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新余市第四中学、上高第二中学2018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高中 来源:网络 编辑:楠哥 2018-02-25 14:32:31

  以下由你们的伊顿教育小编整理的江西省新余市第四中学、上高第二中学2018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跟多省市语文试题请关注伊顿教育网站。

  江西省新余市第四中学、上高第二中学2018届高三第一次联考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文学经典建构的内部要素 童庆炳

  经典是什么意思呢?刘勰《文心雕龙·宗经》篇说:“经也者,恒久之至道,不刊之鸿论。”所谓“经”,就是永恒不变的又至高无上的道理,不可磨灭的训导。文学经典就是指承载文学之“至道”和“鸿论”的各类文学典籍(特别是作品)。但是,刘勰所说的那种“恒久之至道”、“不刊之鸿论”并非是对的人来说的。不同时代拥有不同观点的人,常常对某种文学经典不以为然,认为不是经典;相反,他们可能提出另外一些作家的作品作为经典。文学经典是时常变动的,它不是被某个时代的人们确定为经典后就一劳永逸地地成为经典,文学经典是一个不断的建构过程。

  意识形态和文化权力总是制约着、影响着文学经典的建构,但是,我们不能由此认为文学经典建构的决定性因素就是意识形态的变动、文化权力的变动,而与作家、作品的状况无关。

  文学经典建构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首先,文学作品本身的艺术价值是建构文学经典的基础。能够建构为文学经典的作品,总是具有相当的艺术水准和价值,能够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和心理共鸣。有清一代所产生的言情、人情世态、才子佳人小说很多,可并没有成为经典,只有《红楼梦》被后世建构为文学经典,这难道不是与作品本身的艺术价值密切相关吗?

  在作品艺术价值方面,还需要考虑到某些文学经典写出了人类共通的“人性心理结构”和“共同美”的问题。某些作品被建构为文学经典,主要在于作品本身以真切的体验写出了人的情感,这些情感是人区别于动物的关键所在,容易引起人的共鸣。如李煜的词(后期的词)也被列入文学经典,这是因为“作者从自身遭受迫害屈辱的不幸境地出发,对整个人生的无常、世事的多变、年华的易逝、命运的残酷……感到不可捉摸和无可奈何……这种相当错综复杂的感触和情绪远远出了狭小的个人的‘身世之戚’的范围,而使许多读者能从其作品形象中联想和触及到一些带有广泛性质而永远动人心弦的一般的人生问题,在情感上引起深切的感受”……实际上,许多描写山水、田园、乡土的诗词和其他作品虽历久而不衰,一直被当作文学经典来看待,其中主要涉及“共同美”的问题。

  其次,文学作品言说空间的大小,也是文学经典建构的需要条件。文学作品本身描写世界是否宽阔,作品所蕴含的意味是否深厚而多义,对文学经典的建构是十分重要的。曹雪芹的《红楼梦》由于它所描写生活的广度和深度达到极致,艺术表现的客观性与主观性所产生的巨大张力等,使它成为一部具有广阔阐释空间的作品,经得起不同意识形态的冲刷和解释。虽然各种意识形态赋予《红楼梦》各不相同的意义,但它们都不能不说是这样或那样地抓住了《红楼梦》的部分意义,而《红楼梦》作为“文学经典”的地位不但始终没有受到冲击,反而在争论中更见荣耀。各种意识形态都承认《红楼梦》是文学经典,都从《红楼梦》里发现了自己所需要的东西,而且都有的理由和说服力,这说明了作品本身的广阔阐释空间,是作品建构为经典的一个需要条件。

  (选自《天津社会科学》,有改动)
#p#副标题#e#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刘勰认为,文学经典就是指承载文学永恒不变而又至高无上的道理、不可磨灭的训导的各类文学典籍。

  B. 经典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被某个时代某些人奉为经典的作品,有可能得不到另一个时代另外一些人的承认。

  C. 意识形态和文化权力虽然一直在制约影响着文学经典的建构,但它并不是文学经典建构的决定性因素。

  D. 文学作品本身的艺术价值,文学作品言说空间的大小,都是文学经典构建的需要条件。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文学经典之所以成为文学经典,是因为它们写出了人类共通的“人性心理结构”和“共同美”,从而引起人的共鸣。

  B. 虽然经典文学处于不断的建构之中,不同时代对经典的看法见仁见智,但作品本身的状况永远是建构经典首先要考虑的因素。

  C. 相对来说,意识形态、文化权力是文学经典的建构的外部因素,而作品的艺术价值、言说空间是经典建构的内部言因素。

  D. 《红楼梦》描写社会生活既有的广度,也有的深度,因此成为一部具有广阔阐释空间的作品。[来源:学§科§网Z§X§X§K]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李煜的词被列为经典,是因为李煜在创作词时有意出个人的身世之戚,表现整个人生的无常、世事的多变等内容,从而打动读者。

