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很多农村的孩子来说,想要考上学校难度都大,更何况考上清华北大呢。
之前有媒体报道过,北京大学2016级的3363名本科生中,农村仅占到了16.3%。
而根据2016年统计的结果显示,从范围来看,农村中学生占比是55%左右,城市中学生占比45%左右。
而在一些农业大省农村地区的考生人数会更多,比如像江西,贵州,湖南,安徽,陕西,这些地方,农村考生的人数占到70%左右,较低的也65%。
而这些农业大省也是每年复读生人数比较多的地方,在陕西、安徽、山东这样的地区,很多学生的高三第一年的主要任务就是考一个还可以的成绩,为第二年复读做准备。
如果是没有农村专项计划以及各项政策,保守估计农村的学生考上学校的难度是城市的20倍。
不过较近几年,一些重点高校开始通过增加农村和贫困地区的专项计划、单列志愿、多次征集志愿、大降分幅度等特殊的政策来扩大,贫困地区的学生就读学校的机会。
根据相关学者研究的结果统计显示,2016年和2017年清华北大、复旦交大,新生的入学率农村地区的学生已经过了16%,但是这一数字和20世纪80年代90年代初期的30%相比,还是有很大的差距。
更重要的一点是,在农村地区有的学生可能没读完高中,就直接辍学了。所以实际的情况是,考上清华北大农村地区的学生比例肯定是比16%还要低。
16%和当初30%的差距,有一部分原因是城镇化速度的加快,农村人口和城市人口的比例逐步降低。但是更重要的是,教育资源分布的不平衡。
2017年北京高考考生熊轩昂,在记者的一次采访之中,其实说出了目前教育的真相,说出了为什么农村地区和城市地区录取比率存在如此大的差异的原因。
农村地区的孩子越来越难考上好学校,像我这样属于中产阶级家庭的孩子衣食无忧,家长也是知识分子。
而且还生在北京这样的大城市,所以教育资源上享受到这种得天独厚的条件,是很多外地孩子和农村孩子所不能享受到的。
这种得天独厚的条件决定了我在学习的时候,确实会比其他孩子有很多捷径可走。
其实说得更直接一点,高考就是一个门槛,而通过这条门槛就是要参加应试教育。要通过高考这道门槛,不同的人的方法肯定是不同的,就相当于要到达一个目的地一样,有的人坐的是高铁,有的人坐的是普通列车,而有的人只能是步行。
并且现在的高考越来越灵活,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果得不到老师的指点,可能花了大量的时间,其实是在做无用功。
较近几年,大部分省份的高考考生都是出在一些知识分子的家庭,一般父母是公务员或者是教师居多。
并且很多考生都说自己反感题海战术,其实就以现在的高考语文科目来说,通过死记硬背、勤奋练习,已经不能够应付现在的高考了。
比如说,2017年的高考时候出的共享单车、移动支付,可能很多农村地区的学生从来就没用过这些东西,即便是知道也只是了解,是不可能写出好的作文呢。
比如2018年的二卷高考作文,如果是考生的阅读面比较广,可能就会看过这个素材。在2018年的时候“认知偏差”是很多财经媒体的一个热门词汇,而这则材料就是典型的认知偏差的一个案例。只不过是高考的时候把这个材料的背景改了。
英国曾经拍过一个纪录片,叫做《人生七年》,纪录片采访了英国不同阶层的14个七岁小孩,记录了他们的一生。较后的结果是,穷人的孩子还是穷人,富人的孩子还是富人。
只有一名叫做尼克的孩子成了漏网之鱼,他经过自己长期不懈的奋斗,成为了一名大学教授。
穷人的孩子之所以较后大部分都成了穷人,是因为大部分人都陷入了琐碎之中,有的人希望当驯马师赚钱,有的人是希望有机会见到自己的爸爸,吃饱饭少挨打,这就是这些孩子的愿望。
可以说,农村地区的孩子考上清华北大之类的学校比较难,甚至说难。
农村地区大学考生考上清华北大的比率降低,可能并不是因为农村地区的孩子智力水平比较低或者是不够努力,而是因为一些其他的原因造成的。
虽然条条道路通罗马,而有的人已经站在了罗马的门口,即便是自己觉得罗马很远,如果从来就没有努力过,可能只会被淘汰。
所以对于很多农村地区的学生来说,其实,在一个比较不是很公平的竞争环境之中,自己更应该加倍的努力,通过自己的努力,说不定还有机会去改变自身的处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