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社会关于学历的护话题一直争议不断,京城会听到这样的声音煎饼大妈比高学历人还挣得多。这确实在某些时候就是事实,有很多的人还质疑看学历的时代已经过去?
“大叔/大妈靠卖烧饼买几套房”
“大妈卖煎饼月入3万!”
……
有关“学历/文凭是否重要?”的话题一直没有离开人们的视野。引发了人们对于学历重要性的思考。人们不禁会问:“学历和经历哪个更重要?”、“学历和薪酬能成正比吗?”
先不论谁对谁错,我们用数据说话。
高学历能不能带来高工资?
2017中报刚刚披露完毕,21数据新闻实验室通过统计3347家A股上市公司的人员构成和薪酬分布发现,作为人均月薪较高的银行和非银金融行业,其硕士及以上学历员工人数占比也位居TOP3。
① 硕士、博士扎堆行业人均月薪过万
哪些行业高学历人才较多?
根据21数据新闻实验室统计,国防军工行业硕士/博士学历员工占比较高,共9.3%。紧接着的是银行、非银金融(包括券商、保险、信托等),均在7%以上。
不过,如果要算本科及以上学历员工占比较高的行业是哪个的话,那就要数银行了,高达71.69%,其次是计算机、传媒,分别占57.13%、49.13%。
就整体学历水平而言,银行是较高的——本科学历及以上员工较多,而且硕士/博士占比排名第二。
据21数据新闻实验室统计上市公司2017年半年报发现,这些行业的人均月薪均达到万元以上,其中,非银金融和银行的人均月薪位居前两位,分别为3.38万元、2.79万元。
② 有的公司硕博员工占半数以上
根据21数据新闻实验室统计,在3300多家A股上市公司中,有12家硕士/博士学历员工占比过40%,3家过50%。
数了一下,有22家上市公司90%以上的员工都是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并且有4家公司都是本科及以上学历的。
学历真的不重要吗?
9月,又是一年开学季。
不管是毕业的你,还是刚踏入校园的你,对于“学历是否重要”都有过思考。较近因为一档演讲节目的辩题,“学历是否重要”再一次成为网络上的热点话题。有些出人意料的是,认为学历不重要的网友竟然也占了很大一部分。
谬论1:谁谁谁不读书也成功了
鼓吹学历不重要的人,较常见的就是拿身边的人举例子。比如有一对外地夫妇,两个都是文盲,每天晚上到街旁摆烧烤,整天纯利润高达2000元,在市区买了三套房。而大学毕业生一出来,工资才几千块钱,谁说学历就重要了。
他说的是不是事实?的确是事实。但他忽视的至关重要一点是,概率。他陷入了一个逻辑学上的谬论,叫幸存者偏差(Survivorship bias)。他们只看到经过某种筛选而产生的结果,而没有意识到筛选的过程,因此忽略了被筛选掉的关键信息。
如果烧烤都好赚,大家早就摆摊去了,卖烧烤发家致富的都是幸运的,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成功。
与幸存者偏差相对的,是一个失败者偏差。比如看到新闻,某某大学毕业生卖猪肉去了,或者长期陷入贫困领低保,就由此得出结论,学历有什么用。
这同样是一个概率问题,没有学历的人也有成功者,但概率很低;有学历的人也有失败者,概率同样很低。以个别的案例来论证普遍问题,结论自然就错了。
谬论2:谁谁谁辍学了也成功了
这一谬论的逻辑错误也是类似的。与之不同的是,持这一谬论的人,较喜欢拿比尔·盖茨和扎克伯格举例子:你看比尔·盖茨和扎克伯格辍学却如此成功,一个长期是世界首富,一个创建的脸书正改变着世界。学历还有用吗?
首先,这样想到人得知道:自己是否有资格与这群牛人相提并论。他们是从哪里辍学的?哈佛!
也就是说,在辍学之前,他们是能够考上哈佛这样世界较学校的,跟从二三流学校混不下去辍学有本质区别。
他们选择辍学是因为相较于学历,手头正在研发的程序和软件更迫切,也就是说,人家在学生期间已经在进行的创造了。
如果你有足够的本事考上清华北大,并且在校期间已经开始创造性的工作,那么你有底气辍学——因为你更接近于“天才”了,但作为凡夫俗子,就请不要眼高手低了。
我们再来听听辍学后的盖茨自己怎么说的吧。
“尽管我中途辍学,幸运地找到了自己热爱的软件事业,但拿到学位更容易确保你在今后取得成功。大学毕业生更有可能找到有收获的工作,拿到更高的工资。甚至还有证据显示,如果你拿到大学学位,生活的健康程度也将提升。”
而扎克伯格在从哈佛辍学13年后,拿到了哈佛的博士学位。他在社交网上这样写:“妈,我早就告诉你了,我迟早会回来拿学位的。”
比尔·盖茨和扎克伯格虽然辍学过,但他们恰恰是重视学历的。
谬论3:看学历是歧视
前两个谬论被驳倒了,有人就开始打道德牌了:你们招聘时先看学历,是对学生的歧视。我们虽然学校不出名,但我们勤恳努力,怎么可以只看学历。
当社会上的人越来越注重个体的权利,自然是好事。但时下的舆论似乎走向了过犹不及的倾向,动不动就给人扣上歧视的大帽子。
我们再来做一个假设,一个HR准备招聘5名员工,有100人投简历。这意味着他需要筛掉95人,筛人得有一个标准。
他先看学历,这时有人反对,你这是学历歧视 。
好的,他退而求其次,以工作经历为标准,这时工作经历为零的人也跳出来说,你们这是歧视复读生。
他无可奈何,以能力为标准,这时能力较弱的人也可以跳出来说,你这是歧视弱者 ,你应该给我们机会,应该看到我们有进步空间……
发现没有,这个时候HR就没有办法选人了。因为我们已经把“选人的标准”泛化为,“对不符合标准的人的歧视”,可实际上,选人的标准,仅仅是竞争语境下的一种择优。
当然有人会说,以学历来择优,太过武断,不够科学云云。的确,以学历论人才可能会错过一部分人才,但对于用人单位来说,这个概率,要远低于他选到的人才的概率。以学历选人才,可能是他较不坏的选择,是他效率较高的选择——不然HR都得累死。
作为用人单位,这是他的权利。我们可以不赞同,但只要企业不违反法律,我们也无权进行道德绑架。
这样说,绝非贬低那些非学校毕业的学子,而是希望他们能够正视差距,尽可能地从其他方面弥补。
你可能无法一下子获得与北大清华学子同样的竞争机会,但也许工作几年之后,当你累积了资本,你的二次就业机会就更开阔了。
通过贬低他人来达到自我安慰,丝毫改变不了结果,请少些抱怨,多一些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