  B. 清代众多的言情、人情世态、才子佳人小说没有像《红楼梦》那样成为经典,是因为它们的艺术价值没有达到《红楼梦》那样的高度。

  C. “四书”“五经”对封建士人来说是经典,但在“五四”运动中却被视为封建糟粕,这说明意识形态总是在制约影响着文学经典的建构。

  D. “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人们的评价证明《哈姆雷特》有着广阔的言说空间,这是它成为经典的原因之一。

  【答案】1. A 2. A 3. A

  【解析】

  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辨析。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A项“文学经典就是指承载文学永恒不变而又至高无上的道理、不可磨灭的训导的各类文学典籍”是作品的观点,不是刘勰的观点。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辨析。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A项以偏概全,原文“某些文学经典”。

  3.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可见本题考查对作者观点的理解及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A项“有意出个人的身世之戚” 错,这是客观结果,不是李煜主观努力的结果。
#p#副标题#e#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药 砚

  练建安

  阳光朗照,河头城浮动飘忽的浓雾渐渐消散。

  石钵头赤裸脊背,噔噔踏入石坝码头肉铺摊点,立定,双肩一耸,大块猪肉扇啪嗒一声脆响,平摊在了肉案上。两个伙计手忙脚乱,将猪肉扇挂上一根铜皮红木大秤。一个掌挂钩,一个挪秤砣报数:“二百……三十一斤半。”石钵头斜了他们一眼,操起两把剔骨尖刀,咔咔磨擦,笑骂:“黄疸后生!”

  墟镇巷道,湿漉漉的,水气淋漓。此时悠悠然走来一位身穿灰布长衫、手摇折扇的精瘦老人。他迈着方步在猪肉摊边踱了三二个来回,瞧瞧,点点头,似笑非笑。

  石钵头认得此人,是个老童生。传说是满腹诗书,考到胡子花白,连一个秀才也没捞着。长衫洗得发白,几块补丁格外刺眼,看着老穷酸装模作样赛百万的架势,石钵头扭头噗地吐出了一口浓痰。

  华昌驻足停步,收起折扇,倒转扇柄指点,问:“前蹄,几多钱啊?”石钵头利刀游走剔骨,沙沙响。“老弟,几多钱?”华昌再问。石钵头说:“现钱,不赊账。”华昌说:“你这后生哥啊,好没道理,咋就说俺要赊账呢?”

  石钵头说:“搞笑嘴!”华昌在衣兜里摸索良久,拍出了一把制钱。石钵头将制钱收拢、叠好,放在案板前沿,说:“钱你拿走,莫挡俺做生意。”华昌说:“无怨无仇,做嘛介不卖?”石钵头斫下猪蹄,说:“看好了,可是这副?”华昌点头。石钵头抓起猪蹄,猛地往后抛入汀江,说:“俺要敬孝龙王爷。不行么?”华昌拣起制钱,一声不吭地走了。身后传来阵阵哄笑声。

  半个月后,华昌带着几个破蒙童子江岸踏青,歇息于城东风雨亭。彼时,石钵头正惬意地嚼吃着亭间售卖的糠酥花生。一扬手,花生壳撒落遍地。石钵头说:“咦,巧了,今天倒有八副猪蹄,老先生有现钱么?”华昌面无表情,牵着童子匆匆离去。走不远,就听到石钵头的两个伙计阴阳怪气地高唱一首当地歌谣:“先生教俺一本书,俺教先生打野猪。野猪逐过河,逐去先生背驼驼……”

  后来,他们还遇过几次。石钵头迎面昂首阔步,华昌就背向闪在路边。有一次,看到石钵头从远处走来,华昌竟绕上田塍,避开了他。

  华昌是邻县武邑山子背人。山子背距河头城七八铺远。他那蒙馆设在张家大宗祠里。

  夜晚,细雨濛濛,倒春寒风吹动西厢房窗棂。昏黄油灯下,华昌翻阅旧日诗稿。当他读到“学书学剑两不成”时,不由得悲从中来。

  嗒,嗒嗒。有轻微的叩门声。没错,是叩门声。开门,竟是多年未见的老友李半仙。奇香扑鼻。李半仙拎着一副卤猪蹄,笑眯眯地看着他。

  转眼到了仲夏。这个午日,童子早散学了。华昌困倦欲睡。宗祠内,闯入了一个莽汉。定睛一看,却是石钵头。

  石钵头拎着一副肥硕猪蹄,恭恭敬敬地放在书案上。华昌轻摇折扇,说:“得非有辱斯文乎?”石钵头懵懵懂懂。华昌合上折扇,说:“君子不食嗟来之食。”石钵头愕然。华昌站起,迈方步,七八个来回,用了大白话:“有嘛介求俺?直说吧。”石钵头苦着脸,说:“俺老娘瘫了。李半仙的药方,求您老给半块端砚,做药引子。”华昌坐下,说:“奇了怪了,这端砚何处无有?为何要俺给你?”石钵头说:“李半仙说了,定要半块阿婆坑的端砚,甲子年中秋日戌时月圆蓄墨的。百砚斋掌柜的说,那时日,方圆几百里,只有您老先生买了一块。”“哦。”华昌说,“桌上有。识字么?”石钵头苦笑:“开过蒙,又被先生赶回家啦……略识几个字。”华昌微闭双眼,说:“自家看,可要看清喽。”

