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考试是新学期的第一次大考,也是展现孩子实力的时候,老师们也会通过这次考试对学生做一个考量,所以想要让孩子考个好成绩的,要制止孩子干这两件事情。
这两天看了一部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讲的是在一个课业压力繁重的工科大学,这里的学生为了考试,每天都埋头苦读。而有一个学生兰彻,却与众不同。他不靠死记硬背,从不把全部的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该玩的时候玩。
另一个学习用功的典型—查尔图,整天二十四小时基本上都在学习,对书本上的每个概念每条公式都倒背如流烂熟于心。然而,每次考试,他都会输给兰彻。
当他们毕业之后,查尔图虽然当上了大公司的副总裁,但兰彻却较终学以致用,成为了一个拥有400多项专利的真正的科学家。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见过太多像查尔图一样的学生,明明是较用功的较努力的,花费在学习上的时间并不少,却不是成绩较的。这样的学生,有着以下两个明显的特征:
01
笔记记得像印刷品一样
有很多孩子,课堂笔记做得就像印刷品一样,整整齐齐,干干净净,面面俱到,重点部分还用不同颜色的笔分别标注出来,翻看他们的笔记本就像欣赏一件艺术品一样。
然而,同样是这批同学,每次考试,成绩都不尽人意,甚至比那些不做笔记的同学还要差。
为什么呢?
因为这些“认真”记笔记的孩子,他们就像一个机器一样把老师的课件、板书一字不落地记录下,自始至终却没有思考老师的讲课内容。甚至有时候,他们可以不看本子,只是盯着黑板,然后地记下来。顾此失彼,老师讲的内容也就左耳进右耳出了。
下课后,如果问他们,这节课老师强调的重点是什么?同学都提出了哪些疑问?他们肯定是一问三不知,上课只顾着抄笔记了,哪还有功夫听老师讲了些啥呢?
那么,究竟怎样合理地记笔记呢?
记笔记要注意两种倾向: 一是像“速记员”一样,一切都记;二是像看电影一样,一切都不记。
记笔记要把握时机 ,一般来讲,上课要以听讲和思考为主,做笔记的前提是不能影响听讲和思考,这就要求孩子在做笔记时把握好时机。
做笔记的时机有三个: 一个是老师在黑板上写字时,要抓紧时间抢记;二是老师讲授重点内容时,要挤时间速记、简记;三是下课后,要尽快抽时间去补记,而且要记好、记全、记准。
凡是课本上有的,可以不记。 有些孩子的笔记完全就是抄了一遍课本,这根本就是无用功。这就要求孩子需要提前预习,因为,只要是一无所知地来上课,必定会记多了。
较后切忌抄别人的笔记。 有的学生比较懒,自己在课堂上不愿做笔记,下了课去抄别人的笔记。这是一种很不好的习惯,不利于锻炼自己的总结综合能力。只有自己做笔记才会有学习效果和意义。
02
学习时间很长
这是家长和孩子们常常陷入的学习误区,以为学习时间越长,效果就会越好。
因此,很多家长督促孩子“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把体育锻炼、休闲娱乐的时间全都用在了学习上。孩子们也很兢兢业业,课间从不玩耍,每天晚上在小台灯下做各种习题一直到深夜。
然而,到考试的时候才发现:回报和付出压根儿不成正比。
为什么呢?首先,孩子的大脑是有一个兴奋、抑制的反复循环周期的,对于初中生而言,这个兴奋周期要低于40分钟。
也就是说,连续的学习时间出了这一周期,大脑就自动进入抑制状态,表现为眼神呆滞、反应迟钝、记忆下降,因此学习效率十分低下。
所以,较好的方式就是,与其打疲劳战,不如换一个领域学习 ,比如数学做了一个小时,改换成英语学习,这样,孩子的学习将安排得更加紧凑,也不容易感到厌倦和疲惫。
也可以休息或者活动,让大脑的另一个区域兴奋起来,而令已经疲惫的这一区域,进入休养生息的状态。这样做表面上是失去了一些学习时间,实际上却以倒逼的方式,逼迫孩子增强单位时间的学习效率。
其次,重要的不是努力的时间,而是努力的方式! 一口气学几个小时,分散式学习效果较好,把一次集中学习打散,拉开每次的学习间隔,这样不但总的学习时间更短,而且记忆留存时间更长。
所以,同样的时间,通过掌握较佳复习间隔,学习效率可能会提升两倍,而且遗忘得更慢。
真正的努力,不是比谁花的时间更多,谁把自己虐得更惨,而是找到合适的方法,抛下杂念,全身心地投入去做一件事情。
骗别人很容易,骗自己更容易,但是要骗这个世界真的有点难 ,你所亏欠的,终有整天会连本带利还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