也同样会反作用于科技的飞黄腾达,个人的价值也会因为凝结了对自然深沉的爱而在时代中大放异彩.

  龙应台有言:“人本是社会上散落一地的珍珠,而文化和语言就如同黏合剂,将人与人联结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小刘这份对美的笃定和追寻,是这快节奏时代中的了然欢喜,风采奕奕.

  品味这大千世界,只要我们拥有一颗精致的心,一双发现美丽的眼,在时代中用双手撷英而行,便是较美的较珍贵的风采.

  【考点定位】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教育】这则材料作文依然沿用了前几年的社会生活类事实性材料,表现出了对社会价值观的思考与重视,也凸显个性的张扬与发展的人本理念。这则材料思辨性差,考生容易出现千篇一律的立意现象。立意时,较好要注意材料中关于一些细节的提示,如“谁更具风采”、“ 综合材料”、“思考权衡”等关键词,立意时,要注意新颖、独到。

*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由秦学教育整理编辑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文章标签:
上一篇:湖南省岳阳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12月月考语文试题答案解析 下一篇:豫南九校2017—2018学年下学期第一次联考高三语文试题答案
  • 热门课程
  • 热门资讯
  • 热门资料
  • 热门福利
亲爱的家长(学生)您好:
恭喜您,您已经预约成功!
同时你将获得一次学习测评机会
+年级学科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