  石钵头抓过端砚。长九寸,宽五寸,厚二寸一分,份量颇重。抬起,勾头看去,砚底刻字:“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甲子年中秋日戌时练华昌购置于河头城百砚斋。”石钵头认得时日数字,说:“就是这块,就是这块!”说着,掏出一锭约摸五两重的银子。华昌正色道:“做嘛介?百善孝为先。拿开,俺不收钱。”

  石钵头嗫嚅不知所措了。华昌自言自语:“李半仙?这个李半仙搞嘛介名堂?”石钵头急了:“老先生,俺……俺……”华昌举手截止,说:“后生哥,半块,何谓半块?就不能有丝毫差错,分得来么?”石钵头额上冒出冷汗,说:“刀斧斫开?”华昌笑了:“何须如此麻烦。”

  华昌接过端砚,手执两端,正对天井。天井里阳光热辣,后龙山高树有蝉声传来,高一声,低一声。

  华昌十指紧扣,双腕抖动。端砚分成两半,齐整如刀切。

  (原载《天池》2016年第6期)
#p#副标题#e#

  4. 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小说第二段中“赤裸脊背”“双肩一耸”“两个伙计手忙脚乱”等处,运用了正侧面结合的手法,生动地塑造了石钵头强悍、霸气的屠夫形象。

  B. 石钵头不肯卖肉给华昌,是因为看他“长衫洗得发白,几块补丁格外刺眼”,嫌他穷困潦倒,认定他付不起钱。

  C. 小说中两处画线句子景物描写精炼,第一处重在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第二处则主要烘托了华昌此刻惆怅、失落的心理。

  D. 小说以“药砚”为题,含义深刻:这“砚”既是给石钵头老娘治瘫病的药引子,也是教育他要尊师重道、宽以待人的良药。

  5. 请结合全文概括华昌的形象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6. 小说的结尾构思巧妙,请结合全文作简要分析。

  【答案】4. B 5. ①斯文谦和,穷困落魄;②身怀绝技,隐忍退让;③正直善良,宽容大度

  6. ①精瘦落魄的读书人竟能徒手分砚,小说结尾出人意料,但巧设伏笔,使故事的发展合乎情理,使人信服。②出人意料的结尾,使小说情节跌宕起伏,引人深思。③华昌明明身怀绝技,却不计较石钵头的多次挑衅,突出表现了他的隐忍大度,丰富了人物的形象。④小说结尾意味深长,更好地揭示了作品的主题:生活中应当尊重他人、宽容大度。

  【解析】

  4. 试题分析:B项,石钵头不肯卖肉给华昌主要是因为他内心对华昌这样的读书人的憎恶和鄙视。

  5.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人物性格分析的题目,人物性格分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如此题从“受到石钵头奚落,后来却毫不犹豫的给他端砚做药引子”等情节中概括出其“正直善良,宽容大度”的性格特征。

  6.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分析文章的结尾的题目,注意首先指出结尾的特征,然后分析效果,再分析骑在人物的塑造、主旨表达方面的作用。此题小说的结尾“手段端砚”出乎意料,却在清理之中,前面有很多伏笔,效果是“使小说情节跌宕起伏,引人深思”;从人物的性格上看,华昌结尾“段砚”,显示出其身怀绝技,但深藏不漏,丰富了其性格特征;从主旨的角度揭示“生活中应当尊重他人、宽容大度“的主题。
#p#副标题#e#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2017年9月1日,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就国歌的地位、奏唱国歌的场合、奏唱国歌的形式和礼仪、国歌标准曲谱和录音版本、国歌的宣传教育、监督管理和法律责任等作了具体规定。国歌法并非中国独有。马来西亚、俄罗斯等国都有单独的国歌法,对播放国歌的场合、奏唱国歌时的相关礼节都有明确的规定。在新加坡,如果有意不按安排奏唱国歌,或奏唱国歌时无合理原因不起立致敬的,将被起诉,并较高处以1000美元罚金。美国有关法律规定:在演唱国歌时,如果有国旗展现,穿制服的军人行军礼,其他人都应该向国旗立正,右手放在心口,行“效忠礼”。

  (摘编自杜茂林《“为歌立法”:国歌背后的理智与情感》)

  材料二:

江西省新余市第四中学、上高第二中学2018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摘编自新华网《国歌法来了,你用“正确姿势”爱国歌了吗?》)

  材料三:

  国歌是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鲜活教材。“在校园、奥运赛场、边防哨所……每次奏响国歌都是对祖国和民族精神的一次礼赞。”国歌展示馆馆长杨春霞说,“国歌是代表的歌曲,是意志和民族精神的象征”。上海市杨浦区文化局局长金雪萍表示,国歌立法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是一种居安思危的警醒,也是一种对和民族精神结晶的崇高敬意。法律中对于如何正确使用国歌的具体规定,对社会公众兼具教育、引导以及惩戒等多重作用。

  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法室主任武增说:“那种把维护国歌尊严与所谓公民的言论自由、表达自由对立起来的观点是错误的,要对公民合法的权益予以保障,同时公民不得滥用自由和权益。对辱没的尊严、损害民族感情、危害利益的行为,需要予以法律的追究和制裁。”

