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内传》其实就是《春秋左氏传》,也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左传》,而《春秋外传》是《国语》。两部著作虽然都带有“春秋”二字,但是是完全不一样的史书。《左传》好理解,与我们另外两部春秋史书,并称为“春秋三传”。那《国语》这不史书是写的什么的呢,这是一部记录各国历史的作品。
《左传》本是为《春秋》做注解的史书,与另外两部史书《春秋公羊传》和春秋姑凉转《春秋谷梁传》,一起并成为“春秋三传”。该书作者,相传是当时的鲁国史官左丘明。
《左传》是我国古代有史料记载的历史文献中,较早的编年史著作。所记录内容大概是从鲁隐公到鲁哀公,前后250年左右时间里的历史。
内容也是按照这个时间内,鲁国十二公的顺序,对当时的重要史事进行记录。是我国古代先秦史学成就的代表,具有不可替代的史料文献价值。
春秋外传,也就是《国语》,是我国现在存较早的国别体史书著作,主要记录了当时的王室周朝和其他几个诸侯国的历史。
和《左传》不同,是按照当时的诸侯国的顺序,侧重于记录当时各个诸侯国中,主要历史人物的言论,这可能也是其21卷,分别以《周语》,《鲁语》,《齐语》等命名的原因。
《左传》是以旁观者的角度,来客观地叙述历史事件,虽然也有作者的评论和见解,但是整体上能够对史事客观的记载和呈现。
《国语》侧重于记录主要历史人物的言论,考虑到作者不可能对诸侯国了如指掌,有汇编加工的可能。在这个过程中,有很强的倾向性,如民本思想,忠君思想等。
从成书时间上,《国语》稍早,大致在春秋末期,《左传》成书于战国时期。
《春秋内传》和《春秋外传》这两部著作,开创了我国史书编写的两种不同的文体,成为我国古代,历朝历代编写史书的范本。虽为史书,在当时文史一体的时代文化里,同样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