  (摘编自朱宁宁《维护国歌尊严放心 奏唱国歌有法可依》)

  材料四:

  国歌法通过并颁布后,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依照法定程序分别征询了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委员会和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委员会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的意见,他们均认为,将国歌法列入两部基本法附件三在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实施,符合两部基本法的规定,是适当的。香港、澳门社会普遍认同这部性法律属于两部基本法第十八条第三款规定的法律。

  2017年10月31日,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听取了关于增加《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附件三所列性法律的决定草案和关于增加《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附件三所列性法律的决定草案的说明。两个决定草案的说明指出,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的国歌法,属于有关国防、外交和其他依照基本法规定不属于特别行政区自治范围的法律。说明还指出,近些年香港发生了一些不尊重国歌的事件,挑战“一国两制”原则底线和社会价值底线,引起包括广大香港居民在内的人民的极大愤慨。为有效防止并处理这类行为,按照香港基本法规定将国歌法列入香港基本法附件三在香港特别行政区实施,就更加具有迫切性和现实重要性。

  (摘编自新华网《国歌法拟列入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附件三》)
#p#副标题#e#

  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江西省新余市第四中学、上高第二中学2018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 从材料二的相关调查结果看,国歌法中对“奏唱国歌的形式和礼仪”的规定比对“奏唱国歌的场合”的规定更重要。

  B. 调查显示,一些公民缺乏对奏唱国歌时的一般礼仪的了解,这无疑是人们在奏唱国歌时嬉笑打闹、态度不够严肃的主要原因。

  C. 我国制定国歌法,与一些的做法一致,并且在我国也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D. 港澳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委员会和港澳特别行政区政府的意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制定的民意基础。

  E.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属于有关国防、外交和其他依照基本法规定不属于特别行政区自治范围的法律,这是可以将《国歌法》列入两部基本法附件三的一个法理依据。

  9. 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国歌立法的现实意义。

  【答案】7. B 8. CE

  9. (1)是一种居安思危的警醒;(2)是一种对和民族精神的崇高敬意;(3)对社会公众兼具教育、引导以及惩戒的多重作用。(4)维护“一国两制”的原则底线和社会价值底线。

  【解析】试题分析:(1)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B项,“行使言论自由权”不妥,应是“滥用自由和权益”。

  :这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涉及的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看看有没有曲解文意、张冠李戴、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

  (2)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A项,错在“比…更重要”错.国歌法所作的各项规定都有其现实的针对性和存在的需要性,其意义和价值不具有可比性。B项,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人们奏唱国歌时态度不够严肃,不仅仅是因为一些公民对奏唱国歌的一般礼仪缺乏了解,还因为对国歌的精神内涵(是意志和民族精神的象征)、国歌的创作背景(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机关头)、国歌的创作意图(激励人们奋勇抗争)等没有深刻地领会,家国情怀淡薄.对此项的判断,需要考生综观图表、通览全文,顾及材料之间的关联性。D项,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制定的民意基础”,而是“将国歌法列入两部基本法附件三的民意基础”。

  (3)本题要求概括说明国歌立法的现实意义,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归纳概括的能力。答题前先通读全文,整体理解把握文本内容。从“国歌立法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是一种居安思危的警醒”“也是一种对和民族精神结晶的崇高敬意”“就国歌的地位、奏唱国歌的场合、奏唱国歌的形式和礼仪、国歌标准曲谱和录音版本、国歌的宣传教育、监督管理和法律责任等作了具体规定”“为有效防止并处理这类行为,按照香港基本法规定将国歌法列入香港基本法附件三在香港特别行政区实施,就更加具有迫切性和现实重要性”等语句可以具体提炼概括出答案要点。
#p#副标题#e#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魏初,字太初,弘州顺圣人。从祖璠,金贞佑三年进士,补尚书省令史。金宣宗求直言,璠首论将相非人,及不当立德陵事,疏奏,不报。后复上言:“国势危逼,四方未闻有勤王之举,陇右地险食足,其帅完颜胡斜虎亦可委仗,宜遣人往论大计。”大臣不悦而止。阅数月,胡斜虎兵不来,已无及,金主悔焉。

  初,其从孙也,璠无子,以初为后。初好读书,尤长于《春秋》,为文简而有法,比冠,有声。中统元年,始立中书省,辟为掾史,兼掌书记。未几,以祖母老辞归,隐居教授。会诏左丞许衡、学士窦默及京师诸儒,各陈经史所载前代帝王嘉言善政,选进读之士,有司以初应诏。帝雅重璠名,方之古直,询知初为璠子,叹奖久之。即授国史院编修官,寻拜监察御史。首言:“法者,持天下之具,御史台则守法之司也。方今法有未定,百司无所持循,宜参酌考定,颁行天下。”

  帝宴群臣于上都行宫,有不能釂大卮者,免其冠服。初上疏日:“臣闻君犹天也,臣犹地也,尊卑之礼,不可不肃。方今内有太常、有史官、有起居注,以议典礼、记言动;外有高丽、安南使者入贡,以观中国之仪。昨闻锡宴大臣,威仪弗谨,非所以尊朝廷、正上下也。”疏入,帝欣纳之,仍谕侍臣自今毋复为此举。时襄樊未下,将括民为兵,或请自大兴始。初言:“京师天下之体,要在殷盛,建邦之初,讵宜骚动!”遂免括大兴兵。初又言:“旧制,常参官诸州刺史,上任三日.举一人自代。况风纪之职与常员异,请自监察御史、按察司官,在任一岁,各举一人自代,所举不当,有罚,不惟砥砺风节,亦可为国得人。”遂举劝农副使刘宣自代。出佥陕西四川按察司事,历陕西河东按察副使,入为治书侍御史。又以侍御史行御史台事于,擢江西按察使,寻征拜侍御史。行台移建康,出为中丞,卒,年六十一。

  (选自《元史·列传第五十一》,有删改)
#p#副标题#e#

  10.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及不当立德陵事,疏奏,不报 报:上报

  B. 为文简而有法,比冠,有声 比:等到

  C. 法者,持天下之具 持:掌握、控制

  D. 昨闻锡宴大臣,威仪弗谨 锡:同“赐”,赏赐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孙:自己的亲兄弟的孙子或者自己儿子的叔伯兄弟的儿子,本文中,魏初应该是魏璠亲兄弟的孙子。

  B. 书记:在古籍中一般有两个意思,一是指书籍、书牍等,二是指从事公文、书记工作的人。本文意思是第二种。

  C. 卮:古代一种盛酒的圆形器皿。古代的盛酒器皿很多,比如尊、壶、爵、角、觥、杯、釜等等。

  D. 上疏:在朝官员上奏皇帝的一种文书形式,“上书”也是这个意思。如京兆尹张敞曾上疏(上书)汉成帝,谏议他纠正为政过失。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魏璠性格率直,曾经金宣宗让臣下对国事直言进谏,魏璠就首先提出当时出任将相的人选不对,只不过后来这个提议没有得到答复。

  B. 魏璠喜欢读书,特别是对于《春秋》研究颇深。后来担任了国史院的编修官,就向皇帝进言阐述了御史台制定法令并颁行天下的重要性。

  C. 魏初认为,礼仪既可以定君臣尊卑,又可以使外邦仰奉中原。所以他以此为据,劝谏皇帝宴请大臣时,君臣言行举止都要合乎礼仪。

  D. 魏初出于磨砺官员品格节操和为国荐储人才的目的,建议朝廷重臣任职一年后就要举荐一个能够接替自己的职位的人,并要为自己的举荐行为负责。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帝雅重璠名,方之古直,询知初为璠子,叹奖久之。

  (2)京师天下之本,要在殷盛,建邦之初,讵宜骚动!

  【答案】10. A 11. C 12. B

  13. (1)皇帝尊重魏璠的名望,将他比作古代的耿直大臣,经询问知道魏初是魏璠的后人,感叹夸赞了很久。

  (2)京师是天下的根本之地,要务在于使它富庶强盛,建国之初,哪里能使它受到扰乱!

  【解析】

  10. 试题分析:A项,“监察御史”与“按察司官”为两个官职名,中间需断开,排除B、C;“风节”为名词,作“砥砺”的宾语,其后断句,排除D。句子翻译为:从现在开始,监察御史、按察司官,在任一年,各自举荐一人代替自己,所举荐的人不好的,有所惩罚,不只是勉励自己的风骨节气,也可以为寻得人才。

  :文言断句的题目,首先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其次注意断句题大多集中在对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的考核,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此题“监察御史”与“按察司官”为两个官职名,中间需断开“风节”为名词,作“砥砺”的宾语,其后断句。

  11. 试题分析:“釜”不是酒杯,而是煮炖食物用的炊具。

  12. 试题分析:原文为“寻拜监察御史.首言:‘法者,持天下之…”,向皇帝进言是在担任监察御史之后的事情,不是“担任了国史院的编修”后。

  13. 试题分析:注意重点词语“雅”译为“”,“方”译为“将…比作”,“直”译为“耿直”,“要”译为“要务”,“盛”译为“强盛”,“讵”译为“岂、怎”。
#p#副标题#e#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这首诗,完成小题。

  水调歌头①

  叶梦得

  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小窗低户深映,微路绕敧斜。为问山翁何事,坐看流年轻度,拚却鬓双华?徙倚望沧海,天净水明霞。

  念平昔,空飘荡,遍天涯。归来三径重扫,松竹本吾家。却恨悲风时起,冉冉云间新雁,边马怨胡笳。谁似东山老②,谈笑净胡沙③!

  ①此词为作者退居太湖边的卞山时所作。②东山老:指东晋名臣谢安,曾隐居东山,故名。他是历的以弱胜强战例——淝水之战的总指挥。③胡沙:即“胡尘”,指代北方各民族发动的战争。

  14.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小窗”两句,以花木掩映的山屋、倾仄的小路、幽雅的景物衬托主人公的品格。

  B. 一个“恨”字笔落沉重,倾注着诗人满腔的郁愤,成为笼罩全篇的情感基调。

  C. 上片三层,先写一景,再设一问一答,一波三折,如三叠之瀑,曲尽回肠之美。

  D. 论者以为,叶梦得词风格颇似苏轼,而这首词从风格看也确实应属于“豪放词”。

  E. “拚却鬓双华”一句,意为诗人要通过毕生的奋斗,终于赢得光华似锦的晚年。

  15. 本词中“归来三径重扫,松竹本吾家”化用了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三径就荒,松菊犹存”,你认为本词与《归去来兮辞》中这两处字面相似的语句表达的思想感情相同吗?为什么?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答案】14. BE 15. 相同:山林隐居,贞洁自持。不同:一是因痛恨官场黑暗,不愿同流合污而与之决绝,甘心过隐居生活;一是因朝廷昏庸,抗敌无策,表现强烈爱国忧患之情。

  【解析】

  14.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这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B项,“一个‘恨’字笔落沉重……笼罩全词的情感基调”错误,从词中来看,词中还有其他的情感,如词作上片中就流露出想以山水自娱,渴望获得心灵平静愿望。E项,“‘拚却鬓双华’一句,……终于赢得光华似锦的晚年”错误,从词中来看,“鬓双华”应该是“双鬓斑白”的意思,指年事已高,两鬓生霜。

  15.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本词‘归来三径重扫,松竹本吾家’与《归去来兮辞》中‘三径就荒,松菊犹存’两处字面相似的语句表达的思想感情相同吗?为什么”,这是比较题,比较的点是情感。首先分析这几句表达的情感,然后再分析其异同。本词中,“归来三径重扫,松竹本吾家”,意思是“归来后重新打扫庭院中的小路,松竹才是我的家”,这写的是闲居生活的无聊小事,作者写自己:每天在庭院中扫扫荒芜的小路,观赏观赏自家的青松翠竹,看似悠闲自在,实则这绝不是他心甘情愿的。再看陶诗,“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意思是“院子里的小路快要荒芜了,松树菊花还长在那里”。这两首诗歌中都流露出山林隐居贞洁自持的意愿,但不同之处在于:本词中还流露出作者身在深山、心存国事,为敌人的入侵骚扰而忧心忡忡的心绪,且词作较后两句“谁似东山老,谈笑净胡沙”既是说,在当今时代,没有人能像谢安那样,指挥若定地歼灭敌人,也是说自己不能像谢安那样,作者运用反洁语气,长声仰叹,既是精忠报国的宣言,也是对腐朽朝廷的愤怒控告;而陶诗中,诗人的归隐是出于对腐朽现实的不满,词作是他回归田园之初激动欣喜之情的自然流露。

  :对于诗歌情感题,一般的考查方向有二,一是考查情感的体现方式,二是考查情感的内容。一般答题的时候,尽量两者都涉及。对于情感的把握,可以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可以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可以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可以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可以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可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故考生在答题的时候,应先借助题干明确考查的是哪个方面的内容,有无暗示。比如本题中,考生可以结合两首诗歌的创作背景来分析不同的情感。
#p#副标题#e#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题,5分)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在《逍遥游》中提出圣人要达到越时空、无所依赖的境界所凭借的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在《记承天寺夜游》中描写承天寺夜景的三句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1)若夫乘天地之正, (2). 而御六气之辩。 (3). (2)庭下如积水空明, (4). 水中藻荇交横, (5). 盖竹柏影也。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本题属于前者。考生应先分析语境,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比如第一句中“圣人要达到越时空、无所依赖的境界所凭借的方式”,第二句中“描写承天寺夜景的三句”,根据这些提示进行默写。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御”“辩”“藻荇”“柏”等。

  三.语言文字运用

  17.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①记者发现老百姓较关心的仍是上学、就业、养老、看病、婚丧嫁娶等具体而微的问题,对有些家庭来说,一些问题亟待解决,不容拖延。

  ②“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四期擂主、总决赛亚军彭敏说:“成名所带来的欢乐与烦恼交织在一起,常常让我发扬蹈厉,也让我辗转难眠。”

  ③2017年元宵节那天,在多方瞻前顾后,努力协调之下,滞留印度54年、如今已80岁高龄的老兵王琪终于归国与家人团圆。

  ④“感动中国”推选委员谈到孙家栋说,“东方红”响彻寰宇,“嫦娥号”长袖善舞,仰望星空,我们不能忘记这位为祖国默默耕耘的航天人。

  ⑤川剧生动活泼,幽默风趣,充满鲜明的地方色彩、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同京剧相比,真是半斤八两各有千秋。

  ⑥天宽地广,无边无际,人的胸怀比天地更为宽广,然而,真正能做到恕己及人的人很少。

  ⑦他动手术,腰痛腿麻,在忍无可忍时,会大声呻吟几声,但大部分时间里,他会忍着不吭声。

  A. ①②⑥ B. ②③⑥ C. ①④⑤ D. ②③⑦

  【答案】B

  :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第二,辨析感情。比如 “长袖善舞”这个成语,这是一个贬义词,用在句中情感色彩不当。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比如“忍无可忍”,句中形容“病痛”,不当。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18.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国务院资委主任肖亚庆特别强调,要增强债券尤其是短融、短融债券的风险排查,严禁开展融资性贸易活动,严格控制非主业投资比例。

  B. 发挥陕北冰雪资源的优势,补齐冬季旅游短板,真正使“冷资源”变为热产业,既是推动旅游产业改革的需要,也是增强发展后劲的迫切要求。

  C. 代表全球大坝智能化建设较高水准的溪洛渡水电站,是金沙江上较大的一座水电站,主要给华东、华中地区供电,兼顾川、滇省际间的用电需要。

  D. 外交部发言人明确表示,中方反对朝鲜违反安理会决定进行战略弹道导弹的发射活动。当前有关各方不应做相互刺激、可能加剧半岛紧张的局势。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病句辨析。A项,“增强”与“排查”搭配不当;C项,“际”和“间”重复;D项成分残缺,句尾缺宾语中心语。

  19. 下列各种表述中,语言得体的一句是( )

  A. 某校学生会的科普小报征稿启事中说:“由于我们的思想水平有限,本报难免有缺点和错误,欢迎批评指正。恳切希望老师和同学们帮助我们为办好《科学小报》尽一点绵薄之力。”

  B. 某饮料广告在广播里播放,其文字稿中这样写道:“……该饮料中含有治癌物质,可以调节人体内循环。特向诚招经销商,欢迎垂询。”

  C. 中央电视台综艺节目主持人赵保乐说:“较后,感谢嘉宾黄格选和我们一起度过了这段欢乐的时光,也祝贺他荣幸地加入我们综艺之友俱乐部!”

  D. 原新华社香港分社社长周南参加香港一寺庙大佛开光典礼时,面对媒体的提问说:“谁搞‘三违背’,定会苦海无边,罪过! 罪过 !谁搞‘三符合’,自是回头是岸,善哉! 善哉! 阿弥陀佛!”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的表达运用能力。可根据词语意思及适用对象,结合着具体语境分析判断。A项,绵薄之力是谦辞;B项,治癌与致癌同音;C项,荣幸是谦辞。故选D。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教育】所谓特定语言环境就是指特定时间、特定地点对特定对象而使用的特定语言,这类场合使用的语言往往因时、因地、因人而异。用语要符合交际目的。用语要注意场合。用语要看对象。用语要注意礼貌。用语要适合语体;用语要注意常规性,也要容许变异性;适应场合,巧妙用语场合;语言的表达要适合表达目的的要求,是说语言的表达应有明确的目的性,目的决定了语言得体的尺度,决定了语言表达的方式。能根据表达目的选用合理的表达方式,就是所谓有的放矢。例如本题就要根据谦词的使用的具体语境来分析判断。

  20.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过12个字,按顺序自上往下填在答题卡位置上。

  ①______:用得好,它是阿里巴巴的宝库,里面有取之不尽的宝物;用不好,它是潘多拉的魔盒,给人类自己带来无尽的伤害。正因为如此,②__________,也要治理互联网,网络安全与规范文明的网络环境,则是网友需要遵守的底线。当然,文明规范的治理,③___________,只有当法律不断完善,依法治网有了更科学的依据,网民利益才能更有保障,互联网产业才能健康发展。

  【答案】 (1). ①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 (2). ②我们既要利用互联网 (3). ③都需要依靠法律保驾助力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语言运用的综合考核题,首先应浏览语段,把握主要内容,然后要注意上下文的衔接和前后的照应,第一处结合后面内容“用得好”“用不好”可知,互联网是双刃剑;第二处结合“治理互联网”可知,对应的是利用互联网;第三处结合后面的“法律”等可知,治理需要法律提供相关的依据等。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本题与排序题有点小小的区别,那就是要用文字将上下文串联起来,故难度要大一些。考生在解答此类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①话题要统一:首尾谈的是同一话题,中间也不应有所偏离,没有岔开或暗换话题之处。②注意照应、过渡:首尾要照应,过渡应有过渡性语句作为桥梁。③顺序要合理:句间的时间顺序、空间顺序或逻辑顺序,在安排上是合理的。逻辑顺序还体现在关联词语的合理使用上。解答这类题目的关键在于,要反复研读横线前后的句子,辨明前后内容之间的关系,借助这种关系以及前后句的内容和形式来确定横线句子的内容和形式。比如本题的第一处结合后面内容“用得好”“用不好”可知,互联网是双刃剑;第二处结合“治理互联网”可知,对应的是利用互联网。
#p#副标题#e#

  21. 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马化腾大学毕业后创立腾讯,李彦宏大学毕业后创立百度……他们较终都在各自从事的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由此可见,大学毕业后选择自主创业必能获得成功。现在的一些大学毕业生,不愿自己创业,找工作时一味求稳定,这势必会严重影响自己将来的前途。如果有更多的大学毕业生选择自主创业,中国的经济就会遥遥持平于其他。

  ①不是大学毕业后选择自主创业就能获得成功。

  ②

  ③

  【答案】②不是不愿自己创业,找工作时一味求稳定,就会严重影响自己将来的前途。

  ③不是有更多的大学毕业生选择自主创业,中国的经济就会遥遥持平于其他。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段综合修改和仿写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通读语段,整体把握语段大意,在此基础上回归文段,仔细阅读,找出文段中推断不合理的地方,让后仿照例句的模式,把文段中找出的推理不合理地方表达出来。本题,文段中除了“大学毕业后选择自主创业必能获得成功”推断不合理外,还有“不愿自己创业,找工作时一味求稳定,这势必会严重影响自己将来的前途”“如果有更多的大学毕业生选择自主创业,中国的经济就会遥遥持平于其他”两处推断不合理。仿照①“不是……就……”的句式,把这两处推断不合理之处给表达出来。

  四、作文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美国心理学家大卫·波莱发明了“垃圾车法则”。说的是“许多人就像垃圾车,他们装满了垃圾四处奔走,充满懊恼、愤怒、失望的情绪,随着垃圾越堆越高,他们就需要找地儿倾倒,如果你给他们机会,他们就会把垃圾一股脑儿倾倒在你身上。所以,有人想要这么做的时候,千万不要收下。只要微笑,挥挥手,祝他们好,然后继续走你的路”。

  倾倒“垃圾”的人,在中国简称为“垃圾人”。面对“垃圾人”,你该怎么办?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远离“垃圾人”

  世界这么大,请你微笑远离身边的“垃圾人”。

  老虎看见一条疯狗,躲开了。小老虎说:“爸爸,你敢和狮子拼斗,与猎豹争雄,却躲避一条疯狗,多丢人啊!”老虎问:“孩子,打败一条疯狗光荣吗?”小老虎摇摇头。“让疯狗咬一口倒霉不?”小老虎点点头。既然如此,咱们干吗要去招惹一条疯狗呢?不是什么人都配做你的对手,不要与那些没有素质的人争辩,微微一笑远离他,不要让他咬到你。这个需要看明白,因为许多人正在和疯狗斗!

  一对情侣晚上在餐馆吃饭,漂亮女友被隔壁桌醉汉吹口哨,他说反正吃完了咱走吧。女友说你怎么这么怂啊是不是男人,男友说犯不上跟流氓较劲。女友急,骂完男友又过去骂那群醉汉,结果醉汉围上来开打,男友被捅三刀,在医院抢救无效死了,临死问了女友一句话:我现在算男人了么?

  如果你的女朋友被醉汉吹口哨你会怎么做?你听说过“垃圾人定律”吗?如果那位女子知道这定律,就可以避免这一出悲剧!

  一位朋友在正确的车道上行驶,突然间一辆黑色轿车从停车位开出,正好挡在前面。朋友立即踩剎车,车子滑行了一小段路,刚好闪开来车,两车之间的距离就只差个几厘米!这辆车的司机凶狠地甩头、并且朝着我们大喊大叫!我朋友只是微笑,对那家伙挥挥手。

  我朋友表现得很友善,于是我问他:“你刚才为什么那么做?那家伙差点毁了你的车,还可能伤害我们!”

  他解释说:“许多人就像‘垃圾人’。他们到处跑来跑去,身上充满了负面垃圾:充满了沮丧、愤怒、忌妒、算计、仇恨,充满了傲慢与偏见、贪心不满足、抱怨、比较,充满了见不得人好、愚昧、无知、烦恼、报复和充满了失望。随着心中的垃圾堆积又堆积,他们终需找个地方倾倒。有时候,我们刚好碰上了,垃圾就往我们身上丢,所以,无须介意,只要微笑、挥挥手、远离他们,然后继续走我们自己的路就行!千万别将他们的负面垃圾接收,再扩散给我们的家人、朋友、同事或其它路人。”

  快乐成功的人,不让“垃圾人”接管自己生活当中的整天,人生短暂,不要浪费心思和精力在这些事上,生活中遇到有人这样的对待你,你就一笑而过!

  【解析】试题分析:“垃圾人”是文明素养低下、无法控制不良情绪的人。随处倾倒“垃圾”现象是不文明行为,也是社会上的“文明雾霾”。这种现象的存在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有教育的缺失;有社会环境的影响;有道德的失守;有历史的积淀等。由此可以立意:面对“垃圾人”,大声说“不”;智慧面对“垃圾人”;积极去影响“垃圾人”;远离戾气,远离“垃圾人”;不要做生活中的“垃圾人”等。

  :这是一道概念性的材料作文,答题是可以从明确概念的内容含,即“是什么”,概念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即“为什么”,提出建议,如何面对即“怎么办”等角度立意行文。此题可以从怎么办的角度立意:面对“垃圾人”,大声说“不”;智慧面对“垃圾人”;积极去影响“垃圾人”;远离戾气,远离“垃圾人”;不要做生活中的“垃圾人”等。

*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由秦学教育整理编辑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文章标签:
上一篇:甘肃省天水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阶段(期末)考试语文 下一篇:湖南省岳阳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12月月考语文试题答案解析
  • 热门课程
  • 热门资讯
  • 热门资料
  • 热门福利
亲爱的家长(学生)您好:
恭喜您,您已经预约成功!
同时你将获得一次学习测评机会
+年级学科资料